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辦人要謹記,千萬不要等臨終之際,才規劃子女的分產、分權,太遲了!到時候時間壓力很大,突然之間要分,會衍生許多後遺症,因此我建議要及早規劃。經營權與股權,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如果企業不是由子女之一來接班,是由專業經理人接班,激勵制度更要設計好。(本文節錄自《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一書,作者:曾國棟/黃文鴻/李知昂,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認識一位二代接班人,不過40幾歲,身體就不太好。深入接觸後才知道,他40幾歲就接班,家族事業體頗為龐大,接班壓力沉重。跟老臣相處,也有喊不動資深幹部的問題。
探究他心理壓力的來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擔心萬一經營不善,會丟他爸爸的臉。正所謂,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很丟人。由於壓力沉重,心理影響生理,加上他在壓力驅使下特別努力,沒日沒夜地工作,才導致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不管他是能力夠,但喊不動老臣,團隊力量難以發揮,或是他本身能力不足,以致無法號召老臣齊心協力,無論原因為何,總之,他都算是勉強接班,事先的準備不足,導致接班後壓力特別大。
據我觀察,這類情形並不是特例,而是二代接班以後常見的現象。假設子女能力不是特別強,老爸卻還是希望把事業交給自己人,更會間接造成子女壓力破表。
二代接班的啟發與迷思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發,就是接班需要準備
如果確定要子女接班,必須及早培育,方法包括:送子女出去接受外訓、就讀相關科系、接受外界的課程或輔導。或是從內訓著手,進公司先接下某個職務,按部就班歷練一些重要部門或子公司,才能在接班時了解公司的全盤狀況。
甚至,應該及早讓接班人與老臣共事,例如成立經營服務中心(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MSC),讓接班人以服務、協助的角度與各部門資深幹部合作,一起完成重要專案,建立彼此的溝通管道與默契,才不會在接班時手足無措,叫不動老臣。
二代未必都有能力接班,不要勉強
企業創辦人若想讓子女接班,最好及早詢問他們的意願,真的願意接嗎?確認子女有意願做,是一大關鍵,然後就可展開一系列的培訓。一般來說,二代有能力又願意接,是最好的情況。
如果二代毫無接班意願,或有意願但能力不足,我覺得不要勉強,以免到後來經營不善,跟老臣又不合,對公司反而造成傷害。最後公司營運走下坡,既對不起支持公司的股東,子女也累壞了身體,對公司更是不好,得不償失。
子女們一起共事不容易,可用子公司或獨立公司分權
另一個常見情形,是子女共事不容易。企業創辦人常把好幾個子女都安插到公司任職,執掌不同部門,有的管財務,有的管業務,有的管研發。
這幾個部門如果互不影響,沒有太多糾葛與權力牴觸,可能還好。但如果任務執行上有些交集,產生衝突,這時候就很麻煩。有時候想管又不敢管,因為都是兄弟姊妹,管了可能會造成反彈,也可能對方因為是親人身分,有恃無恐,拒不配合。
如果幹部是外人,反而好處理,可以明說,可以把人換掉,甚至可以一起吃飯、拍拍肩膀,把衝突化解於無形。家人之間卻會因此處不好,很難處理。
因此,如果多名子女都想加入家族企業,而事業體的規模也夠大,可考慮讓子女到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去任職,甚至擔任總經理,獨當一面,也能避免子女之間的衝突。而且這些安排對他們的股權並沒有影響,他們在總公司還是有自己的股份。
這個策略,甚至可以驅使企業創辦人去思考,集團有哪些子公司?哪些公司值得投資或併購?或考慮從集團中分拆出一家新公司,新設立一家公司,甚至對公司既有的業務做切割,比如以區域劃分為美國區、歐盟區,讓不同的子女負責,各自的權責清楚,也不會跟其他子女有太多糾葛。
及早做分產、分權規劃,子女各自擁有一片天
企業創辦人要謹記,千萬不要等臨終之際,才規劃子女的分產、分權,太遲了!到時候時間壓力很大,突然之間要分,會衍生許多後遺症,因此我建議要及早規劃。經營權與股權,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
也許創辦人心裡已經有數,哪些子女適合經營企業,哪些不適合。這時候,雖然公司股權分配要力求公平,但在經營權方面,卻可以適才適所,看看誰適合管哪一塊。有些人很內向,有些人長於攻城掠地,可去開拓市場,這些特質往往是天生的,很容易看得出來。
當然創辦人也要有心理準備,即使提早規劃分權,還是有些子女會不愉快,但無論如何,及早規劃都比臨終前更有餘裕,也能避免許多問題。且因為父母還在世,就算有人不愉快,他還是得照做。總好過創辦人不在了,兄弟姊妹之間爭得面紅耳赤,兩敗俱傷。
讓子女各自擁有一片天,不外乎妥善處理錢與權。股權分配公平,錢的問題就不大。至於接什麼樣的職務,也就是權力問題,還是那句老話,有些子女分別執掌分公司、子公司、新事業等,是較好的選擇,相對獨立,可以減少摩擦。及早分權,因為一代創辦人還在,也能從旁輔導當教練,訓練二代獨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延伸閱讀│傳承接班!父親驟逝,創維菜鳥接班人靠這兩招勇闖危機)
成功不必在我,分息大家都有份
以公平分配股權為前提,還有一個要點,即妥善規劃分息制度,可在公司章程規定盈餘的30%或更多用於分息。如此一來,即使公司沒有上市櫃,那些沒有參與經營的子女,也能分到息。
如此安排,那些沒有執掌母公司,而是出掌分公司或新興事業的其他兄弟姊妹,跟接班人之間的衝突也會降低,因為成功不必在我,接班人做得好,賺了錢,兄弟姊妹都可以因為分息而受益。
設計好專業經理人制度與激勵
如果企業不是由子女之一來接班,是由專業經理人接班,激勵制度更要設計好。企業主須注重如何提拔專業經理人,讓他們擔起責任,同時,也要適當地給予鼓勵。
例如KPI績效獎金、紅利,核心高階主管則直接獲得經營股權獎金等,對不同層級的專業經理人應有不同的激勵辦法。接班人也可以參與分配。
激勵制度設計得好,專業經理人才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事業,公司賺錢,他也獲益。例如每股盈餘(EPS)達到多少,就能領取一定比例的紅利或獎金,甚至讓某些核心幹部入股等,都能使他們更有歸屬感,為公司全力以赴。
結論:經營權與股權分開,及早規劃
1. 子女願意接班最好,要及早培育,並讓他們與老臣共事。
2. 如果二代毫無接班意願,或有意願但能力不足,不要勉強,以免到後來經營不善,對公司反而造成傷害。
3. 子女共事不容易,如果多名子女都想加入家族企業,而事業體的規模也夠大,可考慮讓子女到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去任職,也能避免子女之間的衝突。
4. 經營權與股權,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及早分權,因為一代創辦人還在,也能從旁輔導當教練。
5. 鼓勵子女要有心理建設,成功不必在我,接班人做得好,賺了錢,兄弟姊妹都可以因為分息而受益。
6. 善用專業經理人,妥善設計激勵制度,專業經理人才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事業,公司賺錢,他也獲益。不同層級應有不同的激勵辦法。接班人也可以參與分配。
(延伸閱讀│台塑接班內幕!首位非王姓總裁出線,王文淵為何交棒吳嘉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