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場競賽!臺中如何為產業淨零注入動能,打造綠色護城河?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28

瀏覽數 450+

臺中市政府推動企業永續,舉辦「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競賽,邀請企業投入永續轉型行列,促進臺中綠色能源經濟成長
臺中市政府推動企業永續,舉辦「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競賽,邀請企業投入永續轉型行列,促進臺中綠色能源經濟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臺中市政府舉辦「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競賽,吸引許多企業參賽,競爭相當激烈,日前揭曉成果,由台灣佳能、大銀微系統、羅布森等三家企業奪得「永續領航獎」。而在競賽的背後,不僅是一次性的獎項頒發,更顯現出地方政府如何透過全面的獎勵機制,有效引導在地產業從單一的綠能建置,邁向更完整的ESG治理,共同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永續供應鏈。 

競賽的真正價值不在獎牌!一場攸關競爭力的企業永續總體檢 

「這遠遠超過一面獎牌的價值。」這是許多得獎企業的共同心聲。在參加「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的過程中,企業如同經歷一場「企業永續總體檢」。由於競賽辦法要求企業從能源轉型與節能治理、減碳作為與綠色公益、環境與能源永續等面向提出具體實績,並量化碳盤查與再生能源績效,這促使企業必須系統性地梳理內部管理流程,直面過去可能忽略的永續課題。

在全球供應鏈面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綠色壁壘的今天,這樣的「體檢」已非加分題,甚至攸關未來訂單的必考題。「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恰好為過去缺乏資源與方向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套行動指南,讓「ESG」成為可以落地的具體KPI。

從「共生」、「上游思維」到「一意孤行」!他們如何成為「永續領航者」? 

如奪下永續領航獎的台灣佳能,身為在台深耕數十年的光學巨擘,他們以核心理念「共生」開始發展出一能串的永續行動,這套行動確實且精準,且從「小地方」著手,像是董事長眞田敬太帶領團隊,找出空壓管路的微小洩漏;將冷卻水塔沉重的金屬風扇,更換為更輕、效率更高的材質,大幅降低馬達耗電。

圖/台灣佳能董事長眞田敬太帶領團隊,從一系列行動開始推動永續轉型。

圖/台灣佳能董事長眞田敬太帶領團隊,從一系列行動開始推動永續轉型。

一系列行動,讓台灣佳能臺中廠一年可節省210萬度電、回收3.2萬噸水,光電費一年就省下近千萬元。他們的故事證明,系統性的管理與全員參與,能將永續從成本中心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同樣身為永續領航獎得主的大銀微系統,則展現了從根本解決問題的「上游思維」。執行副總游凱勝解釋,與其在下游處理末端問題,不如回到源頭思考,「防範於未然」。

圖/大銀微系統從「上游思維」開始,推動永續轉型,執行副總經理游凱勝說,從源頭思考才能將永續理念轉化為創新驅動力。

圖/大銀微系統從「上游思維」開始,推動永續轉型,執行副總經理游凱勝說,從源頭思考才能將永續理念轉化為創新驅動力。

這套心法,首先體現在產品設計上。公司內部挑戰「100%可整修率」的嚴苛目標,從設計圖階段就杜絕了產品成為廢棄物的可能。這股思維也延伸至廠務管理,他們系統性地汰換空壓與空調主機,光是2024年的兩項工程,就預計年省85萬度電。這種從源頭下手的策略,不僅讓大銀微系統在2024年碳排量較基準年大降25.9%,更將永續從被動的成本,轉化為主動的創新驅動力。

另一家同樣奪下永續領航獎的樓梯升降椅龍頭羅布森,他們的永續之路則充滿了創辦人汪世旭董事長「一意孤行」的偏執與溫度。像是早在成立之初,就已在公司推動蔬食午餐,並堅持使用可重複清洗的不鏽鋼便當盒,這樣的環保意識長達二十年。

汪世旭認為,推動永續轉型並非只能出自財務面的考量,因此他時常挑戰傳統的財務思維,像是耗資上千萬,將使用沒幾年的公務車,全面汰換為油電車及一級節能貨車時,宣示公司推動永續的決心。

圖/羅布森創辦人汪世旭認為,推動永續轉型除了有形的回報外,無形中也凝聚員工認同感。

圖/羅布森創辦人汪世旭認為,推動永續轉型除了有形的回報外,無形中也凝聚員工認同感。

而永續觀念深植員工心中,不僅凝聚了員工的認同感,更轉化為無法量化的無形價值,汪世旭說,像員工自發組成志工隊前往花蓮協助風災重建時,一位同仁激動地分享助人的快樂與感動,正是羅布森永續文化最真實的回報。

臺中市政府帶頭驅動永續!啟動產業生態系轉型 

從台灣佳能的精實減碳、大銀微系統的上游思維,再到羅布森的價值驅動,外界看見企業自主轉型的強大能量。而臺中市政府的角色,正是那個關鍵的「加速器」。臺中市長盧秀燕強調,打造永續城市不僅是市府的責任,更需要企業夥伴同心協力,因為企業的永續力,就是臺中的競爭力,市府透過政策引導產業轉型,不只能協助企業應對國際綠色供應鏈的挑戰,更是為市民打造宜居環境的長遠佈局。

市府近年在永續治理上屢獲大獎,此次「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成為延續永續政策的2.0版,也將格局拉高到企業整體ESG治理層次,顯示市府的政策工具已從單點技術推廣,進化到建構產業生態系的戰略高度。

臺中身為精密機械、自行車等九大產業的重鎮,供應鏈多由中小企業組成。這些隱形冠軍面對永續浪潮時,往往最為脆弱。本次永續菁英獎的獲獎企業如漢翔、台中精機等龍頭企業,不僅是自身的減碳模範,更是供應鏈中的「領頭羊」。

未來,企業不僅自身減碳,同時也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改善,形成「群聚式減碳」的正向循環,甚至要求供應商提供碳足跡報告、採用綠電時,整個產業鏈的永續轉型壓力便由上而下傳導。而市府的角色,正是透過獎項為這些領頭羊「賦能」,讓他們的努力被看見,形成示範效應,為臺中關鍵產業打造一道扎實的「綠色護城河」。

淨零轉型,臺中打造城市永續生態系 

在「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中,企業在從節能、碳盤查、取得綠電等種種面向盤點出的問題,就像是對於企業的一場「永續體檢」,在競賽中的宣導口號為「你的努力,值得被看見」,也有許多致力永續轉型的企業前來參與,期盼透過競賽活動激勵更多企業投入永續轉型的行列、提升全市產業和民眾對綠能發展及全球氣候議題之關注,促進臺中綠色能源經濟成長。

也期待透過「臺中市企業永續A+行動」競賽活動,讓企業之間能夠互相觀摩、學習與分享實際案例,累積能量、獲得社會肯定與品牌信任,讓永續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轉化為企業形象、產品價值與國際接單的關鍵競爭力,如同臺中市政府想打造永續城市一樣,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煙火,而是一片能生生不息、自我循環的繁盛森林。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廣告)

延伸閱讀

守護職安幸福勞動
數位專題

守護職安幸福勞動

勞工職災在營造業與製造業等高風險行業中頻繁上演,臺中推出「金安心工程計畫2.0」,期待透過源頭預防到末端強化,與企業攜手打造一座讓所有勞動者都能「安心打拼」的幸福城市。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