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巨頭OpenAI本日(10/30)宣告,旗下AI影片生成應用程式Sora即日起登陸台灣!無需邀請碼即可使用,但請小心選擇正確下載網址。搶先在美國上市的Sora App,推出一週內便突破百萬下載,但也獲得兩極評價。Sora App最近引發的AI 短影音社群新風潮,如何形成?可以免費使用,還提供中文音訊講中文?完整攻略一次看。
Sora應用程式是OpenAI繼ChatGPT後,再次嘗試將其生成式 AI 技術,轉化為面向大眾消費級產品的力作。先在美國上市引起轟動,現在台灣也能使用了!以下一次看懂Sora帶來的價值、爭議與如何在台灣使用?
Sora App在台灣開放!怎麼用?可以下載?
OpenAI的影音生成應用程式Sora現已登上App Store,用戶可直接下載並以OpenAI帳號登入。若尚未擁有ChatGPT帳號,也能現場註冊新帳號。註冊流程中,系統會要求輸入生日以啟用年齡保護機制,隨後可設定用戶名稱、上傳頭像(非必填),並開始追蹤好友。
另外,Sora本次於台灣的發表也支援亞洲多種語言的音訊,包含繁體中文、越南文、泰文與多種語言,期待能夠降低在地化門檻。
由於現在市集上許多名稱相似的應用程式,要小心別下載到錯誤甚至惡意的應用程式,請參考以下正確官方連結:
⊙ Sora官網:請點此
⊙ Sora App Appstore哪裡找?下載網址
⊙ Sora App GooglePlay哪裡找?下載網址
在創作階段,Sora允許用戶上傳圖片作為靈感來源,並從多種影片風格中選擇,包括電影風、動畫風及各類社群格式。生成後,還能透過簡易微調功能快速修改畫面與節奏,讓AI影片創作流程更直覺、親民。
OpenAI表示,只要遵守平台使用政策,使用Sora創作的影片著作權歸屬於創作者本人,使用者可自由下載、分享、編輯與發布。
若生成的影片不夠理想,也能重新生成或微調內容,例如讓動作更順暢、光線更自然或片段更精簡。系統會依據每次調整持續學習,逐步貼近使用者的創作意圖。
目前Sora App仍可免費使用,且維持相對寬鬆的使用限制,方便創作者自由探索。不過,OpenAI也提醒,隨著運算需求與服務擴張,未來可能調整使用條件或收費機制。
(完整Sora App介紹:OpenAI的Sora App,如何讓奧特曼來台逛大街?)
Sora App有什麼特色?設計理念?
有別於單純的影片製作軟體,OpenAI從一開始就將Sora定位為一個「以社群為導向、以創作為核心」的AI影音平台。
Sora應用程式介面雖與TikTok等影音社群相似,但最大差異在於,平台上的內容全由AI生成。
Sora App除了可生成長度10至15秒的短影音外,更內建兩大核心功能,開發團隊希望藉此降低創作門檻,並強化社交連結。
第一項功能名為「Cameo(客串)」,用戶可以錄製一段簡短影片,建立自己專屬的數位形象,接著透過AI將其無縫融入各種場景。
為化解肖像權疑慮,OpenAI業務與合作伙伴關係負責人達辛(David Duxin)強調,用戶對其肖像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可精細設定使用權限,例如設定為「僅限本人」或「向所有人開放」,且能隨時更改。

第二項功能「Remix(混音)」,鼓勵用戶在他人創作的基礎上二次修改。
達辛形容,這項功能讓創意不斷延伸,使用者只要透過簡單的文字指令,對既有影片進行微調,就能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繼續創作。「Sora 讓人們可以創作、分享、評論並與他人的內容互動。」
Sora團隊工程師迪姆森(Thomas Dimson)先前在發表會上強調,Sora App上的內容由人類發布,「但全部都是AI生成,給人一種非常有趣的感覺。」
不過,真實世界的影音內容早已飽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更多AI內容?由AI內容支撐起的平台,又能培養出何種人際連結?有不少評論者甚至以「AI垃圾(slop)」稱呼Sora上的內容。
事實上,這個疑慮,就連 OpenAI 團隊自身也曾有過。
OpenAI產品負責人沙海(Rohan Sahai)向台灣在內的亞洲媒體表示,團隊在專案初期確實擔心AI影片是否會讓人際互動變得疏離,但在內部測試中發現,「當自己與朋友『客串』進影片中時,那些時刻往往充滿魔力」,因此這些顧慮很快煙消雲散。
Sora App引發哪些新趨勢?
Sora於9月底在美國市場推出後,反應熱烈,一週內下載量突破百萬次,並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費應用程式的榜首。更令OpenAI團隊振奮的,是用戶行為的創作導向。
「我們非常自豪的一點,就是絕大多數用戶都在平台上進行創作,」達辛指出,創作者占比極高的現象,和其他社群平台形成鮮明對比。他觀察到,用戶傾向與朋友或熟人共同創作,顯示「Cameo」功能成功地為內容增添了熟悉感,強化了社群創作的面向。
沙海則指出,「讓更多人變得有創造力,是我們思考 Sora 成功與否的一個偉大的北極星。」
儘管技術令人驚豔,Sora的強大能力也引發大眾對深偽影片與版權侵權的雙重擔憂。
對此,OpenAI提出多項防護機制作為回應。
沙海坦言:「我們的責任是以盡可能負責的方式引導這個(AI)時代的到來。」他說明,Sora輸出的影片將強制嵌入可見與隱形浮水印,以便識別與溯源。同時,平台設有嚴格的內容護欄,禁止生成涉及裸露、暴力與極端主義等敏感題材。
在最受關注的版權議題上,達辛補充,平台對所有受保護角色全面採行「自願加入(opt-in)」模式,並從文字輸入端到影像輸出端設立防護,避免未經授權的侵權內容出現。
「我們相信語言模型是智力的倍增器,同樣地,我們認為像Sora這樣的模型是創造力的倍增器。」他如此總結。
Sora App的爭議在哪?
回顧Sora推出至今,如何在創新動能與深偽內容及版權爭議間取得平衡,已成為最大挑戰。
根據多家科技媒體與用戶回饋,Sora在10月上線初期,內容審查機制過於寬鬆,用戶可輕易生成令人不安的影片,例如涉及馬丁路德金恩的歧視畫面、穿著納粹風格服飾的海綿寶寶,甚至濫用名人肖像。
更具爭議的是,Sora早期採取「權利人主動退出(opt-out)」政策,允許生成受版權保護的知名角色,引發包括美國電影協會(MPA)在內的強烈譴責,指控OpenAI縱容大規模侵權。

面對批評,OpenAI隨即改採「主動加入(opt-in)」授權模式,僅限已簽約IP可被使用,試圖亡羊補牢。然而,這次修正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有用戶反映新版Sora的審查機制過於嚴苛,連早已進入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的角色都遭封鎖。
展望未來,雖然影片生成的高昂運算成本使其商業模式仍待市場驗證,但OpenAI已表示,將推出非人類角色如寵物客串功能,並探索與IP持有者分潤的可能性,期望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打造可持續的AI影音經濟生態。
在這場技術盛宴背後,Sora強大的真實感生成能力,也讓它始終站在輿論風口浪尖,AI創作自由與倫理邊界的拔河,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