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的賺錢觀,跟我們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要建立一定的資產,必須遵循「辛苦賺錢→以錢滾錢」的步驟。也就是先賺到一定的資本,再用資本投資來增加財富,這是最常見的做法吧?不過,億萬富翁的想法不一樣──他們根本不會去思考,該怎麼賺到資本。(本文節錄自《不炒股、不投機,1年賺1億》一書,作者:戶塚真由子,采實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過去我對金錢有很深的自卑情結,因此才會辭掉公務員的工作,到民間企業當業務員。業務的薪水取決於業績,當時薪資最高的時候,曾一個月收入800萬日元,應該稱得上是頂尖業務了吧?
但我發現一個事實—就算年收再高,也算不上「真正的有錢人」。所謂真正的有錢人,是指那些不用工作也有辦法賺錢的人。
有一天,我因緣際會認識了現在的投資師父奧利華。
奧利華的資產有好幾億美元,堪稱世界級的億萬富翁,他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按照他的指導操作,才短短三個月就達到了財富自由的目標,資產也超過1億日元。
他總共指導過超過1,700名學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多數學生接受他的指導後,也都達成了財務自由的目標。
有的人負債超過3,000萬元,成功起死回生;也有人白手起家,順利創業。每個「億萬富翁」的類型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他們真的都在短時間內達到財富自由。
所以各位,要在一年內賺到上億財富,絕對不是痴人說夢而已。但首先,請放下腦袋裡的「常識」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不要畫地自限,然後繼續看下去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長年來飽受自卑感的折磨,活得非常痛苦。我希望其他人不要跟我一樣,因為錢財而受罪。如果這本書能帶給各位一些財富的啟示,我便感欣慰。
(延伸閱讀│每天少喝一杯咖啡就買得起房子?有錢人成功理財的「白金心態」)
只靠辛苦賺錢,無法變成有錢人
我先告訴大家結論:億萬富翁的賺錢觀,跟我們完全不一樣。
一般來說,要建立一定的資產,必須遵循「辛苦賺錢→以錢滾錢」的步驟。也就是先賺到一定的資本,再用資本投資來增加財富,這是最常見的做法吧?
不過,億萬富翁的想法不一樣──他們根本不會去思考,該怎麼賺到資本。
那些有錢人想的是,該如何集資或是如何借到那筆錢。
換句話說,他們建立資產的步驟是「集資(不是辛苦賺來的)→以錢滾錢」。我認識一百多位億萬富翁,跟他們有多方面的交流,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一再見識到異於常人的「富豪思維」。
當然,他們的思維多少有些差別,但共通之處是,他們都是先集資(或借款),再用錢滾錢。遺憾的是,我沒辦法寫出他們的真名。但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大富翁,現在也操作龐大的資金賺取巨額的財富。
至於那些成功的企業經營者,幾乎都是按照下列的步驟成為有錢人的:
這也是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方法,但開創事業的成功率不高,而且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賺得到一定的資產。因此,請各位牢記一件事:「投資專家」和「企業主」完全是兩回事。
當然,大多數的投資專家也有經營公司,只是規模不一樣罷了,所以這本書提到的「企業主」,並不包含投資專家。
那些企業主用的方法,跟我們追求的「富豪思維」也不相同。畢竟創業能力、經營能力、事業拓展能力等才能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更何況,打造資產跟能力無關,任何人都有機會成功。
祕訣是放下「辛苦賺錢」的思維,改用「富豪思維」來做集資和借款,從一開始就持有龐大的資金。之後,徹底排除多餘的開銷,在投資初期就以保本的手法,運用龐大的資金去賺錢。
某位知名的不動產開發商說過一段至理名言:「就算我自己有錢,我也會去借錢來提升我的信用評等。好比我有100億元,我會另外去借100億元來用。反正我借錢的利息不高,信用評等提升後,還可以借更多的錢。」換句話說,那些大富翁和資產家都知道:擁有大錢的人在人生賽道上更有利。
只有一開始就擁有龐大資產的人,才有辦法成為真正的資產家。這是有錢人都明白的常識,跟我們的常識完全背道而馳。
日本企業家崛江貴文也一再表示,用小錢投資絕對贏不了大戶,只會成為主力的養分,小散戶根本不可能在投資的沙場上獲勝。所以,我們要先放下「窮人思維」,不要再用「辛苦賺錢」的方式來取得本金。
(延伸閱讀│許多富人都背負龐大債務?致富原子習慣:活用「借款」做財務規劃)
向億萬富翁學習真正的財務自由
假設你用10萬元和1億元進行投資,年利率都是5%,一年以後的結果會是怎樣?
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10萬元只賺得到5千元,1億元卻能賺到500萬元!
10萬元也不是小錢,但你用10萬元投資才賺到5千元,用那筆錢能夠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嗎?相反地,一年有500萬元入袋,絕對可以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FIRE)吧?
所謂的FIRE,是英文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經濟自主和提早退休)的縮寫,也是媒體近年來常提到的生活方式。意思是得到財務自由以後,不必再從事單純又無聊的勞動,可以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不容易賠本、風險小的「實體投資」
所謂的「實體投資」,就是有一個實際存在的「投資標的」,你直接買賣那個標的來進行投資。低買高賣可獲得一次性的「資本利得」,也有定期獲利的「被動收入」。
種類相當繁多,沒有固定的操作方式。唯一的準則是要有實際的「投資標的」。因為沒有固定的做法,全憑個人創意,所以要馬上開始進行「實體投資」是可能的。
為什麼實體投資比較好呢,說穿了就是不容易賠本。
這是實體投資和股票、外匯、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股票和外匯這些投資標的,會受到景氣或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很容易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傾家蕩產。
「實體投資」的風險較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不動產投資」。投資不動產,租金收入穩定可靠,幾乎不可能一夕蒸發。且因有實際標的物,基本上不易貶值。
(延伸閱讀│存1000萬也不夠養老?吳淡如:現代人必學的9大致富關鍵)
保本比獲利更重要
不會賠錢的投資才稱得上好的投資。這樣的投資通常獲利不會太豐厚,年利率頂多15%左右。正確來說,這樣高的獲利反而是少數,通常一年只有8%到9%不等。
如果有人跟你說,有一個投資標的年利率30%,千萬不要相信。
大部分的「實體投資」都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假設你手頭只有10萬元本金,以年利率8%的績效操作,一年也才賺8,000元而已。相對地,你手頭有1億元本金,一年就有800萬元了。
相信各位也看明白了,也許這種投資方式你沒辦法馬上做到,但想在短時間內當上億萬富翁,你總得先了解這個道理才行。
另外,「實體投資」多半需要仲介來替投資人和業主牽線。合作一旦談成,仲介會賺取手續費用。手續費通常是投資額度的1%。所以,如果你本金只有10萬元,仲介告訴你好的投資標的,他能賺到的手續費也只有1,000元而已。
反之,如果你有100億元,他介紹你好的投資機會,他自己就能賺到1億元的手續費。
運用金錢投資少不了這些程序,因此好的投資情報都是有錢人最先知道,這個道理,現在的各位應該都懂了。
(延伸閱讀│心態愈含金,財富離愈近:調整金錢觀,讓富裕轉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