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抗老別只會超慢跑!澳洲千人研究:這些運動更直接,附完整建議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5-10-10

瀏覽數 22,000+

澳洲千人研究大腦抗老別只會超慢跑。示意圖freepik by cookie_studio
澳洲千人研究大腦抗老別只會超慢跑。示意圖freepik by cookie_st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一位澳洲50+熟女,每週固定做特定運動,結果檢測出大腦抗發炎指標比許多人都好,可說是大腦凍齡與防失智最佳範例!這個澳洲追蹤千人的研究,在2025年8月也刊登在權威期刊上,證實大腦抗老別只懂得超慢跑!推薦這些運動將有更直接的健康證據。到底研究怎麼說?如何建議運動類型與時間?也有人說過超慢跑以及日行萬步可防失智,到底差在哪裡?一文完整拆解,附上建議表格。

50+熟女運動防失智親身實證

現年53歲的戴維森( Colleen Davidson) 住在澳洲塔斯馬尼亞。每週,她會到泳池游幾趟,接著去跑步、也不會忽略重量訓練。這麼高的運動量,真的是50+熟女能承受?她受訪《ABC News》時相當肯定地表示,自己很清楚要努力運動才能防失智:「我正在努力達到期待中的目標,一步一腳印,做出積極的改變。」


透過澳洲一項最新研究,也證實戴維森的運動模式,確實讓她的大腦健康提升並帶來防失智的功效。

其實,戴維森正是塔斯馬尼亞大學「ISLAND 研究計畫」的志願參與者之一。她和上千名澳洲人一樣,透過自我回報的方式記錄運動習慣,研究團隊再比對血液檢測結果。研究專家指出,從事高強度活動的族群,包括戴維森在內,在血液中與失智相關的蛋白質濃度明顯較其他族群低。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最新研究,如何談大腦抗老?

到底這項研究怎麼做出來?又如何證實劇烈運動可以讓大腦更健康?

首先這項研究是由塔斯馬尼亞大學「威金失智症研究與教育中心」(Wicking Dementi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re)主導,並與孟席斯醫學研究所及皇家荷伯特醫院合作完成,於2025年8月刊登在專業期刊《阿茲海默與失智症》上 。

研究團隊是透過該大學長期志願招募的「ISLAND 計畫」來取得民眾的資訊,該計畫每兩年為受試者抽血,追蹤與大腦健康相關的生物標記。這些失智症專家團隊從中分析了 739 名50至83歲健康成年人在「ISLAND 計畫」中的血液樣本與生活習慣,結果發現有一種名為 GFAP(膠質纖維酸性蛋白) 的生物標記,與腦部發炎密切相關。

而這些熟齡族群如果如戴維森一樣每週固定做劇烈運動,血液中的GFAP濃度會顯著較低。換句話說,這些人腦部的發炎程度可能較低,也代表失智風險較小。

「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第一次看到血液中一個與失智風險相關的生物標記,會明顯受到運動因素的影響。」研究作者之一、資深研究員羅卡提(Eddy Roccati)在接受 ABC 採訪時指出。

該中心主任維克斯(James Vickers)也補充說:「GFAP 是反映大腦整體健康的一個良好指標。我們發現,愈活躍的人,GFAP 愈低——也就是說,他們的腦部狀況更好。」

但仍有例外。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天生帶有高風險失智基因ApoE4 基因的人,劇烈運動對GFAP影響較不顯著。

像是飾演漫威「雷神」的澳洲影星漢斯沃(Christopher Hemsworth)數年前便坦承自己天生有這類基因,因此在2022年後決定暫時息影。不過,羅卡提仍鼓勵這群人積極運動:「你不該把基因當作命運,而應該視為調整生活方式的指引。即使帶有風險基因,運動仍能幫助你降低長期風險。」

什麼是「劇烈運動」?每週多少才夠?

在這項研究裡,所定義的劇烈運動,到底要多劇烈?他們是以「能量代謝當量」(METs)來做標準衡量,數字愈高代表強度愈高。例如安靜坐著的能量代謝當量僅為 1 MET。

而根據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團隊,研究出能有效增進大腦健康的「劇烈運動」強度,需要達到8 METs以上,例如跑步、快速游泳、高強度HIIT間歇運動。

羅卡提在受訪時指出:「這些活動不需要是專業訓練,只要能讓你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例如跑步、游泳、打球或快節奏的登山,都能產生顯著效果。」

他進一步強調,多劇烈才有保障大腦健康效果?要讓自己真的「氣喘吁吁、講不出話」。

不過一些日常的活動也可能達到意外的高強度,例如爬樓梯。以下則是各類運動的Mets強度可提供參考。

各類運動的能量代謝當量 (METs) 參考表

遠見編輯部製表 

分類運動項目METs
🌿 輕度活動
< 3.0 METs
坐姿辦公1.3
站姿辦公1.8
慢速散步2.0
洗碗2.2
坐著釣魚2.5
哈達瑜珈2.5
💪 中度活動
3.0 – < 8.0 METs
家事 (清潔、掃地)3.5
重量訓練 (較輕重量)3.5
快走 (時速約 5.6–6.4 公里)5.0
重量訓練 (較重重量)5.0
休閒式游泳6.0
以非常快的速度健走 (時速約 7.2 公里)6.3
🔥 劇烈運動
≥ 8.0 METs
🧠 有指標可增進大腦健康
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8.0
騎自行車 (時速 19–22 公里, 平地)8.0
網球單打8.0
鏟土、挖溝8.5
爬樓梯8.8
跑步 (時速約 11.2 公里)11.5

