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達電一名研發替代役員工墜樓身亡,引發社會關注。事件曝光後,傳出該員工生前疑遭職場霸凌。台達電發聲明表示遺憾,並強調相關職場壓榨指控不實,同時,針對輕生員工生前遭遇的調查報告也隨之曝光。這起事件再次凸顯了職場霸凌議題的嚴重性。職場霸凌的形式繁多,包括揶揄嘲笑、言語恐嚇、散布謠言,以及孤立和排擠同事等8種常見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在公開或私下進行,目的在於使目標對象感到不安、羞愧,或質疑自己的價值。本段關於職場霸凌的描述節錄自《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作者:林萃芬。
一位新加入的員工被邀請參加一頓看似普通的午餐。這場午餐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一位朋友剛跳槽到一家大型企業集團,資深同事很快地邀請他去吃飯。
起初,一切看起來都很溫馨,但當服務生端上咖啡後,氛圍突然發生了變化。資深同事的態度從友好轉為威脅,不斷強調「你要乖乖聽話,我叫你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頓本應是歡迎新人的「接風飯」,卻變成了一種霸凌的展現「下馬威」。
職場新人策略,坦誠對抗霸凌;自我成長,心理防護建立
在職場中,新人常面臨一種挑戰:擔心地位受威脅的霸凌者。
這些人通常因恐懼而對新進員工施加壓力。要緩解這種情況,一個有效的策略是「自我開放」,即向對方坦誠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行為,確保不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如果這種方法無效,可能就是對方自身的問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學習機會,或者如果情況持續太久,就需要考慮自己的心理健康。
不過,即使公司有欺生的現象,也不必太沮喪,隨著我們在公司的適應和成長,建立人脈和發現自我價值,我們將逐漸形成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防護,避免被他人輕易欺凌。
(延伸閱讀│比起工作,和人相處更累:職場人際關係成上班族離職主因?)
揭露職場霸凌,8種行為一目了然
職場霸凌的形式繁多,包括揶揄嘲笑、言語恐嚇、散布謠言,以及孤立和排擠同事等8種常見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在公開或私下進行,目的在於使目標對象感到不安、羞愧,或質疑自己的價值。
霸凌者可能會利用揭露同事的短處或嘲笑來造成對方的焦慮。這些行為對受害者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整個組織的健康。
因此,識別和應對這些霸凌手段對於建立一個積極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職場中,霸凌行為可以有多種形式,它們包括:
1. 揶揄嘲笑:霸凌者通過嘲笑他人,經常以幽默的外衣掩蓋其傷害性。
2. 言語恐嚇、羞辱、威脅:這些行為可能是公開的或私下進行,讓被霸凌者感到畏懼和自我懷疑。
3. 貶低努力、能力、尊嚴:這種言語上的攻擊會讓人感到羞愧,質疑自身價值。
4 吹毛求疵,刻意為難:霸凌者故意在小事上挑剔,以挑起爭端。
5. 刻意誤解、扭曲言行:這是一種主動攻擊,基於對別人敵意的預設。
6. 孤立、排擠:關係霸凌,迫使受害者讓出資源或地位。
7. 言語恐嚇、散布謠言:透過網路或其他渠道散布不實信息,破壞他人名譽。
8. 冷暴力:包括濫用權力和精神操弄,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延伸閱讀│職場中的「黑羊效應」:完美主義者為何最容易成為那頭黑羊)
霸凌留創傷孤獨憂鬱常伴,心理修復友情支持是關鍵
在諮商過程中,我們常見許多人因長期遭受霸凌而遭遇心理危機,如感到孤獨、焦慮、憂鬱、自尊心低落,甚至渴望逃離這種環境。
霸凌的影響深遠,即使脫離了這種環境,受害者的心靈仍可能留下深刻的創傷,他們害怕再次遭遇孤立、排擠或中傷。
要幫助這些人,建立支持性的友誼至關重要。可以通過陪伴他們散步、聆聽他們的煩惱等實際行動來逐步修復他們的心靈傷痛,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他們「這沒什麼」或「不要理會」。
預防辦公室霸凌,設準則保工作和諧
為有效避免辦公室霸凌,主管需積極降低衝突氣氛,不屈服於如尖叫、嘲弄、威脅等高壓行為。實行「暫停法」,即讓情緒激動的員工在安靜空間冷靜,再設定行為公約,明確界定辦公室行為準則及違規後果。
公司應強調所有員工共同負責營造無霸凌的工作環境。若發現霸凌行為,應立即通知人事部門或撥打申訴專線。公司會保密處理投訴並對證實的違規者進行懲處,從而促進職場和諧與公正。
(延伸閱讀│快逃吧!認為「員工幸福公司就完蛋」的企業,根本不值得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