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25歲月薪5萬是基本?當你抱怨時不妨考慮這些事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9-14

瀏覽數 8,500+

情境示意圖。Photo by Vitaly Gariev on Unsplash
情境示意圖。Photo by Vitaly Gariev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最近政府啟動基本工資審議,許多新鮮人期待調漲,尤其通膨高、連買新款iPhone17都要約台幣三萬。但我意外地發現Threads上有網友理直氣壯地說,現在上班族「25歲月薪5萬,不是基本嗎?」,結果引起兩派交火聲浪。這讓我回想起一位Z世代朋友的故事,也是進入社會沒幾年月薪五萬卻不滿意。到底幾歲要有多少月薪才好?夠高才代表是勝利組?且讓曾是人資的我,揭露長期看資方給薪行情的懇切建議。

最近政府啟動基本工資審議,卻意外引發Threads上關於「25歲月薪5萬,不是基本嗎?」的討論,我馬上想到一位Z世代朋友小雅(化名)的故事。

她26歲,在外商公司擔任行銷專員,畢業一年後終於把薪資拉到5萬。她以為自己已經領先同齡人,卻沒想到在的同學聚會上,朋友們一臉不以為然:「現在物價那麼高,5萬根本不夠用吧?」

氣氛瞬間冷下來,大家開始默默算起生活開銷:台北市套房房租2萬元起跳,三餐與交通至少要1.5萬,加上保險、娛樂、偶爾孝親,月底真正能存下來的錢,其實有限。這場對話,折射出許多職場新鮮人的共同焦慮:起薪要高,還是成長更重要?而如果入職三年後,薪資沒有明顯變化,又該怎麼辦?

在台灣,社群上經常出現「剛畢業進外商起薪5萬,沒幾年就年薪百萬」的炫耀貼文。但根據人力銀行1111的統計,2024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約為3.5萬元,若能起薪突破5萬,已經高於市場水準四成以上。這樣的數字,難怪能引發討論。但問題在於:高起薪並不等於長遠成長。

Z世代該為了高起薪去外商?

許多外商、新創公司為了搶人才,會給與亮眼的待遇,但工作內容可能是單一性的執行或重複性流程。若三年下來,專業技能沒有實質提升,當市場環境改變或公司縮編,這些「高起薪新鮮人」的競爭力可能相對脆弱。相反地,一些傳產或中小企業,起薪雖低,卻能提供扎實的專案經驗、跨部門合作或實際決策機會。短期內數字看似落後,但三到五年後,累積的能力反而更能撐起薪資曲線。

正如台大國企系教授黃崇興曾指出:「薪水是一種市場評價,但市場評價會隨著能力、產業結構而變動。起薪只是一張入場券,決勝關鍵在於三年後,你是否比剛畢業時更值錢。」

不少人會發現,第一份工作剛進去時,每年都有小幅度調薪,但大約三年後,薪資增幅開始趨緩。這其實是常態。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職場幸福調查》,台灣上班族平均每年加薪幅度僅約3%,而近三成受訪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三年以上,薪資完全沒有明顯成長。這背後有幾個原因:

  1. 公司制度限制:有些產業的薪資結構僵化,即使表現突出,加薪幅度依舊有限。

  2. 職位天花板:若長期停留在基層職務,缺乏晉升或管理機會,薪資自然無法突破。

  3. 技能未升級:最典型的情況是「三年經驗 = 一年重複三次」,能力停滯,薪資也就停滯。

劉軒曾在演講中提醒:「薪水不是你努力的結果,而是你被市場認可的價格。如果你沒有讓自己持續升值,市場就不會替你調價。」

而當薪水卡關時,你應該思考的是以下三件事: 

1. 我的技能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倒數2週】訂遠見年度最優惠(2年送1年、1年送半年)只到9/30>>

若工作內容是例行性、行政性任務,AI或新人很快就能接手。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是那些難以替代的專業,例如:數據分析、產品策略、跨國談判、領導能力。

2. 我的影響力有沒有被放大?

薪資和影響力往往成正比。當你能影響的不只是自己的績效,而是團隊與部門的成果,你的價值就會被市場重新定價。這意味著要從「執行者」進化成「推動者」。

3. 我的收入來源是否單一?

現代年輕人更需要「多元收入」的思維。除了薪資,還可以經營副業、投資,甚至打造個人品牌。根據PwC的《未來職場報告》,Z世代有超過50%的人計畫在本業之外發展第二收入。

回到小雅的故事。她覺得25歲月薪5萬是「基本」,其實更多來自比較心態。在台北生活,5萬確實不算寬裕,但在其他縣市,可能已經高於平均。數字本身沒有意義,重點是:這份薪水能否支撐你想要的生活,以及是否能為未來創造選擇權。如果5萬薪水全用於短期消費,三年後依舊手中空空;但若能透過儲蓄、投資、技能精進,把收入轉化為未來的籌碼,即便短期內薪水停滯,也能在長期勝出。

給Z世代的建議:薪資只是表面指標

與其被社群上失真討論所左右,我更想懇切建議Z世代年輕朋友們,薪資不過是職場的表面指標,真正決定人生走向的,不是「25歲有沒有月薪5萬」,而是「30歲之後,能不能不被5萬困住」。

如果三年後薪資沒有明顯成長,與其陷入抱怨,不如問自己:

  • ─我是否該換到更有挑戰性的產業?

  • 我是否該培養市場稀缺的技能?

  • ─我是否在打造多元收入管道?

25歲月薪5萬或許光鮮,但更重要的,是35歲時,你能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