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麥當勞驚傳權勢性侵事件,台達電、勞動部公部門先前也爆出職場霸凌案件。眼看著Threads上Z世代網友怒氣衝天批判,我也觀察到另一種現象:周遭Z世代小朋友大多沒興趣當主管。固然尊重只做基層的選擇,但如此更難改變職場文化。而根據Glassdoor的2025工作生活趨勢調查指出,Z世代其實也不年輕,將很快面臨進入管理層的挑戰。到底管理職該扛嗎?如何扛不成為自己當年痛恨的主管?在此分享我從沒興趣做主管到改變的歷程。
Z世代主管,將成職場趨勢?
根據 Glassdoor《2025 職涯趨勢報告》指出,到了2025年,Z世代中最年長的成員將年滿28歲,在勞動力市場工作了近10年。Z世代佔工作力的不到20%,但他們也很快將進入管理層的行列。根據目前的趨勢,到2025年,每10名經理人中就有1名將是Z世代。
不過,就我多年對Z世代的長期觀察,卻發現他們要不管理能力不到位,不然就是心態上相對消極,甚至連管理職都不願意承擔。說穿了,根深蒂固的原因在於,台灣教育只會培養考試機器人,而這種善於考試的高學歷份子們,往往很難成為出色的主管。原因在於,出色的主管必須要有大我,不能過度自私只顧自己好,通常要有一些服務精神,願意為團隊犧牲一點。
回想起來,我自己也不是這種古道熱腸的佛心主管。從小我就很知道讀書靠單打獨鬥考高分,比起出社會跟豬隊友共事簡單多了。更別說大學時代要我跟同學做報告,我都覺得宛如人間地獄,還看不起某些同學怎麼天生那麼消極懶散,還拖垮我的成績。甚至到我出社會前幾天,我都內心極度討厭與人團隊合作,因為我的經驗多半不好。
成為稱職主管的關鍵要素
不過,直到某一次客戶跟我說起,她的董事長老公什麼都不會,但是從小都當班長,因此長大後能創業成功,還能當個舒服的老闆,聽完讓我深受啟發。
後來我開始改變心態,逼自己別再單打獨鬥,也決定花了一年的時間,苦學管理的12項能力。最終我發現,唯有逼迫自己學管理,才能改善看不慣的職場環境,因為才能真正有影響力,不再成為你看不起的那種主管。
不過很可惜,我開始學管理的時候,已經屆齡而立之年。比較好的做法是,大家應該從小就培養管理能力,才不會長大成為自私自利的主管。而從我過來人的經驗,會建議還沒畢業的Z世代小朋友,應該在大學期間,多參加社團活動,並擔任幹部。
不過,大家如果已經邁入職場,我會很建議大家可以去顧問公司的管理課程。因為唯有學習正確的觀念,有效運用於職場上,才能真正的進步,而不是剛愎自用,自認為怎麼當主管就是真理。
好主管以身作則,帶領團隊成長
回想起,我在某個知名顧問公司上課的時候,結識一位很棒的業務主管。他告訴我,他在當主管期間,都會送部屬書籍進修,甚至門市的同仁業務技巧不好,他直接跳下來自己教他們,甚至他在小公司任職期間,白天當業務主管拜訪客戶,晚上當人資主管面試人才。
最後他所任職的公司,業績翻倍且新人報到率極高。聽完他過去在業界如何當主管的故事,我才徹底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更知道原來有大我的主管,會做到這個程度。
不過很可惜,我跟過的主管都沒有這麼好,過去的幾年,我甚至還遇過許多等退休、不創新、只想餬口的中年主管。但當時的我也無能為力改變什麼,頂多就是改變自己的選擇,最終換一間稍微能接受的公司而已。但多年後過去,我認為這樣做,只是姑息養奸,讓台灣職場向下沉淪,還萌生愈來愈多孤芳自賞的主管而已。
Z世代敢怒敢言,有望翻轉奴性職場
但近年來,的確許多公司做出改變了,開始重視起年輕員工的意見,例如朋友A的公司,就逐漸意識到傳統上對下的管理風格,已經不再吸引年輕人,甚至還無法得知主管的缺失。因此,朋友A的公司開始私下約談員工,逼迫部屬說出對主管的真心話,或是希望員工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給公司。最終也發現這樣的做法,讓公司的整體風氣變好了。
另一個理專朋友的公司,也在年輕同仁的客訴下,改掉下班時間開始開會的壞習慣。
這樣的風氣,說實話沒有Z世代的敢怒敢言,公司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改變,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Y世代的我,從出社會以來全靠忍耐跟超高配合度,換得老闆的冷酷無情。
回頭來看,近期這些事件會浮出檯面,也是因為社會風氣已因新世代願意憤怒而改變。若是以往X、Y世代有類似情況,也許只能默默沉澱。真心很鼓勵身為Z世代的大家,應該努力當上主管,改變台灣這樣有毒的職場文化,避免多數老員工過度忍耐,養壞了台灣老闆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