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9初入職場的人起跑點都差不多,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明顯出現績效落差。小西社長曾是全公司工作能力最差的男人,但在優秀主管的領導下,體悟到工作能不能幹,與技巧厲不厲害、頭腦聰不聰明無關。要做的只有釐清工作目標,決定優先順序,有效執行任務,在適當的時間點溝通。(本文節錄自《厲害的人都是這樣工作的》一書,作者:西原亮,三采出版,以下為摘文。)
不要不懂裝懂
在諮詢公司上班時,上司常常「挖洞給我跳」。
比方說,與客戶開完會之後,上司會這麼問:
「如果站在○○部長(客戶方主管)的立場,解決方案的事業計畫,調整為中長期計畫比較好對吧?你覺得呢?」
當時的我只是隨口回答「對啊,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不過,聽到我這個不清不楚的回答後,上司先是追問:
「具體來說,你覺得○○部長的立場是什麼?」
接著又問:「解決方案改為中長期計畫比較好的理由是什麼?」
我一句話也答不出來,嘴巴只能像金魚一樣一張一合,結果就被上司訓了一頓。上司當時給我的教訓,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很清楚。
「明明不理解,卻隨口回答『我也這麼覺得』,是刻意忽略疑問的行為。」
「不懂就說不懂,然後虛心受教,這樣才能釐清疑問。」
「遇到不懂的事情才是大好機會,釐清疑問就能進一步與客戶溝通,得到客戶信賴。」
對於缺乏知識與經驗的我而言,與客戶開會時遇到的關鍵字、事業體結構或是各部門管理職的立場和看法,都讓人一頭霧水。
不過,當時的我總是不懂裝懂,不曾真心想要理解這些事情。對不理解的事情置之不理,這是職場的絕對之惡。
工作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堆不懂的資訊或情報。如果沒有每次都努力了解每一個詞彙和邏輯,就無法與公司內外的人順利溝通。
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傢伙,只會把你當成說一動做一動的工具人。
(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有人可能會想,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資訊,每個不懂的詞彙都要一一確認意思的話,會拖慢工作進度與團隊腳步。如果因為自己一個人浪費大家的時間,的確會造成團隊的麻煩。
說不定別人也會看不起你,覺得這傢伙什麼都不懂嘛。我非常清楚這種心情與不安。
這時候試著從客戶、上司與公司的觀點思考。上司之所以挖洞給我跳,對我如此嚴格,是因為別人早就看穿我正在不懂裝懂。
如果以為自己混了過去,就會在別人覺得「這個人真的懂嗎?」的時候,無法與團隊順利溝通,到頭來還是造成大家的麻煩。
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團隊的拖油瓶,就不能有怕丟臉、怕造成麻煩的自責情緒,要虛心地跟別人說:「我不懂這個部分,能教教我嗎?」
經過上司提點,察覺危機之後,我現在都會事先整理自己的疑問,再請上司事先與我開會,確認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這才是徹底釐清疑問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大家也對工作有疑問,還請嘗試看看。
小西社長的7個職場獨到心法
◆先做4分鐘試試看:不想上班時,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做,接著就會進入作業興奮的狀態。
◆A4直式筆記本要橫著用:由左寫到右方便分類內容,能一眼看出各分類的相關性。
◆不要不懂裝懂:順口回答「我也這麼覺得」,別人只會把你當成說一動做一動的工具人。
◆以單工模式工作:比起同時多工進行,拆解成多個步驟的單工模式更能專心。
◆上司交辦工作後:╳ 先做再說;○ 跟主管確認後再做,免得白做工。
◆上司開小組會議時:╳ 報喜不報憂 ;○ 先知道最壞的狀況。
◆提案報告時:╳ 愛說「好像」、「感覺」或是「應該」 ;○ 嚴禁使用形容詞和副詞。
(延伸閱讀│當好人沒用?職場人際關係:做好「這2個字」比有禮貌更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