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普發現金一萬上週三讀通過!真的領得到,是否有爭議?何時能領?有標準嗎?立法院於2025年7月11日三讀通過由國民黨主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明定動用新台幣5450億元特別預算,將全民普發現金,以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與通膨壓力。然而,條例雖已闖關成功,正式生效與發放程序仍有一些可能卡關,不一定百分百領得到?限制在哪?誰能領?此外,多方專家也對大規模普發提出疑義。本文整理相關重點,帶大家快速了解「三讀通過」後的下一步與關鍵爭點。
普發現金一萬,起源於哪一個特別條例?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針對日本、韓國、印尼、緬甸等十多國實施25%至40%不等的對等關稅,預計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令我國外貿與供應鏈面臨新挑戰,外界對我台未來處境深表憂慮。
為回應此一國際情勢之變動,行政院於2025年4月24日通過由經濟部擬具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並函請立法院審議,擬爭取特別預算上限新台幣4100億元。
經費規模共4100億元,主要分三大支柱:
1. 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用於強化海岸巡防、無人載具等防衛設施
2. 經濟產業支持:930億元,包括貿易融資利息減碼、研發轉型補助及多元市場開拓
3. 社會支持:,1670億元,涵蓋補助台電1000億元、健保與勞保基金挹注、弱勢關懷等
本條例旨在透過一次性大規模特別預算,協助我國產業在全球貿易格局重整下穩健經營,同時減輕人民生活負擔,並強化整體國土防衛與社會韌性。普發現金也正是起源於此特別條例。
立法院宣布三讀通過的內容是什麼?
立法院會於2025年7月11日晚間進行表決,以104位出席、60票贊成、44票反對的結果,三讀通過條例,明定以下 11 項撥補措施:
1. 提供企業金融支持
2. 提升產業競爭力
3. 協助企業開拓多元市場
4. 支持勞工安定就業
5. 強化農業金融支持、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及協助開拓多元市場
6. 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
7. 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及勞工保險基金
8. 加強照顧弱勢族群及提供關懷服務
9. 強化國土防衛能量
10. 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
11. 發放現金每人新臺幣一萬元,強化民眾消費韌性、擴大內需、提振經濟效益
普發現金發放時間,何時可以領到?
根據條文,普發現金須於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並得視國際情勢分期編列、分批發放,以因應突發風險。
普發現金發放方式
參考2023年經驗,預計採用五大管道:
.線上登記入帳:依身分證尾數分流,填報金融帳戶資訊後入帳
.ATM領現:至貼有「普發現金」識別貼紙之ATM提款
.郵局臨櫃領現:持健保卡或身分證至郵局櫃檯辦理
.直接入帳:針對年金與津貼領取者無須額外申請
.造冊發放:偏鄉或無銀行帳戶者由派出所等造冊後領取
(具體作業細節、時間分流與身分核對方式,仍以行政院正式公告為準。)
普發一萬元現金真的領得到?可能領不到原因?
普發一萬元現金雖已通過三讀,仍須完成後續行政程序才能正式生效。首先,法案將送交總統府及行政院審閱;若行政院不提出覆議,總統須在收到法案後10日內公布施行。接著,行政院需依程序編列並核定特別預算,然後再提報立法院審查、通過,整個預算編列與審議流程走完後,才會正式啟動現金發放機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條例由國民黨主導通過,根據規定,行政院有權在公布前的10日內提出覆議或聲請釋憲;一旦覆議案獲得批准,原定的1萬元普發計畫便可能被迫中止或調整。此外,覆議權雖屬行政院,但最終是否進行覆議,仍須經由總統核可。
也就是說,本次若行政院擬行使覆議權,必須先獲得總統賴清德的同意,否則無法提出任何異議。
為何專家認為不該普發一萬?
有學者指出,政府多年稅收超徵卻持續舉債,中央未償債務累計逾6兆元,平均每人負債25.7萬元;在少子化、高齡化趨勢下,財政負擔恐進一步沉重。
且普發現金對弱勢幫助有限,反可能擴大貧富差距。此外,若短期財政刺激持續以舉債方式執行,將加劇未來償債壓力,對跨代財政穩定不利。
查看更多專家解析:普發一萬還稅於民,不該做的理由?3大問題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