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廣地球永續,應實踐於日常生活的精神,遠見及50+共同舉辦「2022 永續生活節」,於5月2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前登場。許多人帶著孩子、寵物一起參與,在草地上奔跑、在攤位中穿梭,用最生活化的方式看見、親近永續生活。
氣候基金種類這麼多,還在傻傻分不清楚?一張圖看懂七大類氣候基金差別。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不環保?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將特斯拉從標普500 ESG指數中剔除。日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才抨擊ESG評鑑,特斯拉就被踢出標普,究竟怎麼回事?
花王株式會社連續16年獲選為世界最具道德企業,花王(台灣)拿下2021亞洲企業最佳雇主獎,更榮獲2022遠見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綜合績效外商組楷模獎。身為花王集團的一份子,花王(台灣)遵循母公司全球ESG策略「Kirei Lifestyle Plan」,堅持根留台灣,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帶領員工及消費者打造kirei美好永續生活。
「淨零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遠見》延續永續議題的影響力,今(2022)年 5月推出《ESG遠見》全新頻道,邀請各界關注ESG議題,期待成為台灣專屬的永續戰隊,一起邁向2050淨零未來。
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主角是南山人壽的壽險業務員,照顧失智父母的過程令人感動。而他因此在職場獲得的支持力量,折射出南山人壽多年來的ESG實踐。
永續、ESG成為當今全球企業最火紅的焦點,回應各企業的需求,《遠見》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4-5月間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為期四天,涵蓋20位產官學研、跨界專家授課的扎實內容,於上週六(5月7日)結業。
淨零碳排目標迫在眉睫,企業是否漂綠也成為檢視焦點。最新調查指出,全球近6成企業高層坦承,自家公司存在「漂綠」行為!真相究竟為何?
2022第18屆《遠見雜誌》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本屆共計228件報名、76項入圍、選出46個獎項,得獎率僅20%。
2022第18屆《遠見》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共123企業、228參賽件數,角逐46項獎座。傑出方案新增「人才發展組」及「循環永續組」,鼓勵企業投入ESG,發揮正向影響力。最大贏家為遠東集團,旗下四家企業共抱回五項獎座;其次為富邦集團取得四座獎項;國泰集團、統一超商則分別榮獲三座獎項。綜合績效電子科技業首獎,首度由鴻海摘下。
今年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一百週年;遠見雜誌.天下文化事業群,於2006年取得全球繁體中文版授權,為華人企業界導入最前瞻的管理思惟。值此百年慶之際,繁體中文版展開系列報導,訪談國內重要的商管學院院長,帶讀者掌握未來台灣值得關注的趨勢。本期第二篇專訪,邀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林哲群,分享企業長青的4點建議。
「科技巨擘」蘋果永續長傑克森(Lisa Jackson)讓蘋果變綠了!曾是美國環保局長的她,承諾蘋果與旗下供應鏈將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將大大衝擊台灣蘋概股與產業供應鏈。這位影響全球蘋果供應商的淨零推手,究竟何方人物?
臺北大學與《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4月29日於北大台北校區登場,多位國內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分享台灣推動ESG的必要性與急迫性。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開場專題演講中,直指淨零碳排「說易做難」,台灣縱然不能先知先覺,也不能不知不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則強調,全世界處於巨變當中,面對又快又急的淨零碳排,台灣必須快速因應,若轉型不成,美好的未來將隨風而逝。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睿智的年華,也是愚蠢的歲月;這是信仰的紀元,亦是懷疑的朝代;這是璀璨季度,還是至暗時節;這是希望之春,抑或絕望之冬;我們或將應有盡有,我們或將一無所有;我們直上天際,我們沒入地獄……!
「日正食品」持續推動AVM及SDGs,生產線做到零汙染、零排放、零廢棄,甚至打造出循環經濟模式,成為中小企業的ESG典範。
「中鼎工程」是第一個入列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台灣工程業,2020年起排名更攀升到全球工程業第二。究竟中鼎如何內化ESG,在每一場會議創造專屬時刻?
中華電信不只是電信公司!過去十年,中華電信逐漸轉型成資通訊公司,透過通訊科技,加上創意方案,將ESG打造為企業DNA,今年一舉拿下《遠見》雙料大獎。
2019年7月1日,劉揚偉接下創辦人郭台銘的棒子,成為後郭台銘時代的第一位董事長。 曾經在美國創業、居住約20年的劉揚偉,領導風格與郭董有極大的不同,他十分強調管理的工具與方法,重視對外溝通,也非常鼓勵員工參加外面的活動與競賽。
你對鴻海的第一印象,還是「血汗工廠」嗎?鴻海近年來在ESG各方面已進步不少,陸續獲國內外機構認可,形象大幅翻轉。今年更首度獲得《遠見》CSR暨ESG獎綜合績效類電子科技業首獎。鴻海ESG為什麼轉趨積極?董事長劉揚偉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揭密轉型歷程。
百兆美元氣候投資蓄勢待發,它們將匯流、聚焦何處?難道只有電動車與乾淨能源?機會恐比你我想像的還多,那該如何精挑細選助攻全球淨零碳排的產業標的?
世界地球日來檢視你是真綠、還是漂綠?其實,ESG是企管與投資的熱門關鍵字,但如何判斷其執行力?國際永續評比機構S&P Global揭開八大趨勢,盤點「淨零排放」政策走向,以及國際評比標準。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面貌,隨之而來的缺料、搶人等問題,更讓企業經營者疲於奔命,與其遇上問題見招拆招,全球科技大廠戴爾科技集團用自身十年磨一劍的永續實踐歷程,展現出企業面臨產業劇變時的韌性外,ESG也成為戴爾的差異化策略,協助客戶永續營運與強化ESG競爭力,引領台灣產業創新轉型。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民眾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付諸減碳行動的商品,一同為保護地球付出努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碳及永續?不妨就從每天吃的第一口飯開始做起。
2022年3月29日午後,就在見證了臺北商貿發展歷程的紅磚古蹟「臺北記憶倉庫」,一場無與倫比的光榮記憶正在形成,弦樂四重奏、琵琶中西合璧交織出優雅動人的音樂氛圍,全國經營管理精英匯聚,第十二屆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頒獎典禮隆重登場。
一個印刷廠業務員,一頭闖入黴菌的世界,讓Zara、Nike等大廠都埋單。優克美執行長兼創辦人陳冠杰,如何善用科學、數據、環保的方式,解決客戶產品發霉的痛點?
ESG是近來全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2022成大企業論壇中,特別邀請中租控股、和泰興業(大金空調)和佳世達科技,分享各自經營ESG的理念。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在致詞時表示:「ESG是跟著產業走,必須有明確的知識、技術與人才。藉由論壇,同樣是對成大實踐SDG的檢視,看我們的教育能不能準備好人才,投入每個企業目前所需的ESG。」
過去,對許多企業來說,永續只是記得關燈、珍惜用水的隨手做環保,或是淨灘、植樹的CSR活動。但這次,永續已從行有餘力、回饋社會的形象公益,變成「不跟上就淘汰」的生存戰。
隨著各國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淨零碳排成為國家與企業的重要競爭力。如何踏出永續轉型第一步?《遠見》整理出六大關鍵思惟,幫助企業搶先擬定行動策略。
全球淨零排碳時程倒數計時,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壓力與日俱增。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積極組織跨部門團隊,並尋求協作與結盟,將減碳轉型視為生存戰,勢在必行!
近年,永續減碳成為熱門議題,但早在15年前,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就領軍轉型,從產品製造、管理、服務到供應鏈一路變「綠」,甚至企業總部也是綠建築,他如何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