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問自家員工是否幸福嗎?隨著永續潮大起,只力拚產能的企業早已不是人才的首選,當代的人才更看重企業是否有永續經營、走得長遠的實力。同時,職場健康安全的績效,也已從被動減災、降低工傷,進而重視及主動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與發展。因為「讓員工幸福」的能力,就是企業的永續優勢。
員工健康是「標配」:連家人都要一起幸福
一個企業有沒有資格被冠上「幸福」二字,問員工最快。在奇美實業,會有員工告訴你他已是第二代奇美人,還希望子女未來也進公司;會有員工告訴你他的部門裡,15年年資的同事還會被笑是菜鳥;隨口一問,員工都說他們很幸福。人人都覺得幸福的超強向心力和平均年資約20年的超低人才流動率,有什麼秘訣?
連問了4位奇美員工最喜歡的福利,令人意外地,「運動館」是一個每問必中的答案。原來奇美為了照顧員工健康,在自家廠區內直接蓋了一座完整的運動館,各式球場一應俱全,游泳池也興建中。近年來,奇美還發現公司的年輕人熱衷重訓,遂蓋了重訓室,並請專業教練駐館,讓年輕一輩的需求也被正視。除了運動功能齊全、豐沛的社團活動,更被員工們喜愛的關鍵是還能帶家人、朋友一起入館,連奇美的退休人士都能使用,因此場館設備的使用率都很高。
而這棟人人說好的運動館,只是奇美照顧員工健康的眾多例子之一。「能照顧員工一輩子是我們的理念」,奇美人資處長許菁容解釋,追求幸福是奇美的企業文化,取得工作和生活平衡則是經營員工的重點,而這些都要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才能達成,畢竟員工健康,才可能有合理的產能。
如果可以,最好還要把照顧延伸到員工的家人。秉著這個目標,奇美的各項福利,從運動到旅遊補助,常常擴及員工的家人,把照顧的網撒得更遠。此外,奇美也是台灣首個通過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認證的石化業,代表在勞動、人權上的各項措施上,有著優於法規的措施。
健康職場作為優質企業的基本標配,員工的心靈健康和身心平衡,也漸漸成為企業照顧員工的新趨勢。
偵測憂鬱、消解情緒:企業的當代心靈戰場
優於法規的年度健檢和身體追蹤已成為各種領先企業塑造健康職場的基本門檻,但是愈仔細照顧員工個人,愈會發現「心靈健康」是當代的新戰場,因為偵測心理壓力、精神煩惱,遠比追蹤身體健康要難得多。
這樣的發現,通常來自於有做年度問卷、每年定期做員工心理健康評估的企業。例如群創光電、葡萄王生技都會用評估員工身心狀況的問卷當作初級普篩的工具,如果進一步發現員工的憂鬱指數高、情緒狀態不佳,就進一步追蹤,甚至開案關心。
近年來,比起早期公司內部常見的員工輔導,企業更普遍使用「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幫忙員工用更保有隱私的方式找專業管道「洩壓」。群創人力資源/中央環安暨永續發展處處長楊媛菁解釋,群創仔細分析過員工的情況,發現員工壓力百百種,用錢狀況不佳的、感情不順且糾紛不斷的都有,不同廠區的問題也大不同,像是中國廠區的感情煩惱就明顯更多些。
但總歸起來,多數員工其實需要的是專業諮詢。為此,群創透過自家開發的APP,創建一個「我有心事」的欄位,讓員工可以在保有隱私的狀態下求助專業、解決問題,也不需全然揭露自己的困境。
葡萄王生技也有類似做法,風險評估的問卷是偵測公司內部氣氛的重要工具。葡萄王生技人資部經理賴志宗解釋,公司會特別看一些特殊指標,例如遲到率、離職率等等,先篩出可能有潛在風險的部門,再進一步了解實際狀況,尋找解決方案。
另外,除了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更積極「放鬆員工」也是可行的做法。葡萄王近年來也開創更多元的紓壓法,從邀請視障按摩師固定進駐,到嘗試邀請喜劇脫口秀演員來表演,都是試圖鬆開員工的嘗試。
找到員工真正的糾結和掙扎很難,需要及時、不斷地觀察員工的狀態,並持續追蹤,但只要任何一項措施能夠承接住一個員工的艱難,企業的投資就很值得。
身心健康之後:放手升級員工,共創發揮舞台
在以人為本的公司治理,維持員工身心健康之餘,更進階的企業則非常重視「員工能力升級」。
奇美品質技術部的薛旻媗在疫情期間,參與了部門史上最大的老舊廠房改造案,把無人射出室原本管線老舊、昏暗、濕熱的舊廠房重新翻新。公司放了相當大的權限讓他們規劃,她從原本單純的品質技術人員化身成專案人員、工頭,看著師傅從昏暗、汗流浹背的場景轉換到明亮、舒爽的新動線工作,覺得熱血又有成就感。
整個改造案除了讓老師傅直呼可以再工作30年,也意外促成了更加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薛旻媗說,過往射出室的員工都是男性,品管檢測人員則是全女性,部門兩邊根本就是「陰陽海」。但改造後,女性也能進入射出室工作,實驗室裡也開始有男性員工加入,員工更適性發揮了。她自己也因廠房自動化,角色更像是升級成為工程師,能用更大的格局去看產品的發展。
在實力升級的環節上,奇美可說是讓全年齡層的員工都有這種機會,從培訓年輕一輩的員工出國參展,到資深員工參與大型能源轉型的長期計畫,都不只是公司單純給的任務,還會伴隨能執行的支持和資源。
意見會被採納、能力會升級,這些工作上的成就感,造就了「平均年資20年」的驚人留才率。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元大金控的「內部顧客們」
把員工當家人是一種照顧方式,另一種照顧法是換個新角度,把員工當成「內部顧客」。
作為金融業指標企業,元大金控更自然地把員工視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而要留住最重要的客戶,就要同理、洞悉客戶的真實需求。
元大金控人力資源部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重新解析員工「顧客體驗」過程,再回推了解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除給予員工高競爭力的薪酬:2021年員工平均年薪突破200萬元外,也關照每個人在工作上的職涯發展潛力、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在投資員工實力上,提供員工不同事業體實戰的機會。元大金控有效應用旗下不同單位資源,提供多元輪調機會,經跨產業、跨領域及跨部門的人才流動,讓員工多元學習,並產生集團戰力綜效。
企業要有實力的根,就需要人才紮根
關照員工身心、給予資源提升實力,一個角度看是幸福企業,換個角度看就是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國際社會保險組織(ISSA)的研究指出,投資工作者安全與健康,最終企業能獲得的效益可達兩倍以上。尤其在台灣少子化、高齡化並行的趨勢下,缺工和競爭優秀人才,就是企業的永續新課題。
「企業用心留才,好的人才可以打造好的績效,好的績效可以穩固企業永續,這才是正向循環。」許菁容說,她在行政人資處訂定任何制度時,很幸運地總是不用考慮太多,因為公司的方向非常明確,就是要優於法規。所以只要在以人為中心的前提下,想著哪樣的方案對員工最好即可。因為公司相信,員工感知的到企業的好,也會用絕佳的產能回饋給公司,人,才是企業實力的根。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