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除了勞動力減少、照護需求上升,還有一項更深層的挑戰,那就是退休理財的「財務韌性」。在長壽的新常態時代,如何讓退休金既能穩定增值,又能支撐更長的人生週期,成為全球共同的焦慮。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預估,全球退休金缺口到2050年將擴大五倍,超過400兆美元。除了人口老化與低利率環境外,更大的隱憂其實來自人性的錯誤投資決策。行為財務學早已指出,投資人在退休理財上往往會「太晚開始、太少投入、買錯標的」,這些決策錯誤的影響甚至高過市場波動與制度缺陷。換言之,退休金的危機,不只是經濟局勢、投資市場問題,更需要克服人類行為盲點。
因此,科技的介入不只是輔助,而是必要趨勢。數位金融與人工智慧(AI)能幫助投資人克服天性中的投資盲點。以美國401(k)退休金計畫、澳洲超級年金、香港強積金為例,均已逐漸導入自動化機制,包括自動參加、定期扣款、AI資產配置與低點加碼等策略。當投資行為被自動化管理,投資人不再被情緒與短期波動左右,反而更能在長期投資中獲得穩健的報酬。這種「懶人理財」背後的設計,其實是「最理性的退休投資行為自動化」的實踐。
科技的力量正在擴大,也更貼近高齡者各項生活需求。高齡金融不只是金錢,更關乎健康與長照。透過整合財富、科技和健康,未來將走向跨業生態系,將保險產品與投資服務自動化、遊戲化,同時整合健康追蹤機制,導入健康促進誘因。以國泰人壽推出的「FitBack健康吧」App為例,便是結合健康促進與數位金融的創新案例。保戶投保指定外溢保單,只要完成各類健康任務——像是記錄心率、睡眠與運動紀錄,就能獲得小樹點、優惠券或保費抵減等獎勵。這套「行為回饋機制」透過數據追蹤與誘因設計,讓保戶在累積健康習慣的同時,也能得到實質的財務回饋。金融業者藉由這樣的健康生態系,不僅促進保戶參與,更將「活得久」與「活得好」連結為一體。
AI時代高齡理財核心是「科技強化人」
然而,數位化並不意味著人將被取代。未來的理財顧問將更重視「人機協作」,AI可以即時分析風險、預測報酬、提供客觀建議;人則專注負責於理解客戶情感需求,給予關懷與陪伴。這樣的分工不僅提升服務效率,也提升信任關係。
AI時代的高齡理財核心不是「科技取代人」,而是「科技強化人」。在AI協助下,顧問才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客戶,思考更完善長遠的生活安排。數位金融讓理財更精準,而陪伴讓理財更有溫度,真正的韌性不只是資產報酬率的穩定,而是讓每一位長者在被理解、被照顧的過程中,活得安心而有尊嚴。
(前金管會主委、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口述。廖君雅採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