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現為國際人力資源專家,曾任美國高盛證券。工作能力不差的她,卻在進了高盛以後,被主管多次指正,不是實力不好,而是根本沒人注意到,她因此獨創一套「能見度」工作術。什麼是能見度?就是善用外表、溝通,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公司有任何重要任務,讓老闆第一個想到你。(本文節錄自《能見度工作術》一書,作者:大塚千鶴,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始終如一,才是專業
在外資企業工作,開會時總是不發表意見的人,久而久之,就不會收到開會通知。這可不是職場霸凌,而是在重要會議上如果悶不吭聲,自然沒有必要出席。最後,這些人就會像空氣一樣,被召集人一句「忘了通知」給輕輕帶過。
相反的,懂得展現能見度的人,因為投入開會,總是能讓召集人將他們列入出席名單。
老實說,我在紐約總部時,就有過這樣的經驗。照理來說,人力資源部就是內勤工作,但主管也常指派我參加業界交流或研討會等活動。
對我來說,無論是內勤或外勤,都是工作。不過,心裡還是納悶,為什麼總是找我,難道沒有人了嗎?
有一次我跟主管說:「某人也不錯,換人去吧。」主管突然問:「是嗎?對方是怎麼樣的人?」我忍不住回問:「怎麼樣的人,是什麼意思?」主管並未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解釋道:「我之所以老是派妳出去,是因為妳的個性始終如一。」
主管口中的始終如一並非諷刺我毫無長進,而是認可我的專業素養。換句話說,我在主管眼中就是安心的保證。因此,對於我推薦的人,主管在意的也是專業素養。
由此可見,能否出席會議,與當事人的能見度息息相關。
只有多露臉,才能為人生開啟更多希望之窗。
(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飾品小物的TPO法則
很多人都不知道服裝的魔力。例如,大名鼎鼎的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總是一身黑色高領衫配藍色牛仔褲。其中的理由眾所皆知,我就省略不提,反正賈伯斯的個人造型甚至成為科技界的制服,引領創投經營者爭相仿效。
另外,Meta(臉書前身)的創辦者馬克.祖柏克(Mark Zuckerberg)也是其中之一,灰色T恤幾乎成了他的標誌。只不過也不便宜,大都是義大利奢侈名牌Brunello Cucinelli,可是他卻利用減法,讓人感受不到高級品牌的奢華。
雖然大川是從女性視角,教檜原如何透過加減法來提高能見度。不過,這套方法也適用於男性。以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來說,穿著Y字型長袖襯衫,不僅能展現誠摯的專業形象,有時捲起袖管,更能給人活力十足的印象。或是也可以搭配智慧型手錶、質感較佳的皮帶,讓自己看起來更穩重。
這些都是加分的搭配方法。
另一方面,年紀較長的人如果不想給年輕人壓力,不妨脫掉西裝,只穿襯衫即可。像我的話,只要說到比較嚴肅的內容,絕對不會穿西裝外套,而是簡單套一件開襟衫,並且同時放慢自己的說話速度與聲調。這就是我的減法攻略。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對方分心,我上班從不穿有圖案或花色的衣服。開視訊會議時,我也會在牆上掛上黑白色系的畫,以免背景模糊焦點。因為即便是視訊,我也希望對方全神貫注,而不是眼神到處飄。
精英的表情禁忌
所有體育界的寵兒都跟明星似的,隨時隨地站在鎂光燈下。我這幾年觀察下來,發現這些人相當清楚自己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力。因此,即便是私下的一舉一動,也不忘為自己加分。
事實上,商業界也是同樣的道理。凡是有能力擔任高階主管的人,必定得忍受外界虎視眈眈的目光。除了部屬以外,還有經營團隊、客戶、投資家或終端消費者等,來自內外部的監視不亞於媒體的壓力。由此可見,高階主管也不是那麼好當。
因此,一旦晉升精英階層,就不容許動不動擺臉色。如果主管一踏進辦公室就像誰欠他幾百萬似的,要是部屬人心惶惶,誰能好好工作。
身為部門主管必須隨時繃緊神經,注意身分帶來的影響。
即便是盯著手機也不行,因為這時我們的防備心最弱,通常也缺乏應有的警覺性。
因此,對於接受教練課程的高階主管,我總是要求他們早上進入辦公室,暫時放下手機。因為只要一有訊息,難免會忍不住立刻查看;即便不看手機,單單拿在手上,也給人忙得不可開交的印象。
但高階主管最忌諱展現忙碌。如此一來,誰還敢來請示?
換句話說,即便心裡再怎麼不高興或著急,主管的臉上或態度都必須雲淡風輕,讓外界看不出端倪。
當然,人難免會情緒波動。此時,不妨給自己找一個避難所。上個洗手間也好,去外面喝杯咖啡也罷,等到心情平復以後,再若無其事的回到辦公室。
或許有人會質疑:至於嗎?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就是精英與小職員的區別。凡是想出人頭地的人,都應該避免在他人面前擺臭臉。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