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說明會 USR說明會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 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馬來西亞從天而降1610萬噸稀土,化身全球救星?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10-09

瀏覽數 2,950+

世界各國都在為稀土煩惱。wikimedia commons
世界各國都在為稀土煩惱。wikimedia common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當世界各國都在為稀土煩惱之際,馬來西亞卻得天獨厚,憑空從天而降1610萬噸的稀土,化身為全球救星,「非中」陣營更是喜出望外;但近日卻盛傳中國大陸正與馬來西亞洽談「合作精鍊稀土」事宜,雖然大馬的國家主權基金已澄清否認,但業界評估「這絕非空穴來風」,對「稀土大聯盟」恐是一大噩耗,為何大馬突然變得如此重要?

如非美國總統川普突如其來的「對等關稅」戰,逼使中國拿出終極武器「稀土」加以反制,很多人仍渾然不知稀土的重要性。

中美對抗七個多月以來,雙方已進行了四輪的關稅談判,但千萬不要以為,稀土戰已消聲匿跡,恰恰相反,大國博弈從未停歇。湖面看似水波無痕,湖面下卻暗潮洶湧。中國仍堅守「平等互惠」原則,不輕言退讓,遂導致美國最在乎的「稀土管制」毫無鬆動跡象。

各國只能另闢蹊徑,開發其他來源,而此時此刻的馬來西亞就宛如救世主,成為稀土大聯盟(包括美、加、澳、法、德、英、日、芬蘭、南韓、瑞典和歐盟執委會等國家、組織,)爭相拉攏的對象。

今年元月,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就觀察到,馬來西亞(簡稱大馬)已成兵家必爭之地。他分析指出,全球稀土產品(指加工後的各類稀土氧化物)供應來源,中國獨占87%,馬來西亞11%、愛沙尼亞2%。而大馬的稀土產能都來自2012年澳商萊納斯(Lynas)投資的加工廠,其中的稀土與高階技術均為萊納斯掌控,大馬只負責生產。

影/Lynas於2023年發布影片,紀念「投資馬來西亞」10年里程碑。

大馬探勘到170萬噸的「非輻射性」稀土礦床

大馬很快成為僅次中國的第二大稀土氧化物供應國,多數提供給萊納斯的股東日本以精鍊金屬,讓日本得以成為永久磁鐵第二大生產國。根據《歐盟2023年關鍵原料研究》顯示,日本永久磁鐵市占率為6%,顯見大馬稀土廠對「稀土大聯盟」的戰略地位。

但多年來,萊納斯遲遲未兌現承諾,移除冶煉所產生的輻射廢棄物,導致當地居民抗爭不斷,2023年10月萊納斯瀕臨停產的命運,豈知四天後,大馬卻宣布同意稀土廠繼續營運,直至2026年3月止。「美澳日等非中聯盟怎麼可能讓工廠停擺,這可是他們「非中」的最大稀土金屬命脈啊!」海中雄說。

尤為關鍵的是,2023年6月大馬探勘發現,地底下約有1610萬噸的稀土礦;同年11月,礦產和地球科學部門在檳城地區進行調查,意外找到約170萬噸的「非輻射性」稀土礦床。

海中雄指出,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根據2024年底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顯示,1610萬噸僅次於中國與巴西,讓大馬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的稀土礦儲存量國家,「絕大多數的稀土礦都含有釷等輻射物,提煉都會帶來高汙染,所以非輻射性稀土非常稀缺珍貴。」

這也讓大馬萌生「打造稀土產業鏈」的想法。2024年3月,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於訪問澳洲期間,會晤了包含萊納斯等20家的澳洲企業。事後,萊納斯表示將加碼投資大馬廠約2.1億美元,並首次採用新製程以提煉鏑與鋱兩種重稀土。

退休金靠自己!訂閱即贈投資理財好書三選二

2024年4月底,安華隨即又派科學、工藝暨創新部部長鄭立慷拜訪中國,探詢中國能否鬆綁2023年12月起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出口的政策,同時也釋出「邀請中國業者赴大馬投資稀土精鍊廠」的善意。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陳之俊攝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陳之俊攝

業界盛傳中國正與大馬恰談稀土精鍊合作計畫

安華的舉措一點都不意外,他雖然親中,卻在中美兩大勢力間取得平衡,以確保大馬的經濟成長與國家安全。

隨著今年4月4日,中國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後,大馬的稀土戰略地位更為重要。10月初,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指出,中國正在與大馬針對稀土精煉廠進行初步談判,大馬的國家主權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可能與中國的國營企業合作,設立稀土精鍊廠,若計畫成真,將是北京稀土政策的重大轉變,大馬會成為極少數擁有中方與非中方稀土加工技術的國家。

或許是稀土議題過於敏感,10月3日彭博社的報導指出,國庫控股公司的投資總監希沙姆(Hisham Hamdan)澄清了相關消息。他指出,並未與中國就稀土合作提煉進行談判。

但外電已清楚描述「人事時地物」,訊息恐非無中生有。長期關注全球稀土議題的海中雄分析,去年就盛傳中馬合作精鍊稀土的事,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主因是全球儲存量、開採量第一的中國根本不著急,早已開發其他礦產來源,大量從緬甸、寮國進口稀土氧化物。「而且中國擁有稀土精鍊設備以及各種技術專利,」他進一步說,想設稀土廠得從中國進口設備,即便非中聯盟急起直追,中國也在同步發展,其他國家不太容易超越中國。

最重要的是,稀土產業鏈無法僅靠少數企業而完成,必須投入龐大資金與技術研發。海中雄認為,這也是日本企業與澳洲的萊納斯無法突破經濟規模的原因。

全球稀土供應鏈仍陷在「一國獨大」的困境

其實,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顯示,中國與大馬的合作計畫面臨重重阻礙。例如大馬的稀土採礦須獲得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批准許可,且森林保護區、集水區等地無法開採,能否通過審查仍充滿變數。

中國也會評估其利弊得失,目前大馬仍有「排華」陰影,即便安華對中友善,換人執政後,合作計畫能否延續?另外,大馬有能力提供足夠的稀土原料嗎?精鍊技術會不會外流,讓稀土大聯盟取得?這些都是中方要考量的因素。

雖然今年5月萊納斯已著手生產氧化鏑,6月開始量產氧化鋱,成為中國以外的首家生產重稀土企業,帶給歐美、日本等國一線曙光,但產量十分有限。目前中國仍掌控九成的「中重」稀土產能,且是唯一能提供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

時值「中美對抗」敏感時刻,中國的稀土業者均三緘其口,不願多談中馬的合作案,但綜觀上述因素,顯然時間是站在中國這一邊。海中雄總結說,稀土既然是中國反制美國的終極武器,管制措施就不會輕易鬆綁,也不太可能技轉其他國家。

顯見,全球稀土供應鏈仍陷在「一國獨大」的困境,短期內難有解方,最即時有效的方式是,回歸貿易自由化時代,每個國家各司其職、各取所需。

你可能也喜歡

吉隆坡 台商挺進東協新重鎮
數位專題

吉隆坡 台商挺進東協新重鎮

馬來西亞啟動工業4.0計畫,發展AI、能源轉型、綠色科技,蛻變為東協明珠。也因此成了台商海外拓點新重鎮,科技、金融、零售、服務等各行各業紛紛搶進。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