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職場上「這件事」千萬別做:一句話讓別人把你當工具人
9成9初入職場的人起跑點都差不多,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明顯出現績效落差。小西社長曾是全公司工作能力最差的男人,但在優秀主管的領導下,體悟到工作能不能幹,與技巧厲不厲害、頭腦聰不聰明無關。要做的只有釐清工作目標,決定優先順序,有效執行任務,在適當的時間點溝通。(本文節錄自《厲害的人都是這樣工作的》
成功人士其實並不「異於常人」?維持高效與韌性,靠的是「這心態」
過往人們總認為成功者必定「異於常人」,他們必然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過人毅力,或者某些別人難以仿效的本性。然而事實真相是,最關鍵因素就在於「意圖」,並且能夠透過後天的鍛鍊來養成。意圖是強大且隱形的驅動力,絕對關乎團隊與個人的未來發展。作者藉由大量高效成功者深入研究發現,它能透過刻意鍛鍊來強化,進而形塑
時間不是不夠,而是你不會利用:創造工作高效的「搞定5步驟」
追求速度與效率必然產生壓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全美前5大高階經理人教練大衛‧艾倫研究發現:工作效率和「放鬆能力」有直接關係!只有心思澄靜、思緒分明,才能讓事情有條理、創意無窮盡。建立適合自己的管理系統,凡事有計畫進行、身心妥善,便可以在加速時減低摩擦,高效時降低阻力。(本文節錄自《搞定!》一書,作者:
她是時間管理大師、把一天切成30分鐘1格:這樣過10年後發生什麼事?
一天忙下來,待辦清單劃掉不少,心裡卻覺得空虛又疲憊:滿滿的行程表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一點一滴被蠶食的人生;想做的事永遠被擠到假日,疲勞的身心只能偶爾靠特休來療癒自己……今天也這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卻沒有變好?因為,你掉進了時間管理的陷阱,卻沒意識到「管理能量」才是把努力轉化為成果的關鍵。(本文節錄自
拜訪客戶別每次都聊商品!「第6次」登門終於成交,她做對什麼事?
林家榛是國泰人壽成立至今,最年輕的處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2008年她從零經驗轉戰保險業,前3個月業績掛零,前三張保單全靠家人幫忙。後來她如何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她以經驗驗證:拜訪客戶超過5次以上,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想要及需要。(本文節錄自《超業女王林家榛》一書,作者:林家榛,彭子蓁,大
會做事不等於能升遷?早下班不是真正的混,放棄「這件事」才是
你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主管交代的事不只做完,還做得比預期更細緻。但升遷、加薪、表揚、專案主導權,永遠是別人的名字出現在公告上,而不是你。你在心裡悄悄問了一句:「難道這世界真的不是看誰努力,而是看誰會做樣子?」你不是不服氣,只是想知道:是不是這個職場,根本就不在乎腳踏實地默默做事的人?(本文節錄
開一場會成本驚人!一個簡單算式,看出我們把多少金錢砸在「開會」上
開會占用了許多人和組織的大量時間,近年曾有人估算,每天光是在美國就有5千5百萬個會議要開。對團隊和組織而言,會議必不可少;少了會議的話,組織內部的民主治理、包容、參與、爭取認同、溝通、心理依附、團隊合作、協調與向心力都將大打折扣。真正需要根除的是效果不彰的會議、浪費時間的會議,以及沒有必要的會議。(
「待辦事項」為何愈少愈好?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選擇「這樣做」
如果原本只能做到3項工作,預定行程就應該只安排3樣才對。就算想著「不不不,得多做一點才行」,而幫自己安排4、5項工作,做不來的話也毫無意義。因此,規畫工作行程時請安排一天或一週內做得到的工作量。更具體來說,請減少「待辦事項」裡的項目。(本文節錄自《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一書,作者:今井孝,方智
優秀員工未必是最佳主管!成為一流主管的關鍵是「換個腦袋」?
十項全能、做事一把罩又能顧好每個部屬,才是好主管嗎?從優秀員工轉職為主管,你不再需要靠自己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重點在於「讓團隊願意聽你的」!身為主管,最重要的不是個人表現,而是學會培養部屬。學會正確的交辦與授權技巧,不僅能讓個人工作事半功倍,你的培養能力也會被上級看見,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本文節錄
一流人才腦袋不同,身體也比較好?1個超越對手的「關鍵習慣」
有習慣正確且努力運動的人,工作的績效會比較好。運動是自我紀律、專注力、持續力的展現,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必要且健康的投資。大家都在智力上競爭,所以很難有太大的差距,但生理的基礎建設—身體,卻意外地能拉開距離。(本文節錄自《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一書,作者:金武貴,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呼—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