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相關文章
她從業績掛蛋3個月到「超業女王」:要得到信任,先被客戶「拒絕4次」
林家榛是國泰人壽成立至今,最年輕的處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2008年她從零經驗轉戰保險業,前3個月業績掛零,前三張保單全靠家人幫忙。後來她如何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她以經驗驗證:拜訪客戶超過5次以上,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想要及需要。(本文節錄自《超業女王林家榛》一書,作者:林家榛,彭子蓁,大
會做事不等於能升遷?早下班不是真正的混,放棄「這件事」才是
你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主管交代的事不只做完,還做得比預期更細緻。但升遷、加薪、表揚、專案主導權,永遠是別人的名字出現在公告上,而不是你。你在心裡悄悄問了一句:「難道這世界真的不是看誰努力,而是看誰會做樣子?」你不是不服氣,只是想知道:是不是這個職場,根本就不在乎腳踏實地默默做事的人?(本文節錄
開一場會成本驚人!一個簡單算式,看出我們把多少金錢砸在「開會」上
開會占用了許多人和組織的大量時間,近年曾有人估算,每天光是在美國就有5千5百萬個會議要開。對團隊和組織而言,會議必不可少;少了會議的話,組織內部的民主治理、包容、參與、爭取認同、溝通、心理依附、團隊合作、協調與向心力都將大打折扣。真正需要根除的是效果不彰的會議、浪費時間的會議,以及沒有必要的會議。(
「待辦事項」為何愈少愈好?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選擇「這樣做」
如果原本只能做到3項工作,預定行程就應該只安排3樣才對。就算想著「不不不,得多做一點才行」,而幫自己安排4、5項工作,做不來的話也毫無意義。因此,規畫工作行程時請安排一天或一週內做得到的工作量。更具體來說,請減少「待辦事項」裡的項目。(本文節錄自《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一書,作者:今井孝,方智
優秀員工未必是最佳主管!成為一流主管的關鍵是「換個腦袋」?
十項全能、做事一把罩又能顧好每個部屬,才是好主管嗎?從優秀員工轉職為主管,你不再需要靠自己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重點在於「讓團隊願意聽你的」!身為主管,最重要的不是個人表現,而是學會培養部屬。學會正確的交辦與授權技巧,不僅能讓個人工作事半功倍,你的培養能力也會被上級看見,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本文節錄
一流人才腦袋不同,身體也比較好?1個超越對手的「關鍵習慣」
有習慣正確且努力運動的人,工作的績效會比較好。運動是自我紀律、專注力、持續力的展現,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必要且健康的投資。大家都在智力上競爭,所以很難有太大的差距,但生理的基礎建設—身體,卻意外地能拉開距離。(本文節錄自《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一書,作者:金武貴,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呼—
聰明的工作者懂得「刪繁就簡」:溝通協作的智慧在「這4個字」
簡單並不意味著無價值和膚淺,相反,用簡單的方式處理複雜的事情是一種智慧和能力。正所謂「大道至簡」。所以,我們在處理工作時,儘量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而不是將事情人為地複雜化。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避免在細節上過度糾結,藉此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本文節錄自《破局者》一
在逆境中保持高客戶留存率:學習這個「亮點管理」策略
大部分企業領導者都用「平均」和「總和」來管理組織:營收是總和,利潤率是平均,淨推薦值也是平均。平均值適合用於監管,但卻不適合用於診斷。平均值可以告訴我們:出問題了,卻沒辦法告訴我們是哪裡出問題,或是該如何解決。如果要找到關鍵支點,就不能只看平均值。我們該拆解彙整的數據,釐清構成組織的個人、產品和客戶
職場真正高產能的人往往不是最忙碌的!比起忙,「這件事」更有價值
忙不代表有價值,做對才是真正的產出,行事曆再滿,也敵不過方向錯誤的執行,與其追求時間管理,不如學會行動設計。別再一味追求速度與產出,別再以忙碌證明價值,而是學會聚焦方向、辨別優先,建立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選擇邏輯,以清晰節奏創造穩定成果。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有段時間,馬修幾乎每個夜晚都加班到凌晨。
出包不是你衰!為何接連發生問題?工作狀態陷入惡性循環的「AC模式」
總是在加班地獄和反覆出包之間徘徊,無法改善窮忙嗎?不要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真正必須投入心力的,是如何讓自己毫不費力。我們需要的,並非更多時間來做更多事,而是學會如何規律地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進度,繳出符合品質的工作成果,重新找回生活的步調與節奏。(本文節錄自《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一書,作者:鳥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