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研究結果顯示:人生幸福感在48歲時最低!破解「中年憂鬱」的3堂課

化解中年危機、拒絕憂鬱,自在從容地迎向50後人生!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7-29

瀏覽數 200+

《中年不憂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中年不憂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人過了50歲,體力就急速衰退。」「最近好多事都覺得力不從心……」我們經常會聽到4、50歲的人這樣感嘆。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人生的幸福感從18歲起開始下降,在48歲時感到最不幸。中年,正處於人生幸福的最底點,該如何順利度過?(本文節錄自《中年不憂鬱》一書,作者:和田秀樹,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50歲是轉型期

事實上,人類的身體在4、50歲這個階段正在經歷大轉變。

40歲起,腦也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如前額葉開始萎縮、血清素等腦神經傳導物質減少等。

男性的睪固酮(男性荷爾蒙)、女性的雌激素(女性荷爾蒙)分泌也逐漸減少,雙方都有中性化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有些人會出現疲勞感與倦怠感、憂鬱傾向、熱潮紅、手腳冰冷、盜汗、心悸等所謂的「更年期障礙」症狀。

一般人往往以為更年期障礙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實則不然。

女性荷爾蒙會在50歲左右急速減少,相反地,男性荷爾蒙則是從20幾歲起就在持續緩慢減少,因此中高齡男性即使感覺自己的體力和精力漸衰,卻很少有自覺是更年期障礙,只以為是普通的疲勞、壓力,或是年紀大了的緣故,甚至很多人只顧著忙工作,根本沒有理會這些警訊。

然而,「怎麼睡都無法擺脫疲勞感」、「早上總是爬不起來」、「沒有食欲」、「沒有工作動力、覺得上班很痛苦」等症狀頻繁發生時,就必須注意了。

這很有可能是更年期障礙或「憂鬱症」,如果沒有積極處置,憂鬱症狀將會更加惡化。

50歲不僅身體出現變化,也要面臨環境的重大改變。

上班族在這個年紀,多半是管理階層或有下屬,責任變重,也更容易累積壓力。

(延伸閱讀│中年危機是種逐漸失去的狀態:解決的第一步,是做好「這項」覺悟

接著過了55歲之後

由於距離60幾歲的退休年限不遠,多數上班族可能被調派至非管理階層的職務,甚至是降薪,因而認清自己已無嶄露頭角的機會;過去為了公司犧牲奉獻、忙碌工作的人面對這樣的變化,有時會找不到工作動力與生活目標,因為喪失精力與自信。

此時若正好需要照顧父母或父母過世,有些人就會開始出現憂鬱症狀。

在這個身體和環境都很容易感受到大幅改變的50歲階段,既是百歲人生時代的折返點,也是逐漸看見自己衰老、從成年人變成老年人的時期。

這裡就是人生後半段的入口,也可說是「第二次青春期」,這個階段如何度過,將會決定你後半輩子是天天過得很痛苦,或是享受著探索全新自己的愉快生活。

(延伸閱讀│中年後終於能脫下「人格面具」,以真實面貌堂堂正正活出精彩

破解「中年憂鬱」的3堂課

破解中年憂鬱,第1堂「思維課」:思維升級,擺脫偏執與成見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有些人容易罹患憂鬱症,有些人則否,為什麼呢?因為解讀事物的角度不同。你是否也有這些容易導致憂鬱的思考方式:

兩極化思考、以偏概全、否定正向經驗、災難化思維、貶低自己、情緒性推理、過度自責等等。這些思考模式的共通之處就是偏執與成見。

這些認知扭曲正在偷走你的快樂!學會識別、調整思維模式。

破解中年憂鬱,第2堂「生活課」:生活優化,改變飲食與習慣

瘦就等於健康?錯,極端飲食反而加速老化。

年過50歲,身心會出現巨大轉變,自律神經容易失調,常常感到不安。對面這些挑戰,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飲食──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或是可以活化荷爾蒙的食物等。年紀大了之後,「營養不足」造成的危害遠比「營養過剩」更大。 

運動──定期活動身體,促進全身細胞活化。推薦能夠長時間持續的適度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瑜伽等。總之就是自己可以做到又不會太勉強、能夠持續的運動最好。

維持心動的感覺──50歲過後,性荷爾蒙減少,為了保持年輕,維持想談戀愛的欲望和性欲也很重要。就是不管幾歲,都要持續有「心動」的感覺。 

破解中年憂鬱,第3堂「行動課」:行動突破,打破消極預測

有些人在行動一遇到障礙時,就容易陷入負面思考。認為「反正不會順利」、「早知道會這樣」,以偏執的態度看待各種事物,就什麼也開始不了、做不成。

車到山前必有路。凡事都要自己試一試,很多事情試過之後才會知道答案!勇敢嘗試,才有改變的機會。

這世界原本就充滿未知。有時情況並不如預期,有時甚至超出預期。因此,不必擔憂未來,過度擔心之後的事,會影響你享受眼前的幸福。

有些人對未來與晚年充滿不安,但以後的事想得再多,也不會照著預想的情況發生。

別再相信「我現在只要忍耐,將來就會有好事發生」,要告訴自己「與其寄望未來,不如好好享受現在吧」!

擺脫「理所當然」的思維,「順應自然」而活。不再與人比較輸贏,而是專注於自己的幸福感。

以這樣的心態迎接人生下半場,才能擁有真正愉快且有意義的生活。

請從現在起,為自己的幸福踏出第一步!

(延伸閱讀│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6大關鍵說明因為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中年不憂鬱:從思維、生活到行動,精神科醫師的解憂練習,帶你突破低谷,找回幸福的中年之路!》,作者:和田秀樹,遠流出版

《中年不憂鬱:從思維、生活到行動,精神科醫師的解憂練習,帶你突破低谷,找回幸福的中年之路!》,作者:和田秀樹,遠流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