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場新鮮人來說,光是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時間就已經不夠用了。但成為管理者後,就不能再將心力傾注在同一件事,有時候,除了自己和團隊原本的工作,還要同時和其他部門合作或處理其他單位交接的事務。換句話說,你必須在身上裝設好幾個工作開關,視需求個別或同時操控它們。(本文節錄自《執行長,請問什麼是工作?》一書,作者:高東真,樂金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不擅長多工處理,該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
對很多事情感興趣而不安於本職的情況與多工處理,有時會被混為一談。不過,這兩者其實相差甚遠。前者說的是不專心,後者則是同時掌握各種事情的能力。
可以想像一下,現在手邊的工作比較像是亂成一團的毛線,抑或是各自收好的線團?
多工處理可視為是「轉盤子」
多工處理,簡單來說就是馬戲團常見的轉盤子。表演轉盤子時,表演者會先將一個盤子放在竿子上,然後開始轉盤子,接著陸續將其他的盤子放在不同的竿子上轉動。
此時,如果先放上去的盤子轉速變慢,就要盡快再次轉動它,以維持它的扭轉力。這樣一來,就算它們開始轉動的時間不同,仍然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以同樣的速度轉動。
職場上的多工處理和轉盤子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要去注意不同的細節直到最後一刻,以防失敗收場或犯錯。這種時候,千萬不能將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到處都想插一腳的狀況與多工處理相提並論。無法多工處理,為此煩惱的人經常這麼說。
「我對某件事很專心時,往往會忘記其他的事,在無意間錯過很多東西。」
「同時做兩到三件事的話,總是沒一件事做得好。隨著經驗增長,應該要能記住一些事,懂得按照優先順序去做才對,但我就是辦不到,真令人苦惱。」
他們的煩惱不是自己對太多事情感興趣,而是無法好好掌控這些事情。掌控各種事情的能力可謂是一種「扭轉力」。扭轉力說的是讓物體旋轉的力量,而職場生活中的旋轉力說的則是讓工作運轉的力量。(延伸閱讀│哈佛日曆快10天:哈佛優等生、高效主管都在用的「奇蹟時間管理法」)
工作資歷愈長,愈需要扭轉力
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光是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時間就已經不夠用了。但成為管理者後,就不能再將心力傾注在同一件事,必須顧及每一件事。
有時候,除了自己和團隊原本的工作,還要同時和其他部門合作或處理其他單位交接的事務,甚至常常一結束手邊的工作,立刻要投入另一個工作。
換句話說,你必須在身上裝設好幾個工作開關,視需求個別或同時操控它們。
這樣說來,如果想變成一個懂得多工處理的通才,應該付出怎樣的努力,或者進行怎樣的訓練呢?
最基本的就是寫待辦清單
除了前面提到的,每次下班前先整理出隔天要做的事情,根據完成度進行自我評價,還要以星期和月分為單位做紀錄。寫待辦清單的技巧之一是,將前輩或後輩的緊急支援需求平均值放入考量,以基本50%,最多60%~70%的比例安排待辦。除此之外,完成清單後,一定要同時做到執行和驗證。
以下提供各位參考。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在清單裡另外記錄每個同事的婚喪喜慶。養成關心各種小細節的習慣,連婚喪喜慶也不忘記,不僅可以拓寬溝通的廣度,也可以在必要時互相幫忙,加強彼此的情感鏈結。
而最重要的是,執行待辦清單時,務必要找時間自問:
「我做到這裡就好嗎?這就是全部了嗎?」
「這個工作和其他部門一點關係也沒有嗎?」
「應該不是只有我覺得做完了吧?」
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清單提問,找出自己可能遺漏的地方,加以改善。向自己提問、解決問題的行動,其實就是多工處理的起點。
(延伸閱讀│總覺得每天都在瞎忙? 「三層待辦清單法」更有效運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