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畢劭康整合產學,磨亮技術決戰市場

《Forest專注森林》App推手+《富比士》傑出青年

邱于瑄
user

邱于瑄

2021-09-20

瀏覽數 38,550+

時刻科技創辦人畢劭康。時刻科技提供
時刻科技創辦人畢劭康。時刻科技提供

本文出自2022研究所指南

只要放下手機,專注投入工作與學習,就能在forest中種下一棵樹,這款提升專注力的App《Forest專注森林》自2014年問世,至今已超過400萬付費用戶使用,更曾獲得Google Play最佳App、最佳自我提升應用程式等獎項肯定。 

其中,幕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是今年29歲的畢劭康,目前是新創公司「時刻科技」的創辦人,今年更入選《富比士》30歲以下傑出青年。 

隨著物聯網、AI、大數據加速全球產業發展,愈來愈多學生看準機會投入資工、電機等理工領域,作為清大資工所畢業的學長,畢劭康說:「工程師在現代社會就好像造物主一樣,」透過一部電腦就能構建世界,同時也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然而,在產業高速變動的時代,新的工具、技能,也加速取代舊有模式,對理工人才而言,更需時時留意產業趨勢,尤其身為創業者的畢劭康,更得跟緊時代腳步。他認為,學習光靠學校課程是不夠的,懂得利用校外資源,接軌業界才是關鍵。 

學習不限課堂,更要接軌業界 

相比於許多學生,在大學甚至畢業後還不清楚未來志向,畢劭康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方向,因為喜愛設計遊戲,走入資工領域,在大學時期就開始為日後的創業鋪路,更能同時兼顧學業,一路保持著好成績。 

畢劭康說,在大學以前,自己的成績都僅是中段班,不過,在升大學的暑假,他買了一本程式相關書籍翻了翻,結果上大學後,發現老師教的他都已經會了。「好的開始是成功了一半,」他笑說,為了維持「大神」的人設,日後的他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讓他更有自信與餘裕,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過,畢劭康發現,學習若僅止於課堂,就仍相對被動,而且,大學教的內容,很多都落後業界多年,許多知識是十多年前被驗證的,當產業技術快速變動,懂得接軌業界,不僅能了解產業趨勢,更能透過實作中累積經驗,不是只是紙上談兵。 

他舉例,面對期末作業、報告時,許多學生會做出「屍體」,可能交出作業後,這個作品就沒有價值了。但對他而言,既然已投入時間與資源,他不僅要作品好,更要作品有附加價值。當其他人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及格,畢劭康思考的是:「在這些作業上,可以如何跟創業項目做配合。」 

他在邊做作業同時,就真的接到業界的案子。當期末報告時,其他組別的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強調可以如何運作。畢劭康的軟體已經是個產品,上架到網路商城,不僅已有多人下載,更開始獲利,分數自然比其他組高;更重要的是,他讓自己的技能接受業界、市場的試煉,也為未來創業之路打下基礎。 

行動前思考,是否符合生涯規劃

 就如同時刻科技製作出《Forest:專注森林》《水球清單》提升工作效率的產品,畢劭康自己也非常講求學習與工作效率,像是從大學起尋求課堂學習與接軌業界的整合,對他來說,所做規劃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也同樣重要。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畢劭康說,他會問每個來到他公司面試的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涯規劃,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而行動?」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在是否就讀研究所上。 

當年畢劭康因為參與學校計畫,在五年內可以拿到學士與碩士雙學位,而直接就讀清大資工所。他說:「研究所的價值在於,從大學到碩士,是讓一個有知識基礎的人,變成可以解決問題的人。」 

不過,許多人可能因為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或是為了加薪,甚至是大家都去讀而進入研究所。畢劭康說:「兩年的時間真的很寶貴,若你目標明確,其實不一定要讀研究所。」 

現今,有愈來愈多學生想創業,雖然畢劭康是碩士畢業後才創立公司,但學生時期,就開始為創業鋪路,現在的他,也帶領許多新創團隊。 

畢劭康坦言,學生創業常遇到經驗不足與眼界過小的問題。他建議,觀摩實際的商業案例,是學習重點,大學雖然提供創業相關課程,但學生可以旁聽所需主題,不一定要整學期全部修完,靈活運用學習時間與方式,會讓學習更有效率。 

最後,畢劭康也強調「實習」的重要性。他觀察,許多資工專業學生認為已學會應用技能,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業界工作,因此,大學時常選擇不去實習。但實習可以看見業界著墨的議題,更能學習解答問題的方式,比起在家閉門造車更有用。 

畢劭康  
出生:1991年  
學歷:清華大學資工系學士與碩士班  
經歷:時刻科技共同創辦人  
特色:入選2021《富比士》30歲以下傑出青年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