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也是一種人生選擇?他從峇里島年輕當沖客身上學會的道理

名為當日沖銷的生活模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08

瀏覽數 150+

《步步驚魂.股海入門》/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步步驚魂.股海入門》/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年輕當沖客一邊操作著眼前不斷變化的各種走勢圖,一邊略顯得意地說著:「用我的這套方法,每個月都能有3000美元入帳。」只要存到了目標金額,他就會暫停操盤並前往下個地點旅行,所以每個月大概只花10天到兩星期的時間從事交易。對他們來說,當沖交易其實是一種生活模式,也是一種創造自由的可能性。(本文節錄自《步步驚魂.股海入門》一書,作者:橘玲,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

那是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和Wi-Fi的時代。

某天傍晚,我為了寄一封緊急的電子郵件而前往網咖。在那裡我遇見一位看上去年近30的金髮年輕人,穿著短褲T恤加上一雙海灘鞋,一派輕鬆地坐在方才提到的雙螢幕隔間裡,表情專注地盯著螢幕。而螢幕上顯示的,是密密麻麻的股價即時走勢圖。原來他是一位當沖客。

不曉得是否因為當天的股價走勢不如預期,不一會兒他就轉向我這邊搭話:「請問你也有在看盤嗎?」我們就這樣聊了一會兒。

後來才知道,他是來自荷蘭的旅行者,靠著買賣股票來賺取在亞洲各地漂泊的旅費。他的交易標的,是倫敦證交所與法蘭克福證交所的股票,透過兩臺螢幕可以同時監控兩邊的股價變化,等待適當的買賣時機。

使用在預定隔間裡的電腦,也能避免其他顧客更動系統。雖然他只在歐洲市場開市時段(印尼時間的傍晚至深夜)來用電腦,但他還是向店家付了一整天的費用,來包下這個位子。

他一邊操作著眼前不斷變化的各種走勢圖,一邊略顯得意地說著:「用我的這套方法,每個月都能有3000美元入帳。」只要存到了目標金額,他就會暫停操盤並前往下個地點旅行,所以每個月大概只花10天到兩星期的時間從事交易(後來他還教了我許多交易技巧,可惜我大多有聽沒有懂)。

1997年,美國一處法院作出歷史性的判決。某位個人投資者針對無法和機構投資者獲得公平對等的交易機會一事,把證券交易所告上法院,並取得了勝訴。此判例出現後,個人電腦變得開始能夠直接登入那斯達克指數市場的主機進行交易。這一年,堪稱「當沖交易元年」。

起初,美國各大城市的交易室,是透過衛星網絡與證券交易所的電腦進行連線,才得以交易。後來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與IT技術的急速發展,如今即使是在無人島或是沙漠之中,都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不遜於職業交易員的操作。當沖交易的浪潮也就此從美國往歐洲、亞洲迅速傳播開來,進而令全世界陷入狂熱之中。

當日沖銷並非只是一種交易的技巧。技術上來說,其實當沖交易跟早期證券交易員做的事並沒有太大差異。

我所遇見的年輕人雖然長期待在物價便宜的峇里島,但他巧妙地運用時差,將交易時間調整至傍晚,白天盡情享受衝浪的樂趣,夜晚則在夜店流連忘返地跳舞,每天都過著無比充實的生活。

而這似乎正是來自歐洲的旅行者們的夢想之一,也就是可以在亞洲某個物廉價美的都市中,過著背包客兼股票交易員的自在生活。

對他們來說,當沖交易其實是一種生活模式,也是一種創造自由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他0050獲利了結買瑪莎拉蒂?財金教授:這不是一夜致富的故事

有人賺錢必定有人賠錢

只要成為當沖客,就不需要繼續勉強在討人厭的公司上班,順利的話還可以自由旅行全世界。

然而,如此吸引人的提案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小小的陷阱,那就是,當沖其實是一種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零和博弈」指的是參與者的獲利與虧損加總合計後為零,這也是所有博弈遊戲的基本概念。例如以100日圓的賭注來擲硬幣,賭對的一方可獲利100日圓,而另一方必定虧損100日圓,雙方損益加總後等於零(一般而言,還須計入被扣除的手續費,所以實際上應為負數)。

當某人成功地用5年時間把100萬變成100億,也就表示有人在5年內總共損失了100億(準確來說,應為99億9千9百萬)。

當然,沒有人能輕易承受如此龐大的損失,因此這筆損失正是由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分散承擔。如此一想便不難理解,在這位成功賺進100億的投資者背後,其實有著1萬名投資者,把好不容易存下的100萬丟進了股市,而這筆錢就此一去不復返。

在早一步出現當沖熱潮的美國,據統計報告顯示,初次進入市場的投資者,有7成以上會在1年後失去原先的所有資金;也就是說,進行當沖的投資者,只有5%能在股市中生存下來。

我雖然並未取得關於這份報告的佐證根據,但仍覺得其正確度必定相當接近實際情況。畢竟,既然有一方透過當沖交易取得了莫大的獲利,那麼相對地就應該有大量的失敗者蒙受損失,這樣才說得通。

退休金靠自己!訂閱即贈投資理財好書三選二

理論上來說,「當沖絕對只賺不賠」這樣的說法是明顯錯誤的。但即使這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仍有許多投資者爭先恐後地投入市場。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各家電視臺、網路媒體都只會報導「成功的投資者」,那些損失慘重而不得不退場的投資者們則變得毫無話語權。這帶來的結果,就是讓股市新手們產生「所有投資者都能成功獲利」的錯覺。

(延伸閱讀│投資愈久、出手愈保守?「散戶總有一天當韭菜」投資老手總結4個經驗法則

即便如此,成為當沖客仍是首選?

