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美關稅談不攏,就卡在這67%的出口產品?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07-15

瀏覽數 54,000+

美國總統川普。取自白宮官網
美國總統川普。取自白宮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從7月7日至今,美國總計公布了四波的新關稅名單,共24個國家。其中,最重要的前十大對美貿易順差國,不是已經收到關稅通知書,就是初步完成貿易協議的框架,唯獨台灣既沒有接到通知書,連「貿易協議框架」的影子都看不到。為何台美關稅談判如此困難,原來就出在67%的出口項目上,到底是什麼?

對等關稅談判攸關台灣產業發展與經濟命脈,從4月至今,雙方共舉辦了三次實體談判、六次線上磋商。7月12日清晨,主責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才剛抵達國門,記者就紛紛提問:「是否帶回好消息?」她並未正面回應,僅簡單向大家致意說「辛苦了」。

眾所皆知,川普最在意別人吃美國的豆腐,賺美國人的錢,對龐大的貿易逆差一直耿耿於懷。4月3日(台灣時間)祭出的對等關稅,著重的就是對美貿易順差金額的多寡。

但囿於美國內部的壓力及各國的反制,川普隨即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卻因無法完成與每個國家的談判,在7月9日截止前的7月7日,索性以寄通知書的方式告知各國,首波名單涵蓋14個國家,期限延長至2025年8月1日零時,期間仍可進行協商,並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

從7月7日至今,美國已公布四波的名單計24個國家。令人納悶的是,對美前十大貿易順差國,日本、南韓、加拿大、歐盟、墨西哥均陸續收到關稅通知書,唯獨台灣還沒收到。

美國更先行公布與越南已達成協議,課徵20%關稅、40%轉口貿易關稅,卻引發越南政府不滿,對外表示當初協商的是11%,20%是川普單方面提高的,並未同意20%的稅率。

台灣外銷美國,67%屬於美國認定的「國安敏感產品」

不管最終稅率為何,好歹越南有收到通知書了;甚至連對美貿易順差第一名的中國也與美國於6月底初步完成貿易協議的框架,並開始實施部分的互惠措施;而名列第五、第六位貿易順差國的愛爾蘭、德國因是歐盟成員,適用歐盟的30%關稅。

如此一來,對美出口的前十大貿易順差國(見圖),真的僅剩下台灣了。為何台美談判如此困難?

2024對美出口的前十大貿易順差國 

1. 中國(2,954億美元)
2. 歐盟(2,356億美元)
3. 墨西哥(1,718億美元)
4. 越南(1,235億美元)
5. 愛爾蘭(867億美元)
6. 德國(848億美元)
7. 台灣(739億美元)
8. 日本(685億美元)
9. 韓國(660億美元)
10. 加拿大(633億美元)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2024年統計數據

其實,除了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分析台美談判觸礁的兩個可能原因「一、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二、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之外。

還有一個外界較未注意之處,是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根據全球知名商業信息服務與企業信用評估機構鄧白氏(Dun&Bradstreet,簡稱D&B)「2025年台灣出口關稅影響白皮書」指出,台灣外銷至美國的產品,約67%屬於美國認定的「國安敏感產品」,包括鋼鐵及其製品、機械設備、電機電子設備(含伺服器、網通設備、筆電、手機及電子零組件等)、半導體與晶片設備、交通工具及零件、橡膠製品等。

台灣外銷美國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對美出口占台灣出口比率60.9%)、電腦零附件(47%)、交換器及路由器(45.9%)、積體電路(晶片,4.5%)、機動車輛零附件(53.2%)、鋼鐵製螺釘、螺栓及類似製品(44.4%),顯示台灣高度仰賴美國市場。

川普已率先於2025年3月12日,對鋼鐵及鋁產品全面徵收25%關稅;6月4日又倍增至50%,6月中旬甚至擴大至含鋼鐵的家電等衍生商品,共計八大類家電產品都受到衝擊。

台灣對美出口金額不減反增,不利於貿易談判

而與國安相關的產品正是川普最想保留在本國的產業,遂成為各國談判的主軸之一。台灣更是首當其衝,不僅銷美「國安敏感商品」占比世界第一,對美出口還逐年增長,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從台灣外銷到美國的商品遽增,尤其是半導體與高科技大幅成長。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2017年,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約167億美元,排名第13位;2018年起,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台灣成為產業供應鏈轉移的主要受益者,對美出口額從2023年的762.3億美元遽增至2024年的1162.6億美元。

對美貿易順差也跟著攀升,2023年台灣對美順差已來到479.75億美元,為美國的第九大貿易逆差國,2024年更大幅成長至739.3億美元,年增率達54.1%,創下歷史新高,成長幅度更躍升美國主要貿易伙伴之冠,晉級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如涵蓋歐盟,台灣居第七位)。正因如此,才導致美國對台祭出32%的對等關稅。

棘手的是,就在談判之際,台灣對美出口不減反增。今年6月,台灣對美出口172.7億美元,年增率90.9%,連續23個月正成長;累計1至6月對美出口約5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貿易順差來到約557億美元,刷新歷年同期的最高紀錄。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元月美國對台貿易逆差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3.6%,累計今年1至4月,對台貿易逆差累計為319億美元,年成長73%。

對台灣而言,出口強勁的訊號原是好消息,卻成為台美談判的障礙,雙方意見分歧,導致台美實體、線上談了共九次,仍遲遲沒有明確結果。

美方仍堅持對部分敏感產品維持較高稅率

美國最終會課徵台灣多少關稅,重點顯然已不在33%的「非國安敏感出口產品」,而是涉及國安的67%產品上面。就算非國安敏感產品關稅落在15%,台灣受益的也僅有33%的出口項目,重點仍在於國安敏感產品上,包含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到底會課徵25至32%或更高關稅不得而知。

儘管台積電已擴大在美投資金額到1650億美元,台灣也同意大量採購美國天然氣及提高國防預算,但美方仍堅持對部分敏感產品維持較高稅率,更增添了談判的難度。

由於川普12日再次出手,公布的第四波關稅清單,對「盟友」墨西哥與歐盟產品課徵高達30%的關稅,震驚全球,但台灣還是沒有收到關稅通知書。《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台灣與印度可能不會被納入新一輪的名單了,而是另與美方達成「握手協議」(口頭協議的一種,象徵雙方以握手表示同意,有信任和誠意的象徵意義,但不具法律強制力),但這樣的協議仍暗藏兩大變數。

《紐約時報》進一步分析,所謂的握手協議可能僅是初步框架,細節仍未敲定,川普可能保留二位數百分比的關稅,而且還會對外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課徵更多的關稅。未來實際稅率可能維持在15%至20%,甚至適用的商品數量也可能會再擴大。

距離8月1日,僅剩十幾個工作天,鄭麗君對外強調,我方已盡力向美方說明,貿易逆差來自雙方產業高度互補;目前進入關鍵階段,就像球賽進入最後一局,初步約定了下一輪實體談判的時間,「請大家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我們會致力在8月1日期限前完成談判,當雙方達成協議的共識,可望會決定出一個稅率。」

希望台灣很快可以迎來好消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