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保持恰當距離的「刺蝟法則」:不丟失自己的立場與主見

用逆思維打破墨菲定律。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9-11

瀏覽數 9,700+

《逆轉墨菲定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逆轉墨菲定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為什麼我們愈是擔心的事情愈會發生?為什麼每次二選一時,總是選到比較差的那個?這就是心理學中非常有名的「墨菲定律」。但心理學所謂的定律只是一種效應現象,並不像物理學的定律不能違反。其實只要再想多一層,反向利用墨菲定律,你的人生與工作就會開啟光明契機。(本文節錄自《逆轉墨菲定律》一書,作者:李世強,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刺蝟哲學,保持恰當的距離

大家都知道,刺蝟身上長刺是為了保護自己,防止敵人攻擊傷害。雖然,在人類看來它是孤獨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美好生活」:牠們能和其他動物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別的動物見到牠也會敬而遠之。

牠就像是動物世界裡的中立方,不去招惹誰,也不去得罪誰,牠只願過好自己的日子。

如果用這種生活方式來比喻,那就是社會上的「好好先生」。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動物之間那麼簡單,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又要做得讓其他人都滿意。但是,從刺蝟的處世哲學裡,可以懂得:與其他人保持恰當的距離是絕對有益的。

墨菲定律也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和別人距離太近,反而不利於塑造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延伸閱讀│你的人生常出現「墨菲定律」嗎?當心,這是一種警訊)

人際關係中,保持適當的距離也是一門學問

們通常認為對方踏入以自己為圓心的半徑三公尺的範圍內,就算踏入自己的隱私區了。大家在單獨和別人交往時,只有在確認對方對自己是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同意和對方近距離地接觸。

要明白,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保持自身良好形象的一種表現。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開門的圖書室,當只有一名讀者在裡面閱讀的時候,研究人員走進去坐在讀者的旁邊。

實驗進行80 人次。結果顯示,在空曠的空間內,沒有一名被測試的人願意與一個陌生人緊挨著。

當研究人員緊挨著讀者坐下的時候,被測試的人在不知曉這是實驗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默默地離開原來的位置,找一個離研究人員距離較遠的地方坐下,也有人會直接向研究人員表達自己的不滿。

實驗證實,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可以控制的自我空間,一旦這個自我空間被觸犯,他們就會覺得煩躁不安,甚至生氣。

「刺蝟法則」,是說明這一點。太近的距離不僅會讓人煩躁,而且也無法給對方一個清晰的印象。(延伸閱讀│人際關係的「留白效應」:保持適當距離,反而增加吸引力)

從刺蝟的處世哲學裡,可以懂得:與其他人保持恰當的距離是絕對有益的。(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從刺蝟的處世哲學裡,可以懂得:與其他人保持恰當的距離是絕對有益的。(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在日劇《SORRY 青春!》中,男主角原平助曾經讓兩名學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一名男生和女生站在一起,彼此靠近,當這名男生和女生已經近到面對面、臉都快要貼在一起的時候。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原平助問男學生:「你的眼中是不是只有她了。」男學生點了點頭,然後原平助接著問:「那你還能看清她嗎?」男生搖了搖頭,說:「眼前一片模糊。」我們也可以嘗試做這個實驗,當把一件物品移到眼前的時候,反而會看不清並且會感受到一定的壓迫感。

最初你堅持的想法,最後總會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改變人的一生要做出很多決策,從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到選擇怎樣的餐館,都需要做出決定,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受到他人意見的干擾。

墨菲定律也告訴人們:你的每次決策都會受到他人的干擾,改變自己的初衷。

心理學中的韋奇定律(The Lewin's Law)也提到這樣的情況。認為:「即便你已經有了主見,但是如果有十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延伸閱讀│為何有人「愈看愈順眼」?想在團體中贏得大多人的好感,關鍵就在這裡)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正好諷刺這種心理現象

有一群青蛙要去參加一場比賽,比賽的規則很簡單,最先到達高塔頂端的青蛙就是勝利者。在比賽開始的時候,除了參賽的青蛙,還有多青蛙前來圍觀。

比賽還沒開始,圍觀的青蛙們就開始指手畫腳地討論起來,紛紛對著那群參賽的青蛙說:「這座塔這麼高,你們想要跳上去是不可能的,何必要費力去做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呢?」

就這樣,一群原本準備參加比賽的青蛙臨時棄權,宣佈退出。剩下的青蛙則沒有理會這樣的言論,準備向上跳。

比賽開始一段時間之後,圍觀的青蛙又開始說:「你們跳了這麼長時間,結果還是離塔頂那麼遠,就別費力氣了,你們是到不了頂部的。」聽完這些話,參賽的青蛙陸陸續續地退出比賽。

最後,只看到一隻青蛙沒有理會任何言論,牠一直不停地跳,在經過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到達頂部。這時候所有的青蛙都驚呆了,當把冠軍頒給這隻青蛙的時候,青蛙們才發現這隻青蛙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原因,是因為牠的耳朵是聾的。

每個人在一開始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與堅持,但是這種想法與堅持都會由於別人的慫恿而動搖,導致他們最後無法忠於自己,讓自己變得不自信,而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延伸閱讀│成功人士想擺脫舊有舒適圈?先看穿「螃蟹效應」的心態)

就拿簡單的走路來講,一群人出去遊玩,你提出要向左走,而其他的人則堅持向右走,這時候你還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嗎?

人確實應當聽取他人的意見,但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對的,就請不要被他人所左右。自己認定的事情就要學會堅持下去,不要輕易更改,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在還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在聽過之後不可無主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別人的好心提醒還是惡意誤導,對我們的生活來說都可能成為一種阻礙,一不小心就容易將我們的生活引向別的方向。

一個人如果丟失自己的立場與主見,就成為風箏,只能被人拽著走、被風吹著走。

《逆轉墨菲定律:如何讓你擔心的事不再發生》,作者:李世強,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

《逆轉墨菲定律:如何讓你擔心的事不再發生》,作者:李世強,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