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求Z世代部屬「主動積極」錯了嗎?主管帶不動人的真相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8-16

瀏覽數 1,000+

示意圖。Unsplash by Felicia Buitenwerf
示意圖。Unsplash by Felicia Buitenwerf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最近朋友A向我吐苦水,說他公司有個Z世代部屬,個性極度被動,歷經多次調部門後仍未見改善。主要原因是,那名部屬每次在會議上聽主管交代任務,只會安靜看著卻不會主動追問細節,常無法把交辦的事情做好。我只能說,看過不少X、Y世代的資深主管抱怨年輕人難帶,總以為念句「要主動積極一點」,部屬就會改。這樣的時代早就過了。

朋友A說,公司裡對這位超被動、不按指令做事的Z世代年輕人頭痛的資深前輩不少,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該怎麼辦。

我回他:「人是可以被要求的。」我看過不少X、Y世代的資深主管老在抱怨年輕人難帶,可真相往往是主管不知道該怎麼要求年輕人做事。許多人也許隨口念「要主動積極一點」,就期待部屬立刻改頭換面;但對許多Z世代來說,這是太抽象的指令:到底要往哪裡主動?怎麼做才叫積極?統統都得用精確的指令去要求、去追蹤。

我以前跟過恨鐵不成鋼型主管,因為被嚴格要求,才練出自律的習慣。所以,我從不認為部屬績效差就只能放生,重點在於主管有沒有端出務實的因應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以下便是我給朋友A的管理建議。

Z世代部屬是「不會做」還是「不願做」?

帶人在前,先釐清對方的工作意願。我建議朋友A坐下來進行1對1面談,直接問:「你覺得現在最卡關的是哪裡?你想改進什麼?」即使年輕人說不清楚、或不敢開口,一些行為線索還是能透露真相。

若他天生性格害羞內向,遇到壓力就縮起來,那大概是個性問題;此時就要檢視他的工作性質是否匹配,同時調整你的溝通方式。要是他連自己要做什麼都拆解不出流程,問起近期工作重點也無法說個所以然,很可能是能力不足,你得「教、帶、陪跑」,再把任務難度與目標調整到他跟得上的節奏。

若他推託、閃躲、不主動、不回報,連基本回應都做不到,那就是意願低落。這種情況要把期待事前明白講清楚,事後追蹤成效,做不到就要立刻叮囑要求,別只想當好人主管就留下灰色空間。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三步驟處理法:教導×管控×評估

接下來請進行明確的三步驟處理法。

第一步:明確指出問題與期待。別再用「你太被動」「表現不佳」這種抽象評語,要說清楚具體事實與影響,例如這三週的報表有兩次延誤且錯誤率偏高,你也很少主動回報進度,讓我擔心你遇到困難卻沒說。接著提出具體期待:「下週起,每週一請主動更新進度表,交付前自行檢查兩次;若有困難,請在一天內提出,別放著不處理。」

第二步:密集追蹤與短期管理。這類員工不能放著等他自己轉變,得進入30天的觀察期。設定每三天或每週一次的追蹤節點,不管用簡單表格、Slack或Teams,只要他達標就即時肯定,未達標就立刻提醒並留下紀錄;把進度做成「看得到」的視覺化資料,別讓感覺決定成敗。

第三步:行為與成果雙評估。30天一到,你就能檢視兩件事:如果他有意願但能力仍弱,可持續訓練,或轉去支援角色、降低任務難度;如果他既沒意願也沒進步,就啟動紀錄與勸離流程,並預告調整或汰換的時間表。溝通語句可既不太硬也不太軟:「這段期間我持續觀察你的工作狀況,發現仍未達到團隊基本標準。我理解每個人都有成長曲線,但目前需要看到更明確的行動與進步。我會再給你一段觀察期並設定檢核點,也希望你能對自己負責。」

當主管要記得:你不是導師,也不是補習班老師

後來,朋友A給了我回饋:在明確下指令後,那位被動型部屬,確實在工作成果上有改善!同時間,他也跟主管坦承對於未來職涯方向正猶豫中,甚至有在考慮轉行。顯然他會有被動的行為,除了不愛聽指令,部分原因也真的是「不願做」,證明這樣三步驟處理確實有效。

總之,我認為面對「被動又績效不佳」的部屬,最忌諱的就是一直等他自己改變,或用好人情懷默默包容。主管的角色是引導,更要負責資源配置;若你已清楚要求、密集追蹤、提供回饋與支持,對方卻始終無明顯改善,就該按照制度與績效理性決策。給機會不代表無限期等待,管理從來不靠希望,而是靠系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