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常面臨身心失衡、工作瓶頸、關係疏離與情感挫折等多重困境。唯有拋開年輕的成長焦慮和應付他人期待的束縛,才可能超越中年危機,去追求真正令自己心動的目標和生活方式,最終擺脫「早知道」的人生遺憾。(本文節錄自《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一書,作者:清水研,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當我們進入人生中段,回顧自己的過往,腦中往往會浮現一個疑問:「我到了這個年紀了,還要繼續這樣過日子下去嗎?」
不少人對過去的人生充滿了不安與掙扎,處於一種不安定的心理狀態,這就叫「中年危機」。而且有愈來愈多的人會在年過40之後感受到這種症狀。
本書的內容,是以我自己陷入中年危機的經驗,以及擔任心理腫瘤科醫師的見聞,提供給目前處於中年危機的各位,在人生後半段擁有「幸福人生」的祕訣。
最關鍵的一點是,陷入中年危機時,我們必須放下多年來所抱持、可稱之為「幻想」的思考方式。同時,本書也提供了如何實踐的具體對策。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責任與工作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等到上了年紀,有一定的歷練後,回過神來才發現,光是要完成每日的例行工作就很吃力。然而,要跟上時代環境的變化並不容易,你會感覺其他人都在往前奔跑,只有自己原地踏步。
又例如,中年的你,在公司或許是個不上不下的管理階層,很多時候還會夾在上司與下屬之間進退兩難。當然,如果你只是將工作視為人生的一部分,工作之餘,轉而充實自己的興趣與生活,那也就罷了。但工作責任感愈強的人,就愈容易感到痛苦。
為什麼進入人生後半段,情緒容易變得不安定?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發現,自己對未來的期待與實際情況有落差,在人生前半段所描繪的「人能不斷成長進步,而且在未來更加活躍」的畫面,只不過是個幻想。
心理學家榮格把人類從青年進入中年的這個階段稱為「人生的正午」,在這段時期,人們不得不切換思考模式去面對危機。
人生只有一次,在人生前半段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無法事先得知並實際感受從正午到下午逐漸走衰的變化,直到進入了人生後半段,才不得不體悟到人會衰老,因此被迫改變過去毫無章法的努力方式,面對自己的真實內心。
你過去抱持著什麼樣的價值觀?進入中年之後,心理狀態不安的你,或許是遵循著各種理所當然的社會規訓,而一直努力到現在。
然而,你可能沒有在心中仔細想過,這種價值觀對你來說是否正確。你或許因為父母師長都這麼告誡你,就認為不會有錯,豈料,這種價值觀只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適應社會,卻無法讓你獲得幸福。
年輕時,你幻想自己能夠持續成長進步,同時盡己所能的忍受辛苦,只為了順利適應社會。但隨著年齡增長,你發現無論如何努力,實際經歷的景色仍與年輕時所預想的不同。
等進入40歲,即使身強體壯,生活無虞,多數人在心理上還是會沒來由地感到煩躁,而且持續惡化,直到心中一貫描繪的幻想破滅了,才恍然感覺到己茫然若失,不知所措。
陷入中年危機時,你必須適當的應對,可是,缺乏自覺的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舉例來說,你以為只要比過去更努力,就可以安然度過危機,卻不知道這種「想要更努力」的行為,根本就是錯誤的解決方法。
有些人以為自己還有承受的空間,變本加厲地鞭策自己,努力拉抬業績或努力減肥,希望找回青春或各種願景。當然到了最後,想逆轉年紀帶來的衰老畢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努力終究以失敗告終。情況嚴重時,你會因為耗盡心靈能量而患上憂鬱症,使問題益發失控。
(延伸閱讀│跟性別、收入與婚姻無關!為什麼我們逃不過「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如何對應?
對應中年危機,必須仔細分析問題所在,而非牢牢抓住過往的信念。因此,我們要先認識讓心情煩躁的起因,正是年輕時所抱持的幻想,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放下幻想的覺悟。
為了避免誤會,我要補充說明:我的意思並不是指,人生後半段沒有光明的未來。我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的後半生都可以擁有豐富的人生。坦白說,我也曾陷入中年危機,好一陣子徘徊在差點就要得憂鬱症的低谷,但我現在已經跨越了危機。
你需要暫時遠離社會賦予的價值觀,重新面對自己,用心挑選「想要」的生活方式,這樣,人生後半段才能迸射出嶄新的光輝。不管是心理學知識還是文學作品中,各種描寫都能夠應證:跨越中年期危機所帶來的改變,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多采多姿。
然而,在我的經驗中,能為我指引明路、並幫助我在人生後半段變得充實的,竟然是那些面對癌症的個案。「罹患癌症」這件事,不僅能一口氣打碎「我可以不斷成長進步」的幻想,同時讓人強烈意識到死亡的存在,並將「人生有限」的現實灌輸給人們。
無可諱言,我們總是盡可能避免提及死亡,然而,光是意識到死亡的存在,就會讓人產生許多體悟。每個人在得知罹患癌症的第一時間都感覺晴天霹靂,但過了一陣子,他們會開始問自己:「在這有限的人生裡,我要怎麼活?」並且尋求我的諮商。
我自然會盡全力幫助這些患者,然而,我發現每個與我面對面對談的個案所展現的生活方式,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哪些東西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屬於本質性的事物,結果就是,我的人生也變得視野寬闊。
最後我想說,你或許對中年危機的到來感到痛苦,但唯有遠離年輕時奠基於「幻想」的夢想,才能獲得真正幸福的人生。
這本書的內容,若能成為各位進入後半輩子人生方向的參考,我將甚感欣慰。
(延伸閱讀│當人生來到「菜尾」:有形物質、無形情感都走向斷捨離的減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