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I人職場社交,「只會早安」怎麼破冰?來談最高閒聊法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9-23

瀏覽數 650+

I人職場「只會早安」怎麼破冰?freepik by partystock
I人職場「只會早安」怎麼破冰?freepik by party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每天上班,如果你懂得善用「Small Talk」和高層主管交流,你的職場能見度會大幅提升。這是大家早就聽過的小技巧,但實際執行時,卻常見落差。我不少屬於MBTI中I人的周遭朋友,和同事聊天時算自在,坐電梯遇到年紀大一輪以上的主管,只會靦腆地喊聲「X 總,早安!」老實說,這樣的寒暄既無害,也無用。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閒聊,不需要演得多開朗,內向人格也能輕鬆開口破冰。以下分享我的高層閒聊心法。

為什麼「只會早安」不夠?

先舉一個我以前同事小林為例,她在外商公司工作超過十年,工作表現一向穩定,但個性孤芳自賞。她相信:「只要把事情做好,主管自然會看見。」因此她總是專注在報表和流程,避免閒談。偶爾遇到高層,她禮貌喊一聲「早安」,便以為這樣就能留下好印象。

然而多年過去,她雖然沒有犯錯,卻也從未獲得任何高層的特別關注。甚至連「免費出國進修」名額都與她擦肩而過。最諷刺的是,主管在開會時還經常叫錯她的名字——因為她從未在閒聊裡真正讓人認識自己。

相較之下,我雖然進公司時間不長,卻因為某天在電梯裡巧遇集團總裁,選擇自信地用英文打招呼,並簡單聊起公司近況,短短五分鐘的互動,讓他記住了我。後來在會議上,他還特別點名肯定。自此,我被拉進跨部門專案小組,拓展了人脈,也打開更多表現舞台。

這些經驗都徹底說明了,默默努力不會讓人看見你,道早安也不會。真正的「職場閒聊」才是改變軌跡的關鍵。

研究告訴你:閒聊是投資,不是浪費

當然,有些 Z世代的人相當重視效率,認為閒聊很浪費時間。其實你錯了。根據哈佛商學院研究顯示,辦公室中的「非正式交流」能大幅提升合作意願與資訊分享效率。LinkedIn 2019 年調查更指出,85% 的職場人認為人脈對成功至關重要,而這些人脈往往不是從嚴肅的會議開始,而是源自茶水間、走廊或午餐桌上的閒聊。

心理學中的「弱連結理論」(weak ties)也揭示:真正能帶來新機會的,往往不是你最熟悉的人,而是那些偶爾互動的「弱連結」。而這些弱連結,正是靠日常閒聊養成。

換句話說,閒聊不是浪費,而是一種低成本卻高回報的社交投資。

高層閒聊三大技巧

至於閒聊過程到底該埋下哪些「伏筆」?才會讓你職場上輕鬆破冰又加分?我從過往成功經驗,整理成以下三點分享給大家:  

1. 拉近距離,建立信任

閒聊是職場的「暖場工具」。當你不只談公事,也分享生活中的小細節,能讓高層覺得你真實、可靠。

我自己也會使用的一個對話範例如下:

你:X 總好,上週您提到週末有去打球,最近還有持續嗎?

  • X 總:有啊,固定週末都會去。

  • 你:運動習慣真的很重要,我最近也在調整時間表,發現精力更集中在專案上。

  • 伏筆:以後見面時,你可以自然延續這個話題,逐步建立信任。
倒數5天!!全年最優惠組合,訂《遠見》兩年送一年;一年送半年(只到9/30)

2. 捕捉隱形資訊

很多重要的訊息,並不會出現在正式會議的簡報裡,而是透過非正式交流流通。懂得閒聊的人,往往能提早聽到風向,例如某個專案即將啟動、公司要擴張海外市場、或某個主管對特定議題的偏好。掌握這些資訊,就等於比別人多一份籌碼。但是如何引導到這些稍具機密的話題?是需要一些技巧,以下是我的方式:

  • 你:最近新聞都在談 AI 轉型,很好奇公司有沒有相關規劃?

  • 主管:我們確實在討論一些調整。

  • 你:了解,如果需要跨部門資訊彙整,我可以先準備一些。

  • 伏筆:用外部話題切入,誘發主管分享,並順勢展現你願意承擔的態度。

3. 創造合作機會

輕鬆的聊天,常常能意外發現彼此的需求。例如在聊天中同事提到缺乏數據分析資源,而你正好熟悉相關工具;或是主管隨口說起一個新點子,而你能提供幫助。這些非正式連結,往往就是未來合作的起點。以下是我推薦的切入方式:

你:最近在忙什麼呢?

主管:這幾天要趕出新的產品市場分析報告,可是我看了同事提的初稿,分析得不夠清晰,恐怕晚上要加班了...。

你:嗯嗯,您在會議上,提到想更快掌握市場數據,我剛好在研究一些視覺化工具,或許能讓簡報更直觀。

主管:這不錯,可以再多介紹一下。

你:沒問題,我準備一份 demo,等等給您報告。

伏筆:在閒聊中直接對準主管需求,讓自己成為「值得倚賴的人」。

閒聊中埋下三個加分點

最後我還是想提醒,很多人會過分利用閒聊,搞得像散播八卦,有時候還加入批鬥某些同事的言語,更顯得像內鬥,非常不宜。安全的話題包括:天氣、運動、假期、產業趨勢;而政治、宗教、薪水或其他同事與主管的隱私,都是職場地雷。最重要的是:每句閒聊裡,都要埋下主管看到你「專業、積極、值得信賴」形象的伏筆。因此,相信這些做法,即便是內向I人也做得到。

回來說到我的朋友小林,後來就這樣開始強迫自己練習閒聊。從每天早晨的「今天早餐吃什麼?」逐步拓展到「最近有看什麼電影?」幾個月後,她被常在電梯間遇到的一位部門高層,推薦參與專案,也許平日的閒聊過程中,默默推了一把。

有人會說:「我已經很忙,哪有時間閒聊?」但事實是,閒聊往往只需要三分鐘。這些小小的互動,長期累積,會成為你看不見的人脈網。更重要的是,懂得選題、拿捏分寸的人,會被視為成熟、懂人情世故,也正是主管眼中「值得栽培」的特質。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