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各年齡怎麼投資?20歲花錢「累積失敗」、60歲理性用錢「享受人生」

20歲到60歲各年齡層建議的投資方向。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1-10

瀏覽數 750+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接下來我要傳達的「各年齡層建議的投資方向」,是我與多位富人討論後的總結。當你在迷失如何使用金錢時,請參考:20歲花錢累積有助未來成功的「失敗經驗」或「知識」;30歲花錢累積「人脈」、拓寬視野,同時開始「投資」,替未來準備;40多歲則是用錢方式大幅分歧的時期……(本文節錄自《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一書,作者:立川健悟,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20歲:花錢累積有助未來成功的「失敗經驗」或「知識」 

花錢獲取能聯結未來成功的「失敗經驗」和「新知」吧。這個時期是積累各種經歷、深化知識,同時培養專業的時期。這些專業將成為你的基礎,是未來人生創造價值和財富的泉源。

這個時期還不需要開始投資金融。雖然有些人從20多歲開始就會投S&P500等的標的,但透過累積經驗、提升技能,加強工作能力為自己加薪,才是投報率比較高的投資。

30歲:花錢累積「人脈」、拓寬視野,同時開始「投資」,替未來準備

30多歲時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將錢用於拓展人脈,開拓自己的視野。這個時期可以參加社群的聚會或自行策畫活動,增加與他人接觸的機會,藉此豐富人生。

在此階段開始金融投資可說是很理想的時機,因為就算出現損失,仍有足夠時間扳回一成。

此外,30多歲時一樣要繼續花錢累積知識。因為許多人在工作上某種程度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導致學習新知的態度最容易在30多歲時消失。如果此時不養成學習的態度或習慣,未來將難以持續成長。

40歲:將錢用於「自己」和「家人」的成長、回憶及「風險對策」上

40多歲是用錢方式大幅分歧的時期。已婚、有家庭的人應該把錢花在與「家庭」創造回憶,促進子女成長。

此外,建立家庭也伴隨著重大的責任,所以也要把錢用在「風險對策」上,讓自己就算身故也能讓遺留於世的家人生活無虞。

但不要在風險對策上花太多錢。資產愈增加,家人為生活所困的風險也會逐漸減少,請取得平衡,留意將錢用於最低限度的風險對策。

單身者在這個時間點應該為老後準備,開始「累積資產」。由於單身者可自由支配金錢,一不小心就會花費過度,所以要確實制訂計畫。

(延伸閱讀│存1000萬也不夠養老?吳淡如:現代人必學的9大致富關鍵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50歲:將錢用於「健康」和「時間」,確保手頭寬裕並為老後準備

50多歲時,花錢的主軸會放在健康和時間。為了在老後能活得健康快樂,應該在50多歲時就開始留意把錢花在健康上。不要為了過度省錢而只吃便宜的垃圾食品,如果弄壞身體反而要花更多的錢看醫生。

同樣,適度運動也很重要。如果慢跑鞋或帥氣的運動服能提高運動意願,那可五十多歲把錢花在時間上也很重要。你是否體驗過小時感覺一天的時間長到可以一直玩下去的經驗?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會感覺時間流逝得愈來愈快,這種感覺稱為「珍妮特法則」(Janet's law)。

這種觀點認為「在人生的某個時期所感受到的時間長度,與年齡的倒數成正比」。10歲感受到的一年是人生的10分之一,而50歲感受到的一年則會變成至今人生的50分之1,一年在人生中的占比逐漸縮小,這讓人有時間變短的錯覺。

此外,感覺時間飛逝的另一個原因,是大腦習慣了重複的生活。換句話說,這個時期如果漫無目的般度過,時間就會匆匆流逝。

希望像童年般延長體感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挑戰」。挑戰新事物,透過反覆試錯給予大腦適度的壓力,大腦就會認為那段時間很充實,藉此延長體驗感受到的時間。

在人生後半段應該把錢花在挑戰新事物上,避免自己無所事事造成時間一閃而過。

60歲後:充分運用至今學到的「理性用錢方式」,享受人生

老後是人生的集大成。充分運用至今掌握的技巧,過快樂的人生吧。此處介紹的「各年齡層經驗投資方向」僅為範例。邁入60大關後還是能學習新知,或進行拓展人脈的投資吧。

(延伸閱讀│放下「窮人思維」:向億萬富翁學習真正的財務自由之道)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作者:立川健悟,商業周刊出版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作者:立川健悟,商業周刊出版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