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50歲,請整理自己的欲望清單:第二人生不妨試著「這樣過」

50歲後的人生,你想怎麼活?人到中年,不該再被欲望追著跑。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0-02

瀏覽數 7,700+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50歲過後,請整理自己的欲望清單,把長久以來的欲望都列出來。40歲之後狀況會改變,應該會有很多已經不是必要的欲望。將目前為止的欲望列出來,就會了解到有多少沒有用的部分。的確,年輕時或許很需要,但是不代表50歲過後也會需要。延續欲望等同於延續痛苦,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想要只會更辛苦,不需要的東西就大膽捨棄。(本文節錄自《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一書,作者:枡野俊明,聯經出版,以下為摘文。)

欲望愈多,煩惱愈多

人生在世總是有各種欲望。除了生存必要的食欲、睡眠欲之外,還有很多與生存沒有直接關聯的欲望。為了滿足這些欲望,我們會發揮超乎常人的力量,或者是拉踩他人、傷害他人。無謂的欲望愈多,會活得愈辛苦,但多數當事人不會意識到問題,仍盲目追求眼前的欲望。

僧侶之所以修行,就是為了要去除無窮無盡的欲望,即便如此,要超脫一切還是非常困難。正因為如此,修行是要持續一輩子的事。

對於一般人而言,也不可能屏除所有欲望,也不需要做到這個地步。只要還在社會上走跳,一定會萌生欲望,為了滿足欲望,就會有努力的動力。聰明地與欲望和平相處,便可使其成為提升自我的工具。

例如,在公司會有把工作做好的欲望,這是因為希望能有好的績效,所以會更努力。一旦考績好,薪水會變高,而想要薪水變高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只要是在社會上工作,便很難擺脫這種欲望。

生了孩子就會想要搬到大一點的房子,最好還是自己買的;等到新居落成,開始也想要買新車;一年想帶全家出遊一次、生日想買禮物給家人,當然還想讓孩子上大學,欲望愈來愈多。

面對無窮無盡的欲望,能夠全部如願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的人都是處於無法滿足的狀態。

蓋了自己的房子很開心,但是還貸款時很吃力,因此沒有閒錢去家庭旅遊。工作考績沒有比預期中來得好,因此與晉升無緣。當自己離想像中的規劃愈來愈遠時,面對無數個無法如願的欲望,只能茫然的保持現狀。這樣的狀況,只能說是欲望招致的不幸。

50歲過後,請整理自己的欲望清單,把長久以來的欲望都列出來。40歲之後狀況會改變,應該會有很多已經不是必要的欲望。

例如,一年一次家庭旅遊的欲望,在孩子們獨立之後就不需要了,也不用開大車。飲食方面,相較於高級餐廳的套餐,還不如太太的手做料理比較健康。西裝穿現有的那幾套即可,領帶不需要再買新品來替換,鞋子只要好好保養,也還可以繼續穿。

將目前為止的欲望列出來,就會了解到有多少沒有用的部分。的確,年輕時或許很需要,但是不代表50歲過後也會需要。延續欲望等同於延續痛苦,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想要只會更辛苦,不需要的東西就大膽捨棄。

在物質氾濫中生活,總有一天會無法喘息,而無法滿足的欲望,有一天也會讓你窒息。(延伸閱讀│上了年紀,決心放下不必要的交流:將用在人際關係的力氣調整成「節能模式」)

以往拚命地走在單行道上,為公司和家庭盡心盡力,50歲開始,該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以往拚命地走在單行道上,為公司和家庭盡心盡力,50歲開始,該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人到中年,不該再被欲望追著跑

在公司和工作上也是同理可證。以往只會追求自己的績效,想要在工作上有好表現、想要晉升,這是很多上班族的欲望。到四十歲為止還無妨,可以為了滿足欲望拚命努力,但是到了五十歲之後,對待欲望的模式已有改變。

焦點會從想要有成果、追求高績效,轉移到年輕一輩身上。不再只想著自己,所以力求表現,而是盡力想把部屬和後輩帶起來;不是為了自己的考績好而高興,而是為部屬有好成績感到喜悅。不是為了自己和公司,而是為了肩負未來時代的人材盡心力。這才是50歲該有的姿態。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當你出現這種心態時,就會變成大家需要的人。俗諺云:「慈悲不是為了他人。」意思並不是「不要為了他人而有慈悲心」,而是「你對某人慈悲,就會形成善循環,回到自己身上」,也就是所謂的「利人利己」。

公司也一樣。你為部屬或後輩盡心力,結果並不是只有部屬好而已,這份謝意必然會回到自己身上,讓你感受到被需要、被感謝的喜悅。當你將目光轉向這種喜悅,那以往的欲望也就相形失色了。

現在就把你有的欲望寫下來吧!你一定會發現,有八成已經不需要了。在發現到這一點的時候,新的人生也將展開。

當你轉變成上述情形時,表示已卸下名為「欲望」的心靈包袱。(延伸閱讀│最好的人生總在前方等你:人生前3分之2,是為最後3分之1做準備)

迎接第二人生的你,不妨試著這樣生活

Q該如何看待工作?

不要想著如何守住位置,而是要想著如何交棒給下一個人。

Q該如何看待緣分?

不勉強維持人際關係,合則來、不合則去。

Q該如何看待健康?

要控制飲食,不必要的食欲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Q該如何看待物質欲望?

在物質氾濫中生活,總有一天會無法喘息,不需要的東西就大膽捨棄。

Q該如何看待死亡?

不要認為是在提前做準備,先想好身後事,反而能毫無保留地活。

50歲過後,在思考「自己該做的工作是什麼」的同時,也要考量「自己應盡的職責是什麼」。

浸淫在公司許久的自己,該把一隻腳踏出公司以外的領域了。(延伸閱讀│中年後終於能脫下「人格面具」,以真實面貌堂堂正正活出精彩)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作者:枡野俊明,聯經出版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作者:枡野俊明,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