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09 月
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 《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優
資訊科技產業持續火紅,也讓電機、資工類碩士班報考人數搶破頭,今年對半導體產業有興趣的學生,更有半導體學院可選擇,透過產學更緊密合作,讓專業更加值。
「高齡化」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的熱門關鍵字,讓長照與高齡健康議題受到重視,許多學校也對應趨勢,紛紛從不同面向,培訓高齡健康產業人才。
近年來,營建工程產業大熱,但隨著市場飽和,未來該領域將更重視維護與管理,智慧化、數位化、永續的革命,也將為產業帶來新面貌。
少子化衝擊,使得教育人才需求降低,但一場疫情,卻也讓數位學習加速發展。未來,師資培育將不再固守傳統觀念,融入教與學的教育科技,成為新趨勢。
讀了研究所,當然希望未來薪資水準更上層樓,但究竟怎樣可以畢業就有好「薪」情?跨域將會是職場加分的關鍵,透過104人力銀行的大數據,我們可以窺見職場預想圖,給有意攻讀
隨著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應用,智慧醫療將是未來十年重要趨勢。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也加快傳統醫院轉型的腳步。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認為,面對未來新趨
當前,各國政經前景已與國際局勢脫不了關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是政治專業,對國際與亞太關係深有研究,他鼓勵學生培養國際視野,以利洞悉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的變遷
AI技術改變工作樣態,像吹起一陣強風,促使產業轉型。工程人才面對的未來,勢必由科技主導產業趨勢,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認為,培養跨域數位能力,並配合業界規劃產學合作,是技
全球化讓國際交流愈趨頻繁,跨國工作已是不少行業的常態,如科技業。要因應當前國際互動增加的態勢,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認為,培養語言能力是首要之務,不僅雙語教育刻不容緩,
科技、製造是台灣的產業命脈,當社會討論碩士學位是否貶值之際,工程學群研究所依然吸引三到五倍的學生來報考,搶手程度可見一斑。
智慧手機、雲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出現,讓不少人相信未來世界是由資訊科技主宰。
炎酷暑天氣變多了!地球發燒的新聞隨處可見,極端熱浪與野火在世界各國釀災,就連北極圈都出現攝氏32度高溫,甚至也將波及南極企鵝的棲息地!
2018年4月,內政部宣告,台灣65歲以上人口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0年8月,國發會最新人口報告預估,五年後、即2025年,我國將進入65歲人口占比超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公開表示:「基因檢測,讓我能活到120歲。」古代煉丹求長生不老,如今科學解答:長壽與基因有關。生命科學家探討生命起源,試圖解開繁衍、遺傳、
炎炎夏日,全台啟動防蚊大作戰,令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如何做好前端防治?果園裡,由對岸入侵的荔枝椿象重創農民收成,蟲蟲危機怎麼解?從病媒蚊到外來種防治,與我們息息相關
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著重邏輯思考與數字演算,是一般學生從國中開始就最熟悉,也可能是最頭痛的幾門學科;加上就業市場直接對應的職缺不算多,多數人直覺認定這是「內
傳統媒體逐漸式微,數位轉型成為必然。舊工作消失,新工作應運而生,例如擅長大數據分析的資料科學家,透過多媒材擁抱群眾的YouTuber和網紅,「社群小編」風潮也吹進企
2021年,熱播的台劇《俗女養成記》第二季叫好又叫座,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講述邁入40歲的女性在人生、愛情、事業等種種經歷,深得觀眾共鳴。而堪稱台劇新高度的《
2021年,是嚴厲考驗政治人的一年。像是疫苗議題熱度居高不下,民眾的施打順序、疫苗種類、接種場地安排與管理,甚至是與國外藥廠購買疫苗的角力,以及民間團體或地方政府想
2020年,幾週內數位頂大學生接連輕生,震驚台灣社會;近一年多,「孤寂感」伴隨疫情而來,國際社會早已開始正視人們心理健康議題。然而,網路上充斥著紛雜的資訊,反而又加
近幾年,教育界悄悄掀起一場革命,這個被稱為「教育4.0」的革命,由智慧教育、翻轉教育與實驗教育帶起浪潮,讓傳統教育職缺縮減的困境,找到了新缺口。
短短幾年間,各行各業幾乎已被「A、B、C、D (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資料分析Data)」翻轉。對管理學群的學生來說,未來若想在
金融市場及經濟環境早已大風吹,無論是FinTech、區塊鏈、數位審計、第三方支付等,在在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產業生態,利用科技改善金融業的效率與便利性,打破傳統的框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觀光餐飲業歷經嚴重衝擊,去年台灣防疫有成,國旅成為全民運動,但今年台灣疫情失守,民眾被迫待在家中,觀光業頓時停擺,大受打擊。
這是一個藝術形式遍地開花的時代,從劇場表演、街頭藝人、音樂祭、插畫貼圖,到各地老屋活化、文創展演、品牌跨藝術合作,當美感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藝術家早已不是過往印象中
日本知名的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曾說:「當人們與環境有和諧的互動時,我們就稱為美。」簡單的一句話,背後隱含著美的社會價值。
中美貿易戰延燒至今、日韓商戰升高、英國脫歐,東南亞國協超歐趕美,打造自由貿易區,外語能力早已是掌握瞬息萬變國際經濟政治情勢的關鍵。
研究所的訓練如何讓你參透最新產業趨勢,踏入職場更得心應手?《遠見》邀請各領域畢業的學長姐,分享工作經驗,以及追求成就高峰的重要條件,讓你不再迷網,放心衝刺職涯。
科技發展加速產業轉型,新興工作型態相繼出現,人才具備數位能力已成基本條件,商管領域也不例外。臺北大學副校長陳達新認為,儘管市場變化萬千,但依然埋藏著商機,只要商管人
「2030年,世界會長什麼樣?」這句話在製作特刊的過程中,一直在我腦海徘徊。近兩年,世界局勢因疫情已有很大變化,產業加快數位轉型腳步,「適者生存」這句話更顯殘酷。2
第56屆金鐘獎新科女配角出爐!由簡嫚書以《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榮獲戲劇節目女配角獎。她在劇中成功演繹
只要放下手機,專注投入工作與學習,就能在forest中種下一棵樹,這款提升專注力的App《Forest專注森林》自2014年問世,至今已超過400萬付費用戶使用,更
浩爾,被譽為「會走路的翻譯機」。曾就讀中興大學外文系、師大翻譯所會議口譯組的他,不僅口譯過上百場活動,更翻譯過多本書、多部電影。除翻譯專業外,浩爾更走出多元出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