建議每週運動時間

另外,這樣的劇烈運動每週要做多少時間,才會有增進大腦健康的效果?在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中,那些腦部健康指標最好的參與者,平均每週約有60分鐘劇烈活動。

劇烈運動推薦做哪些?做多少?示範教學

然而,劇烈運動到底該做哪些?澳洲團隊怎麼說?研究團隊之一羅卡提在受訪中提到:「像跑步、游泳這類讓人喘的運動,對大腦的保護效果最強。」

退休金靠自己!訂閱即贈投資理財好書三選二

另外,日常生活的爬樓梯,若能加快腳步也有效,適合忙碌人士。近年當紅的HIIT間歇健身運動,也是容易達到研究團隊所言,Mets 8以上強度的劇烈運動類型。

但許多熟齡人士若沒有運動習慣,一開始就嘗試太劇烈的動作,確實可能會傷害身體。根據哈佛醫學院官網健康專欄作家蕾絲提沃(Jenette Restivo)的建議,做HIIT間歇運動也可以達到劇烈運動的強度,熟齡人士有適合的上手動作。以下是完整建議:

熟齡HIIT間歇運動怎麼做?

首先,她表示,HIIT間歇運動意思是採取每30秒到60秒間做指定的高強度運動,接下來的30秒至60秒間以原地踏步來做休息,然後再繼續做另一個指定的高強度運動30秒至60秒,如此循環到滿30分鐘。一開始如果撐不了太多次循環,可以到極限後改做原地踏步到滿30分鐘即可。

至於適合熟齡人士做的高強度運動,蕾絲提沃推薦以下三種:

-移動式深蹲,雙手高舉

往右踩出步伐,接著開始深蹲,雙手要高舉過頭。以下是可參考的類似動作,由美國一群健身教練製作的BodyBasics頻道示範,只要多加上往右踩踏的動作即是。

圖說/影片來源:YT@BodyBasics

-側踢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握拳如拳擊手,接著右腳往側邊伸直踢出。放下後繼續換邊側踢直到完成30秒至60秒時間。

可參考的側踢示範如下網址,是由紐西蘭線上健身平台LesMills的教練所示範。

圖說/影片來源:YT@LesMills


-平板支撐

雙手向外伸展,直到身體呈現平板撐姿勢。在平板撐姿勢下,你的身體應該從頭到腳跟成一條直線,雙手位於肩膀正下方。然後儘量撐住到30到60秒,或者先撐到你不會彎曲倒下的極限,再慢慢將雙手滾動收回到腳邊的位置,重站立起來。以此方式重複。

可參考的平板支撐動作如下網址,是網友joelthomas79在Youtube製作的示範影片。

影片來源:YT@joelthomas79

超慢跑、走路與劇烈運動防失智效果差異?研究比較

不過,相信有不少人會指出,多走路、多活動就能幫助預防失智,這個觀念完全正確。例如,頂尖期刊《刺胳針公共衛生》在2025年8月發表了一項大規模的統合分析研究,它檢視了全球數十萬人的數據後發現:每天走7000步,就能顯著降低38%的失智症風險,同時對心血管、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都有保護效果。也因此讓美國不少人熱衷666走路法

另外,2025年4月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維克森林大學發表在《阿茲海默症和癡呆症:阿茲海默症協會雜誌》期刊上的論文則指出,讓一些有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也就是已有高風險會得失智症的族群,進行低度以及中高強度的運動,結果發現Zone2超慢跑等低度運動,也能有效防止大腦認知能力持續降低功效。 

既然走7000步或者超慢跑就夠了,為什麼還有人提倡要做比較辛苦的劇烈運動呢?這正是另一項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要回答的問題。它深入探討了運動的「品質」而非「數量」。

這項研究透過抽血檢驗發現,雖然總活動量很重要,但進行「劇烈運動」的人,他們血液中一種反映大腦發炎的指標(GFAP)數值最低。這提供了一個直接的生物證據,告訴我們劇烈運動可能對大腦有更強的抗發炎保護效果!與預防失智明顯相關。

至於美國的研究則是針對已有長期健忘的高風險群,澳洲的研究則是針對健康熟齡人士。民眾可以依據自己與親友的條件來尋找最適合的建議。

澳洲其他研究的防失智飲食、生活建議?

不過,除了運動,研究團隊之一、塔斯馬尼亞大學威金中心主任維克斯教授也在受訪中強調其他面向,對於防失智的重要:「運動只是整體預防中的一部分。若能及早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社交、飲食與睡眠,大腦的健康可以延續得更久。」

其實,澳洲因預防民眾失智危機意識高,2025年以來發布不少權威研究。像是另一項刊登於《Nature Medicine》的研究也指出,中高齡者若能同時做到四件事,證實能顯著延緩腦部萎縮與記憶衰退。

從今天起,讓自己動得再激烈一點——你的大腦會感謝你。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