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森奪「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永續領航獎!董座汪世旭為何誓言打造綠色企業?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21

瀏覽數 950+

樓梯升降椅龍頭「羅布森」董事長汪世旭打造綠色企業,勇奪「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永續領航獎。
樓梯升降椅龍頭「羅布森」董事長汪世旭打造綠色企業,勇奪「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永續領航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當ESG從加分題變必考題,多數企業忙於回應法規、滿足客戶時,一家位於臺中的樓梯升降椅龍頭「羅布森公司」,卻以近乎偏執的「一意孤行」,走出一條永續之路。這份堅持,為他們贏得「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的最高榮譽「永續領航獎」。 

這家公司的永續故事,並非始於近年興起的ESG潮流,而是羅布森公司董事長汪世旭從創立之初,就強調減碳、永續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決心究竟是一種不計成本的浪漫,還是一種跨越時間維度的遠見?

從蔬食午餐開始永續之路!羅布森將永續深植企業文化 

從羅布森2001年創業之初,自小茹素的汪世旭便在公司推動蔬食午餐,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堅持使用可重複清洗的不鏽鋼便當盒,這件事看似容易,其實並不簡單,因為在講求效率的外送市場,要找到願意每天回收、清洗特定餐盒的餐飲業者,本身就是一大挑戰,「但我們就這樣做了二十幾年。」

但也是這份微不足道的堅持,將永續的DNA,深植進羅布森的核心之中,當近年全球掀起ESG浪潮,羅布森的下一步,走得比誰都更徹底。

圖/在羅森布的廠區內,佈建大量的太陽能板「自發自用」,無論生產單位或辦公室都以100%綠電營運。(來源:羅布森)

圖/在羅森布的廠區內,佈建大量的太陽能板「自發自用」,無論生產單位或辦公室都以100%綠電營運。(來源:羅布森)

在神岡廠區的屋頂上,太陽能光電板靜靜地吸收著中臺灣的熱情陽光,但是,羅布森並非以賣電做為設置的初衷,在自發自用後,剩下的餘電才賣給台電,這也代表羅布森的生產單位與辦公室,已實現100%綠電營運。

汪世旭說,或許把這些綠電全賣給台電將有可觀的收益,但我想的是讓我的客戶、我的同仁知道,我們是玩真的,真心想讓大家很徹底的實踐在ESG的生活上面。

推動永續理念不能只看財報! 

不過,永續的理念要落地,最大的挑戰往往不在技術,而是內部的慣性與成本的拉扯。汪世旭提到,當時他想要汰換公務車為油電車及一級節能貨車,需耗費上千萬元,但是,一度引起財務部門的勸阻,因為原先的公務車使用不到兩年。

圖/羅布森耗資上千萬將公務車全面汰換為「油電車」及「低耗能貨車」。(來源:羅布森)

圖/羅布森耗資上千萬將公務車全面汰換為「油電車」及「低耗能貨車」。(來源:羅布森)

但汪世旭說,這不只是財務面的事情,更是宣示公司推動永續的決心,因此仍決定耗費巨資全面汰換公務車,而這項投資除了展現企業文化以外,也讓同仁建立起無可取代的團隊共識與文化認同。

當多數企業還在計算ESG的投資報酬率時,汪世旭早已將它視為企業經營的必要成本,如果純粹從財務面考量,推動永續將變得窒礙難行,因此,汪世旭直言,「財務面還是要把它拋開。」正是這份魄力,讓羅布森的永續藍圖,得以衝破重重阻力,化為一個個具體的行動。

不只有形效益,永續轉型也帶來企業「無形價值」 

從羅布森的轉型來看,帶來的效益正在發酵。至今,羅布森已獲得多張綠電憑證,售予台電的餘電也帶來穩定的額外收入。導入自動化焊接機械手臂,不僅提升了產品良率,更優化生產效率。

除了有形的價值外,羅布森從內而外建立起來的永續信念,也深植員工心中,成為無法被量化的無形價值。

像是近期花蓮光復遭受颱風侵擾而釀災,公司的志工隊,全額補助同仁前往花蓮協助災後重建。一位同仁回來後,在電話中激動地向他分享:「很感動,第一次感受到幫助人可以這麼快樂。」這份純粹的感動,促使汪世旭隔天立刻召開全公司線上分享會,讓這份正能量傳遞給每一位同仁。

「最主要是傳達一個信仰、一種願景的價值,」他說。一場志工服務,巧妙地轉化為凝聚團隊向心力的催化劑,其價值遠非金錢所能衡量。這股能量的漣漪,也擴散到產業圈,汪世旭的企業家好友也常前來請益,羅布森從一個默默的實踐者,逐漸成為一個具備影響力的永續典範。

永續轉型將讓企業更有底氣! 

獲獎之後,羅布森的腳步並未停歇。汪世旭透露,下一步計畫導入更科學化的碳盤查與碳中和管理,讓減碳路徑更清晰。

圖/汪世旭認為,企業進行永續轉型除了帶來有形的效益外,也能帶來無法被量化的無形價值。

圖/汪世旭認為,企業進行永續轉型除了帶來有形的效益外,也能帶來無法被量化的無形價值。

同時,一個塵封已久的想法也重新被點燃。汪世旭說,製程中產生的下腳料未來可變成工藝品或文創商品。這個從循環經濟出發的奇想,預示著羅布森在永續創新的道路上,還有更多可能。

羅布森的永續故事,為臺灣廣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深刻的啟示,那就是永續轉型不必等待客戶要求或法規驅動。當領導者具備「一意孤行」的勇氣,將永續深植為企業的內在DNA,它就能由內而外地爆發出驚人能量,最終帶領企業在看似傳統的軌道上,駛向一個更具韌性與意義的未來。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守護職安幸福勞動
數位專題

守護職安幸福勞動

勞工職災在營造業與製造業等高風險行業中頻繁上演,臺中推出「金安心工程計畫2.0」,期待透過源頭預防到末端強化,與企業攜手打造一座讓所有勞動者都能「安心打拼」的幸福城市。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