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讀本郝書| 從突圍思考到專準人生 郝旭烈郝哥@基隆塔

OHS系列專題:當領導者與員工同在第一線,職安文化更能深植企業核心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9-16

瀏覽數 50+

職安署林毓堂署長(中)觀察,企業高層的承諾及參與,是OHS的重要關鍵。
職安署林毓堂署長(中)觀察,企業高層的承諾及參與,是OHS的重要關鍵。
00:00
00:00

在全球強調永續發展與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浪潮下,健康勞動力不再只是企業口號,而是要藉由管理階層上行下效,將其精神深植於第一線勞動現場的重要目標;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下稱職安署)署長林毓堂,在今(2025)年7月舉行的「2025職場永續健康與安全國際研討會」中明確指出,「健康勞動力」不僅是企業維繫韌性的根本,更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成功企業除關注財報,永續企業更關注員工的健康幸福指數 

「過去企業談論永續,多半以財務面為主,以生產、獲利作為企業經營的根本。但ESG、多元共融、企業社會責任等概念出現後,職安署致力於積極推動『健康勞動力』主流化,鼓勵企業建構以員工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式,讓每位勞工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與妥善照顧」。林毓堂署長指出,健全的職業健康與安全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簡稱OHS)不僅是降低職災風險、減少營運中斷造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來照顧勞工,及每位勞工背後的家庭。 

如今的職業安全衛生(以下簡稱職安衛),相較於以往用職業傷病率、死亡率等「結果導向」的被動指標衡量 OHS 成效,更強調推動「領先指標」,意即「預防重於善後」從源頭管理積極預防的思維,例如提升職場安全衛生觀念、建立友善職場、提供身心健康諮詢、心理諮商與照護服務等措施,在現今高壓的職場與社會環境下, 如何照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是頂尖企業間無煙硝的留才之戰。 

「企業經營不能只是把員工當成生產工具,而是要回歸到活生生的人來對待。」 

現代人承受的社會與經濟壓力來源多樣,心理壓力和危害可能來自工作,也可能來自家庭或個人職涯成長的挑戰。然而工作同時也是支持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社會因素之一,當勞工擁有具尊嚴且有意義的工作時,不僅能獲得穩定、安全與成就感,也能培養自信,而這些正向力量更有助於促進企業文化形塑,以及社會的和諧與包容。管理階層若能主動敏銳察覺員工心理狀態的異常,並及時給予關懷與資源協助,或是在員工面臨職涯轉折與成長機會時適時支援,便能讓員工感受到被理解與被支持的安全感,進而提升穩定度並有效留才。 

許多企業是透過跨部門整合,將員工心理健康納入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以及推動「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從鑑別社會心理危害、評估其風險及採取控制措施,提供有效的預防及減緩,都是積極正向的領先作為。 

公司高層實質參與,才能啟動由上而下的職安文化

在全球產業鏈重組、就業人力結構變遷、以及缺工漸趨嚴重的環境中,維繫「健康勞動力」已然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力,「如何落實?」成為企業經營必須主動面對回應的核心命題,如果只是淪為口號或紙上談兵,終究無法通過國際或市場競爭的嚴峻考驗。 

對此,林毓堂強調關鍵在於:「高層的承諾與參與」,他透露過往參與職安衛相關獎項的評選或座談時,「高層是否親自出席率團隊參與」也是評估企業重視及實踐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因為當職安衛部門提出改善建議時,管理階層的態度,往往就是決定災害事故和工作危害能否防範於未然的關鍵因素。 

在臺灣,已經有超過六成企業高階宣示並承諾健康勞動力相關目標。(來源:2024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公開職業健康與安全績效」基線調查報告)

在臺灣,已經有超過六成企業高階宣示並承諾健康勞動力相關目標。(來源:2024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公開職業健康與安全績效」基線調查報告)

「職安衛的落實與改善,仰賴的是現場主管,如領班、主任、廠長及協理等人員的實際作為,若經營階層能支持並親自督導,將職安衛融入企業經營策略,甚至納入董事會定期審議的議題,才能確保職安衛不被孤立或邊緣化。」,確保不論是設備升級、教育訓練,或是人力配置等職安衛資源,能獲得妥適的投資與分配。這種由上而下的行動宣示,與企業ESG 策略結合推展,更是建構現代化企業職安衛文化的成功關鍵。 

從「零工傷」到企業績效,職安衛創造實質價值

藉由管理階層的承諾與參與落實職安衛、替企業帶來正向發展的契機,並非空泛理想。美國鋁業公司(Alcoa)便是經典案例,曾在小布希時代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歐尼爾(Paul O’Neill)在1987年出任Alcoa執行長,他發現公司獲利穩定,但職安衛卻未獲重視,因此他上任後就宣示:「Alcoa要成為最安全的公司。」將「零工傷」列為最高目標,而非僅強調高營收或市占率。 

在他任職期間,Alcoa領先同業將職安衛績效納入高階主管的升遷考核,不僅帶動高階主管瞭解現場及參與事故調查,更進一步提升員工士氣;最終在他任內,至2020年期間,Alcoa的市值由30億美元成長至150億美元,展現職安衛對企業績效的正面影響。 

當一個企業的安全文化形成,Alcoa持續運用先進的「製程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標準,針對各地營運地點採取量身訂做的安全管理措施,持續優化組織安全文化與風險管控;內部推行「Stop for Safety」政策,鼓勵員工隨時停下工作以保障安全,並持續透過事故預防、監控系統和高科技手段,努力降低事故和傷害風險;2024年企業永續報告揭露,Alcoa在所有受管理的營運中,已實現「零工人死亡」與「零重大傷害」的里程碑,證明了高階管理層的支持,不僅有效落實風險管控及治理,也強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 

在臺灣,也有不少企業高階親自投入職安衛的成功實例。例如,日月光半導體成立「職安衛守護聯盟」,由各生產廠區副總擔任召集人,舉辦安全文化工作坊,並定期檢視安全指標達成狀況;中鼎工程則是由領導階層直接參與各項工地現場職安衛提升專案推動,藉由行動落實對員工健康安全的承諾;奇美實業更是因為對於人才發展的重視,讓員工願意邁向三代成為奇美人,實現企業留人攬才的永續基石。

綜合國內外趨勢與案例,林毓堂期待作為負責任的企業領導人,對於員工的健康安全不應有任何妥協,不論是生理或心理健康,當這樣的理念內化成公司文化,才能帶領企業邁向真正的永續發展,更可以藉由健康勞動力的落實與國際接軌,在市場上打造領先的競爭力。 

瞭解更多》職安署2024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公開職業健康與安全績效」基線調查報告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廣告

延伸閱讀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