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相關文章
好運不是奇蹟降臨:40歲以後運氣愈來愈好的人,有「5個共通特徵」
在生活中,有些人總會讓我們覺得:「這個人的運氣怎麼這麼好?」有些人認為,好運是宛如奇蹟般降臨的,但是那些40歲以後運氣愈來愈好的人,則抱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好運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力量」。(本文節錄自《大人本來就這麼辛苦嗎?》一書,作者:金鐘沅,寶鼎出版,以下為摘文。)這些人有幾個共通的特徵,如果
不做任何改變,你這輩子可能只值500萬?「1公式」達成財務自由願景
「人的一生需要賺多少錢才能過上理想生活?」這問題看似簡單,但多數人從來沒有認真計算。大家總覺得只要努力工作,薪水自然慢慢增加,財富也會逐漸累積,等到40、50歲時,銀行存款應該就夠用吧?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當你真正需要用錢時,才會赫然發現自己根本還沒準備好,存款遠遠不足以支持你想要的生活。(本文節
「勞工」就是我的真實身份:6個「今天還沒離職」的黑色幽默金句
我不是不離開,只是帳單比下一份工作先來!為了可以完美成功的辭職,今天也要好好享受人生,為了學習熱愛自己人生的方法,我現在也持續努力中。那麼想離卻離不了的我,可能就是一條魯蛇,但,那又怎樣?但,那又怎樣?公司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本文節錄自《我的夢想是辭職!》一書,作者:朴詩恩,堡壘文化出版,以下
他們為何在年輕時就取得成功?你的人生高度取決於「這件事」
「所有事物都應該在年輕時追尋,青春本身就是一種光芒,在這光芒變得黯淡之前,我們要努力去追尋。那些在年輕時努力追尋的人,在人生的後半段會比任何人都更加富足。」那些在年輕時就取得成功的人、和大文豪歌德告訴我們的快速成功祕訣,都集中在下列3個建議中,不要只是讀過就算了,務必透過朗讀和抄寫來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出包不是你衰!為何接連發生問題?工作狀態陷入惡性循環的「AC模式」
總是在加班地獄和反覆出包之間徘徊,無法改善窮忙嗎?不要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真正必須投入心力的,是如何讓自己毫不費力。我們需要的,並非更多時間來做更多事,而是學會如何規律地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進度,繳出符合品質的工作成果,重新找回生活的步調與節奏。(本文節錄自《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一書,作者:鳥
頂尖CEO賈伯斯也曾犯過「這領導錯誤」!別當組織中的「操偶大師」
組織改革不利的原因,並非領導努力不夠,而是在於用錯方法。許多領導者選擇親力親為、事必躬親的「微觀管理」,當起組織中的「操偶大師」,反而讓團隊失去自我調節與成長的空間。領導者的任務不是操控每一個細節,而是設計能引導團隊集體進入智慧自然湧現的環境。(本文節錄自《蜂巢思維》一書,作者:希凡.麥克赫爾,方言
侯文詠:當需要「努力」的事愈來愈多,「它」成為我的避風港
侯文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做了才知道」。小時候不被當作天賦的寫作,長大後卻成為他賴以為生的能力。當他斜槓醫師與作家,別人說吃力不討好,他卻覺得「賺到了」。寫書寫到去當編劇、製作人、主持人、演講者……因為喜歡,讓他如獲至寶,繞了一點路,反而看到了出乎意料的風景。(本文節錄自《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一書,
財富不會消失,只會重分配?遊戲規則:看清成功的「4個」現實
財富不會消失,只會移轉、重分配。當你發現世界怎麼和你想的不一樣時,你應該先弄清楚財富如何流動,並學習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這樣你就可以贏得勝利並累積財富!我們通常把成功歸因於努力。有時候,世人會因此推論:一個人不成功就是因為懶惰。這種推論再偏離事實不過。為什麼?因為光是努力無法保證成功。沒有人應該那樣
高階主管勤奮工作25年頂多「不窮」?他向資產破億妻子學「理財3件事」
本書作者為韓國某大型流通企業的高階主管,擁有25年企劃及銷售商品的資歷,天天勤奮工作,但在他退休前兒子卻問了一句:「為什麼爸爸工作25年,還是賺得這麼辛苦?」25年來,他只知悶頭工作,反觀努力充實理財知識的妻子,光靠每個月從他的薪水中領取一部分來存錢、投資,就將資產增加到50億韓元(新臺幣超過1億元
退休後淪為貧困階層?理財專家:離財富愈來愈遠,錯在「這觀念」
努力工作又腳踏實地過活的大多數國民,在退休後理應要能過上富裕的生活才是。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急速高齡化的情況下,有半數65歲以上的韓國人正淪為貧困階層,數字高居全球之冠。根本理由顯而易見,因為對於金錢,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任何事。即使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如果無法理解資本如何運作,就只能過著離財富愈來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