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視專業的職場裡,有時候我們必須有戰略地表露自己,若想保護自己,如同穿上一件合適的衣服,我們要依狀況雕塑一個配合對方的形象。在面對讓你陷入危險的對象,更需要選擇厲害的戰略。這時,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你的語氣,要保護自己不讓人覺得好欺負,最好改用果斷的語氣。(本文節錄自《笑到最後的職場人對話細節》一書,作者:崔渶善,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你如果曾被人小看或受到不當待遇,先檢討你平常的說話習慣。跟「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的人對話,最好別使用帶給人弱小形象的口吻。
以下舉例對照,是讓人看起來優柔寡斷或沒自信的表達方式,及果斷、乾淨利落的表達語句。
我們常亂用「好像……」這種推測語氣,為了不讓自己在公司裡說的話成了事後要負責的根據,很常使用推測語氣。
習慣使用這種語氣後,會讓人覺得你說話沒自信,一定要小心不要在講述情感或想法時,也習慣性地說「好像……。」
過度濫用「好像……」會令人反感,人們對看起來有自信與自在的人覺得很有魅力,如果連自己都不能確信,說話沒自信,有誰會信賴你,覺得你有魅力呢?
因此,在特別需要信賴度的重大發表會或須說服他人的場合,一定要有自信的表達,虜獲聽者的心。
習慣使用「好像……」,也許是在意他人眼光,因為重視「別人對於我說的話有什麼想法?」故以含糊籠統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情感或想法。
但是我希望至少在表達興趣或正面情感時,可以少看重他人的眼光,例如:「好像很好吃」改為「很好吃」;「這個音樂好像很不錯」改為「這個音樂很不錯」。
這些表達方式既不會傷及到其他人,也沒有正確答案,即使有人批評,只要回他:「我是這麼覺得啊。」就好了。
(延伸閱讀│忘記自己真實心聲的人,會漸漸長出一張「被欺負」的臉)
被人稱讚了,不用謙虛,說「謝謝」就好
大部分的人聽到稱讚時會不自在,在謙虛是美德的社會風氣下,也擔心會被看成傲慢,所以會不自覺的說:「沒這回事。」
我剛出社會時,聽到稱讚也會反射性的說:「沒這回事。」但有一次,我聽到有人說,在別人稱讚時這樣回答,會被認為是在拒絕對方的稱讚。
「沒這回事」這樣的回答雖然是表示謙虛與害羞,但根據對象的不同,聽起來感覺不一樣。事後,我重新思考回應稱讚的方式。
稱讚使我害羞,因為在我心靈角落裡隱約期望被稱讚。
以上是亞洲最初諾貝爾文學獎授獎人兼印度作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的名言。
正如他所說,稱讚使他害羞的原因也許是他期望聽到某句話,因為被人發現他渴望被人認同、稱讚的心情,故而喚起強烈的負面表達藉以掩飾那份害羞。其實「沒這回事」是對想聽那句話的自己說的。
以「感謝」代替「沒這回事」
雖然每個人回答的理由不同,但我們需要一個愉快接受稱讚的回應。對方在稱讚你時,基本上都是懷抱好意的,你若回答「沒這回事」,很有可能是在拒絕對方的好意。
這時,以「感謝」來回應對方的好意,即可不尷尬的延續話題。
「你的聲音怎麼這麼好聽?是我聽過的聲音中最溫暖、柔和的語調。」
「謝謝。那我以後要好好照顧喉嚨了,哈哈。」
感謝語不僅接受對方的稱讚,也能自然回饋對方這份好意,特別在話前加上「(感謝)你這麼說」等積極的回應,感覺更謙虛。
因突如其來的稱讚感到害羞,或是第一次聽到他人稱讚自己也不知道的優點不知如何反應時,感謝對方這麼想,轉動對話的軸心,有助於脫離尷尬。
「崔代理,妳今天的提案讓人印象深刻。發表準備得很好喔!」
「謝謝你這麼說。往後我會更努力做的。」
如果想以感謝防止對話尷尬的結束,增加「往後會……」這句話也不錯,還能自然延續後面的話題。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