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主管請客吃飯,傳遞的不只是「我付錢」這個動作?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8-02

瀏覽數 5,350+

Unsplash by Priscilla Du Preez 🇨🇦
Unsplash by Priscilla Du Preez 🇨🇦
00:00
00:00

最近,一個剛升遷到管理職的朋友問我,是不是該找一天請部屬吃飯,以便先收買人心?花多少錢才顯得大方?像是一些Z世代部屬家世不錯,可能還不稀罕他勉強請得起的中高水準餐廳呢。另外,聚餐時要跟部屬聊什麼才不顯得像是主管在說教,又可以賓主盡歡?我想說的是,台灣畢竟是華人社會,請客文化不會被時代淘汰,挑重點請一兩次確實可拉近下屬關係。至於怎麼請才聰明?從我周遭觀察的主管請客經驗說起。

在職場裡,吃飯這件小事,往往隱含著權力、距離、信任與文化的複雜交織。許多新手主管經常問:「我應該請部屬吃飯嗎?會不會太親近反而失了威信?還是距離太遠會顯得冷漠?」這個問題看似瑣碎,實則深刻,它反映了主管對領導角色的自我定位,也關乎團隊文化的建立。

而我遇過為數不少的主管,對於請客的心態略有不同,有的幾乎時常請客,搞得我有些不好意思;而有一些主管,你大概會知道他的小氣,導致於他無法平步青雲,說實話。沒有誰對誰錯,但是身為屬下,可以從一個主管的金錢觀,來推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我們得釐清一件事:請部屬吃飯,並不是主管的義務,而是一種經營人心的「機會」。它不該變成績效考核的項目,也不是衡量主管是否稱職的絕對標準。然而,這場飯局若吃得對,效果往往勝過一場會議。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吃飯是人類最原始的社交儀式。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們釋放警戒、放下防備,進入一種更開放的溝通狀態。如果主管能在餐桌上建立起信任關係、理解部屬的壓力與動機,那麼這頓飯的價值,遠遠不止於一份簡餐的金額,而我某一位主管即使經濟負擔有些大,依舊自掏腰包請我吃飯,坦白說,會讓我對他觀感變好。

主管請吃飯背後的潛台詞

有些主管會說:「我的作風是公私分明,沒必要請吃飯。大家上班就是工作,工作表現好,我自然會獎勵。」這樣的思維並沒有錯,但也容易忽略一件事——現代員工不只是為了薪水工作,而是為了被看見與被認可。

當主管請吃飯,傳遞的不只是「我付錢」這個動作,更是一種「我願意花時間了解你」、「你對我來說值得關注」的訊號。這對於一些比較內向、不擅表達、或在組織中地位較低的成員來說,尤其重要。一頓飯,可能讓他們對團隊歸屬感瞬間升高,也讓你這位主管更有人味、更值得追隨。

請吃飯≠討好,重點在「動機」與「時機」

當然,也有主管誤用「請吃飯」這個工具,變成了無底洞的「討好手段」。譬如績效不好時,用吃飯緩頰;或在升遷敏感期猛請幹部吃飯,這反而會引發部屬的警覺與不信任。請吃飯若沒有策略、沒有真心、沒有界線,只會讓團隊更混亂,甚至我還遇過一位主管總是用請客拉攏我,有可能是在經營小圈圈以便內鬥,最終還被同事爆料,這是他的慣用伎倆。

因此,關鍵在於兩件事:

1. 動機純粹

請吃飯的目的應該是促進了解、凝聚情感,而非操控或取悅。你是因為關心員工、想聽聽他們的想法、或單純想犒賞辛勞,才請他們吃飯,而不是希望透過這頓飯換來忠誠或壓抑意見。

2. 時機合適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別在每個專案結束都吃飯,變成例行公事;也別在重大爭議剛發生後馬上約吃飯,像是在掩蓋問題。理想的時機是:團隊經歷一段密集合作後、換新成員時、或節慶將至之際。這些時候的聚餐會讓人感受到節奏與關懷,而非壓力。

不只是吃飯,更是一場「社交設計」

比起吃什麼、誰付錢,更重要的是:這頓飯怎麼吃、誰參與、氣氛如何。主管應該把「請吃飯」視為一場社交設計,因為它其實是在建立組織文化與人際氛圍。

幾個實用原則,如不談業績,先問生活。讓員工知道你關心的不只是報表數字,還有他這個人。再來是適時引導讓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說話,讓內向者也能參與。

  • 其次,不一定每次聚會都要你買單,可以引導部門自己籌辦、大家輪流安排,讓聚會變成大家的事,而不是主管的責任。

  • 最後,身為新手主管的你,請記得吃飯是觀察團隊動態的絕佳機會,誰默默幫忙點餐、誰主導話題、誰照顧新人,這些細節比KPI更真實。也能當作往後團隊合作的參考。

主管人格特質,決定請吃飯的「風格」

請吃飯沒有標準答案,也不需強迫每位主管都用同樣方式操作。不同風格的主管,有不同的請飯方式:

  • 親民型主管: 適合用聚餐維繫情感,平時就喜歡關懷團隊,請吃飯對他來說是自然延伸。
    理性型主管:可以選擇階段性地進行成果餐會、專案慶功宴,維持距離但不失溫度。
  • 新手型主管:剛上任可以用小型午餐會建立信任,從一對一談心開始,不需一開始就搞大型聚餐。 請記住,風格可以不同,但目的要一致——讓人感受到尊重與誠意。

不能請吃飯時,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有些組織預算有限,或文化不鼓勵主管頻繁私下與部屬互動,這時該怎麼辦?其實,請吃飯只是其中一種選擇。主管要經營人心,有很多方式,如:小卡片、下午茶小聚、部門內部慶生或者午休時一起散步聊天都可以。

重點是你有沒有創造「非工作場域下的交流空間」,有沒有讓員工覺得自己不只是勞動單位,而是一個值得被理解的人。

最終,主管該不該請部屬吃飯,並沒有絕對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願意在忙碌中停下腳步,用一頓飯與部屬建立真誠連結,那麼這份心意,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遠超出餐費的重量。身為主管,你請的不是一頓飯,而是一段信任。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