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6歲當上副總的成功秘訣:用「這特質」打破職場性別偏見與年齡限制

和善,才是最強大的企圖心。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1-27

瀏覽數 800+

《職場不必狠角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職場不必狠角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對於女性來說,很容易被貼上人太好或太親切的標籤。但重要的是認知到我們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身為人,且身為一個女人,我帶到工作場域的其中一個價值,就是我想在工作時親切待人。人很好或很和善,並不是企圖心與執行力的相反詞。能夠有意識地選擇當個好人,這個選擇本身就很強大。(本文節錄自《職場不必狠角色》一書,作者:法蘭.豪瑟,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凱特26歲的時候,就已躍升為呼特斯的副總之一,負責全公司的教育訓練和連鎖事業的營運,她常常都是會議室內最年輕的成員,或是唯一的女性。

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便她如此成功,總是會有人告訴凱特她「人太好」了。人們似乎認為因為凱特這麼年輕,又是女性,應該要表現出強硬作風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但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凱特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她總是待人和善。所以當人們對她說她「人太好」的時候,凱特就會告訴對方:

「我想應該要釐清一下,我人很好不代表我很笨喔!」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棒了,因為這表示凱特坦然面對、不畏縮地直接承認她人很好,而不是為此感到抱歉。透過她那句話,得以證明她人很好的同時,也不會與她其他強項相衝突。事實上,凱特跟我說,當她這樣表態之後,往往會讓對方不再小看她。

如果在職場上常有人對你說你「人太好」,請先釐清對方究竟是什麼意思。有可能是他們注意到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再更有原則一些,就像過去的我得停止對可口可樂客戶不斷點頭稱是,或是什麼都回「這真是太有趣了。」

你可以試試看用簡單的方式追問,例如:「是因為你發現在哪個部分我太好說話了嗎?」或是「你覺得這樣對我會有哪些不利的情況嗎?」如果對方明確地指出是某一個弱項,那麼當你繼續閱讀此書時,就可以著重在這部分多加琢磨。

然而,如果對方的回答很籠統,或顯示出他只是不習慣工作場合中有人「人太好」,那麼就可以藉機讓這樣的想法改觀。此時與其不好意思地結束談話,不如把握這個機會,解釋為什麼你覺得待人親切也可以是職場上很重要的資產。或許你可以舉幾個例子給對方,告訴他「人很好」如何在工作上幫了你和公司一把。

(延伸閱讀│被當成好欺負的人,問題可能出在語氣!職場上「這2個字」少說

不久之前,我讀到一篇採訪瑪喬里.卡普蘭(Marjorie Kaplan)的報導,她在動物星球頻道和旅遊生活頻道擔任主管多年,報導中描述當別人告訴她「人太好」的時候,她的回應如下:

「一直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在想妳是不是人太好了。』有時候是因為我是女性。而我就會這樣回應:『我人很好沒錯,因為我想要這樣對待他人。

而且也沒有『人太好』這回事,我的期望很高,而大家都能做到符合我的期望。這就是我的管理風格。我不是用恐懼來管理下屬,我是用期待來管理的。』

對於女性來說,很容易被貼上人太好或太親切的標籤。但重要的是認知到我們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身為人,且身為一個女人,我帶到工作場域的其中一個價值,就是我想在工作時親切待人。

人很好或很和善,並不是企圖心與執行力的相反詞。能夠有意識地選擇當個好人,這個選擇本身就很強大。」

(延伸閱讀│中年後工作難找?職場專家:卡住你職涯的不是年紀,而是「這殘酷真相」

當別人說你人太好時的5個回應方式

試著自由搭配運用下列這些回應方式,或加上你自己想到的回應,可應付不時之需。

•  「我知道,但人好真的幫助我很多!」

蒙格辭世、巴菲特謝幕—這是他們留下最值得反覆閱讀的投資心法。|訂遠見一年即可收藏《請問巴菲特與蒙格》

•   「請別誤以為我人很好等於好欺負喔。」

•   「你的口氣似乎覺得人很好是負面的。」

•   「我漸漸發現其實人很好的同時也可以很堅定。這兩者並不相互衝突。」

•   「這總比反過來好吧……誰會想要跟王八蛋一起工作呢?」

一切從你開始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因為很在乎職場上其他人的感受而逐漸變得沒有主見。或許要擁抱自身的和善特質很難,用一些更強硬的手段對待他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但為此你並不感到開心。

關於「人好」這件事,不管你目前落在哪個範疇都沒關係。我們並沒有被教導該如何平衡工作上的和善與堅強,因此如果你在這兩者之間過於傾向某一方都是很合理的。不要為此自責或浪費時間感到內疚。

做個好人,也能走向職場高峰

●溝通:避免不必要的道歉,保持姿態與眼神交流

●決策:從情緒中抽離再做判斷

●談判:以貢獻為核心提出薪資要求

●反饋:平衡正負訊息、具同理心地表達

作者法蘭‧豪瑟給每一位職場者的真心建議

和善與堅強可以共存,打破「和善=軟弱討好」的迷思。

不必犧牲價值觀或隱藏性格,以同理心與真誠建立合作與信任。

學習談判策略,懂得用非言語溝通,情緒覺察與理性決策。

投資自己,建立人脈,等待時間串聯。

設立界線同時關心他人,尋找與運用心靈導師。

(延伸閱讀│善良非軟弱,堅強非霸道:用5大技巧劃界線,讓你工作生活兩不誤

《職場不必狠角色:和善,才是最強大的企圖心》,作者:法蘭.豪瑟(Fran Hauser),時報出版

《職場不必狠角色:和善,才是最強大的企圖心》,作者:法蘭.豪瑟(Fran Hauser),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