許多人都會把股票交易誤解成單純賺錢獲利的工具。事實上,股票或期貨的當沖交易,可稱為人類史上最精華的博弈方式,不僅能為大腦的快樂中樞創造強烈刺激,有時甚至還會導致比藥物更嚴重的成癮症狀。

網路投資者們經常為了尋求強度更高的刺激而不停在虛擬的股市中徘徊,悲劇和喜劇也因此不斷地在他們的投資人生中交錯上演。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當沖客在世俗眼中總是不討喜。

「如果年輕人成天沉迷炒股,日本不就毀了嗎?」「再這樣下去股票市場都要變成賭場了!」之類的負面評價不絕於耳。我可以理解眾人的怒氣從何而來,但也不得不說,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氣到血壓飆升的事情。

若想要知道箇中理由,最快的方法就是親自下場當沖。

在日本,許多深陷當沖而難以自拔的投資者,通常從平日早上9點開盤後,一直到下午3點間,都會足不出戶地守著盤勢。無論手中持有的倉位多寡,都宛如得了強迫症般緊盯股價,視線絕不會從即時更新的線圖上移開片刻。當到了這種狀況時,要想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的確會變得困難重重。

如果沉迷於當沖的是一般上班族,那狀況就會愈加慘烈。因為當事者必定會三不五時拿出手機確認股價,即使在重要的商談場合,也無法從憂心股價是否會暴跌的思緒中抽離。

有些重度當沖成癮者,甚至會刻意將會議或拜訪客戶的時間設定在中午用餐時段或下午3點後,藉此騰出時間,觀察股價的變動。這樣的狀況一旦被上司發現,輕則調職,嚴重時恐怕連飯碗都保不住。

在背負著如上述般如此高壓的風險下,依然令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的當沖交易,究竟能創造出多少收益呢?實際上,的確有藉由當沖將資產增加到2倍甚至3倍的投資者存在,當中甚至不乏透過當沖讓資產暴增至10倍的成功人士。

但是,即使是在投資精英雲集的美國市場裡,這樣的天才投資者也是寥寥可數(在日本,當投資者獲利時是以自行申告的方式回報數字,故當中自然有許多黑數。

而美國除了有公開的投資錦標賽之外,從投資人身上募集資金來創建自己的基金,已是成功的方程式,因此交易者所承受的損益得失,都會受到仔細的調查)。

假定有一位投資者努力鑽研並得到了回報,透過當沖,持續取得每年20%的獲利。如此成果,即使在專業人士的眼中看來,其實也是相當不斐的成績。

這位投資者起初投入的本金為1000萬日圓,以20%的獲利率計算,則每年收益為200萬日圓。對於一位個人投資者來說,1000萬日圓的資本並不算少,但必須日復一日地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緊盯盤勢,如此才能取得每年200萬日圓的獲利。若換算成時薪,其實和在麥當勞打工差不了多少。

當時在人事費用排名世界第一高的日本(當年的日本還沒有如今「廉價日本」的形象),專職投資者雖擁有洞察股市先機的技能(或可稱之為直覺或超能力,要怎麼解釋都行),生活卻經常過得十分拮据,窮苦程度甚至堪比無業遊民。如果帶著這樣的技能到金融機構就職,其實年收來到兩千萬或三千萬日圓,都不是難事。那他們為何要選擇這樣的生活呢?

會執著於當沖的投資者,多為年輕一輩的尼特族、家庭主婦或已屆退休的上班族。理由在於他們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亦或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入職場的念頭。因此,無論當沖多麼盛行,投入一般職場的人數依然不會有太大變動。

旅行各地的背包客會搭上當沖的列車,也是基於相同理由。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不願被社會的常規束縛,因而選擇來到第三世界過著放浪生活。過去在經濟貧困的社會中,這些背包客能從事的只有皮條客或黑市毒品交易等見不得光的工作。

然而,當其中有些人發現自己具備投資的才能後,便開始藉由操盤交易賺取足以過上餘裕生活的收入。這樣的故事聽來的確十分吸引人,但並不是每個過著普通生活的人都會想要嘗試,畢竟背後的風險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

以上就是我從峇里島上遇見的年輕人身上所學會的道理。

(延伸閱讀│從「廉價日本」邁向「貧窮日本」?日本消費變便宜為何不好?

《步步驚魂.股海入門:看清股市裡的謊言與真相,日本暢銷20年的零焦慮投資法》,作者:橘玲,奇光出版

《步步驚魂.股海入門:看清股市裡的謊言與真相,日本暢銷20年的零焦慮投資法》,作者:橘玲,奇光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