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不是障礙,而是「背景差異」。我們常把「代溝」想得太嚴重,實際上──年紀只是你成長背景的差別,不是你溝通能力的限制。 真正讓你難以交流的,往往不是年齡,而是太快下定義、太急著說服對方。要拉近彼此,你需要的不是語言力,而是「3種高情商跨世代溝通策略」。(本文節錄自《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一書,作者:蔡祐吉,方智出版,以下為摘文。)
辦公室裡,有不同年齡的同事。但是,如果想和跟自己年紀差距15歲以上的同事溝通,該怎麼措辭比較好?
正解是C,這樣說結合「尊重+學習+合作」語氣,讓對方感受到你不是來主導,而是來連結。
年齡不是障礙,而是「背景差異」
我們常把「代溝」想得太嚴重,實際上──年紀只是你成長背景的差別,不是你溝通能力的限制。 真正讓你難以交流的,往往不是年齡,而是:
要拉近彼此,你需要的不是語言力,而是「同理+轉譯+合作意識」。
(延伸閱讀│口語表達專家:成功的社交是懂「設限」,也懂如何讓關係「加溫」)
3種高情商跨世代溝通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我提供三種方法,可以運用在跨世代溝通上,保證能夠減少很多溝通上的不順喔!
①請教法:讓資深者感受到被尊重,讓年輕人感受到被重視
和年長者溝通→用「請教」打開對話。
例句: 「這份報價書我在細節安排上被卡住了,想問問您以前有沒有遇過類似狀況,您會怎麼處理?」 這樣說:❶表達尊敬;❷展現你是在學習,不是在挑戰;❸一開口就拉近彼此的關係,一舉數得。
和年輕同事溝通→改「指令」為「邀請」。
例句: 「你之前提到用AI自動分類報表,我很好奇怎麼操作,這週有空能不能教我一下?」 這樣說:❶展現了開放的態度;❷符合年輕人喜歡「分享知識」,而不是「被指示」的習慣;❸讓關係升級成「互助」,而不是「上對下」。
②對比法:舊經驗+新做法,讓對方感受到互補價值
你可以這樣說: 「我們以前寄 Email 跑三輪才定下時間,現在你們用軟體系統直接預約,真的方便很多!」 或者: 「你這段文案切得很好,我以前也遇過類似推廣案,但當時的限制比較多,我可以分享一下當時怎麼處理。」 這樣說:❶不否定彼此;❷讓經驗與創意對話,而不是打架。
③吸引法:讓彼此好奇對方,產生交流動機
和不同世代溝通,不要只談工作,也可以偶爾問點對方感興趣的事。
對資深者問: 「以前你們是怎麼做客戶管理的?跟現在差很多吧?」 (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資歷有興趣。)
對年輕人問: 「你們平常都在哪裡看新聞?還有人在用 Facebook 嗎?」 (不是嘲笑,而是探索。)
因為保有好奇心,其實是一種尊重;而世代間的交流,就是從理解彼此的語言開始的。
與不同世代的同事溝通時,千萬別說下列3句話
請你改說:
逢凶話吉4大TIPS
●代溝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自己的方式,去否定別人的語言。
●年齡的距離,靠理解來拉近;溝通的落差,靠好奇來彌補。
●你不需要「裝懂」,只需要願意「聽懂」。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只要跨部門,更要跨世代。
(延伸閱讀│當好人沒用?職場人際關係:做好「這2個字」比有禮貌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