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她家境不差卻常從路邊撿東西回家?喜歡「二手物品」的4個理由

買東西要買最好的,儘可能用到不能再用為止。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14

瀏覽數 50+

《這就是我的人生啊!》/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這就是我的人生啊!》/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隨著歲月漸長,我養成了非生存必要的物品,不會買回家的習慣。適應當地生活後,我也開始注意起義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當時義大利比韓國還富裕,但他們並不像韓國一樣一口氣全買新東西,雙方家庭的長輩或親友可能贈與一些自己愛惜的物品,他們也會到二手商店挑自己喜歡的物品回家整理後使用。(本文節錄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一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寶鼎出版,以下為摘文。)

【京信】

老師曾說:「如果沒有開始拍YouTube影片,我大概會開一間小小二手家具工作室,也當是貢獻自己的才能。」聽聞老師家那些好看的家具居然是「從路邊撿來的」後,我大吃一驚。

老師房間書桌旁有一個簡單的桌子,桌腳設計非常特別,所以我問了老師,而老師回答:「那是人家丟在社區垃圾分類區的桌子,是不是很好看?我把它拿回來擦乾淨後,再擺上桌布。」

還有放音響設備的黑色摺疊桌。桌子邊緣缺了一角,漆皮脫落,老師說拿回家後塗上黑色指甲油,繼續使用。

還有一張裝飾用的白色小椅子也相當特別,老師說那是幼稚園不要的椅子,老師拿回家後親自上漆。如果不說這些東西都是回收再利用的物品,我想應該沒人會知道這些物品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在韓國風俗裡常說,不要隨便撿外面東西帶進家裡,所以我很好奇,問了老師是否真的不在意,而老師的回答很簡單:「雖然我不信鬼,但假設物品裡真的有神靈,我既然用心擦乾淨,賦予它新生命,它不應該反過來感謝我嗎?」

哎呀!是我的問題問得太奇怪了。不過老師家境不差,我想知道老師為什麼這麼喜愛二手物品呢?

(延伸閱讀│你怎麼買東西,就怎麼過日子:不把自己塞進不適合的生活裡

【米蘭阿嬤】

其實我把被丟在路邊的東西撿回來重新整理,重新使用這些物品,從未有什麼特別意義。至於為什麼我會喜歡二手物品,現在想起來大概有4個理由。

第一,買東西要買最好的,儘可能用到不能再用為止 

從小到大我被教育「買東西要買最好的,儘可能用到不能再用為止」,所以從小就培養出挑好東西的眼光,並且養成好好使用到物品壽終正寢為止。既然可以重新利用,就表示它的命還不該絕。

(延伸閱讀│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第二,留學那段時光讓我養成節省的習慣 

46年前我到義大利留學時,其實連義大利在哪裡都不是很清楚。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生活,凡事皆不容易。

俗話說「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財產」,那時我並沒有工作賺錢,只能靠家鄉匯錢生活,自然萬事皆得省。那時韓國持有的外匯並不多,匯款到國外受到嚴格管控。

那是你出生以前的事情了。當時韓國還無法進口國外產品,雖然現在韓國百貨公司比其他外國百貨公司都還華麗,不過當時可真是沒什麼賞心悅目的商品。

遠見x科學人雜誌聯賣,趨勢 × 科學,給大腦最好的投資

我第一次踏進米蘭高級百貨及第一次踏入知名精品街蒙特拿破崙大街時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實在很難用言語形容。有點期待,又有點氣餒,可眼前每一樣東西都是那麼時尚、美麗,看得我眼花撩亂,不知如何是好。

眼前櫥窗裡滿滿都是韓國沒有的,只能在專業書籍上看見的物品,它們彷彿在向我們招手,說只要掏出錢,就可以帶回家,當然眼花撩亂了。

然而現實條件不允許,我只能用韓國匯來的錢省吃儉用過日子,奢華的商店或百貨公司只能過過乾癮,實際生活非常簡樸。

幸好從小家裡長輩耳提面命地教誨,我也銘記於心,所以我也很能適應現實狀況。他們最常說的是「做人要守本分」、「粉紅鸚嘴想趕上腿長的東方白鸛,只會跑斷腿」,跑斷腿那還得了啊?

隨著歲月漸長,我養成了非生存必要的物品,不會買回家的習慣。適應當地生活後,我也開始注意起義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當時義大利比韓國還富裕,但我看了義大利新婚夫妻購買新婚家具的方式,大吃一驚。

他們並不像韓國一樣一口氣全買新東西。雙方家庭的長輩或親友可能贈與一些自己愛惜的物品,他們也會到二手商店挑自己喜歡的物品回家整理後使用。

因為當時得以和那些創意豐富的人一起生活,我也學到如何重新運用舊物品的方法。

(延伸閱讀│為何北歐人家裡大多沒雜物?比起「物品」他們更在乎「這件事」

第三,我從英國的慈善義賣商店獲得了一些啟示 

二兒子定居倫敦後,我經常去倫敦,發現倫敦街上有許多慈善義賣商店。人們將自己不用的物品好好清理一番後送給慈善義賣商店,商店的志工重新將那些物品變成商品,替它們找到新主人。看到這樣的循環過程,我也有許多感觸。

(延伸閱讀│「恩典牌」是一種善意的流動:讓循環再利用成為生活習慣

最後,我有信仰的宗教,也是簡樸又固執的環境保護人士

你可能也知道,其實所有的宗教都告訴世人得愛護自然、珍惜自然。因此我把這些「路邊來的孩子」帶回家,也是有挑選標準的。

首先,塑膠製品我連看都不會看,只注意原木產品。現在全世界飽受全球暖化所害,熱帶雨林的消失又加速暖化速度。而熱帶雨林之所以消失,是因為人類恣意砍伐樹木。

所以我希望人類能少砍一點樹,少一棵是一棵,既然都砍下了樹木,我希望能替它想出其他不同用法,保存它的價值。這就是我那麼重視這些「路邊來的孩子」的原因。

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就是很堅持連單面影印過的紙都要省著用,我省多少,就能保護環境多少,這樣解答你的疑惑了嗎?

(延伸閱讀│當個能精準「斷捨離」的購物狂!極簡生活家減少物慾秘訣:只買100%喜歡的物品

《這就是我的人生啊!米蘭阿嬤與你聊生活、愛與老去的智慧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장명숙, 이경신),寶鼎出版

《這就是我的人生啊!米蘭阿嬤與你聊生活、愛與老去的智慧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장명숙, 이경신),寶鼎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