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每月發一萬,台灣首場「基本收入」實驗如何改變單親家庭生活?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5-08-08

瀏覽數 15,800+

參與基本收入實驗的于媽媽(化名,左)與導演顏子為(右)。UBI Taiwan提供
參與基本收入實驗的于媽媽(化名,左)與導演顏子為(右)。UBI Taiwan提供
00:00
00:00

普發一萬如果不只一次,而是每個月都能收到,可以對一個家庭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台灣第一場在地「基本收入」實驗即將落幕,紀錄近兩年歷程的紀錄片放映會上,參與者親身分享身為台灣第一隻「UBI白老鼠」、最真實的人生故事。

「UBI(無條件基本收入)對我最直接的,就是生活中有很大的一個安心。」參與基本收入實驗的于媽媽(化名)在8月初的紀錄片放映會座談中分享,「它願意一個月給我一萬元,讓我可以穩定家裡,後來又碰到我生病……在治療的過程中,UBI的存在,讓我可以更安心度過生命中的低谷。」

自2023年9月,推動無條件基本收入多年的「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展開第一場台灣在地實驗計畫。每月無條件提供一名獨力扶養10歲兒子的單親母親1萬元生活費,並記錄近兩年的生活歷程。

途中,參與者于媽媽歷經搬家、換工作,以及罹癌的人生起伏,不變的是每個月固定匯入戶頭的實驗資助。計畫從原定的每月1萬元、為期一年,彈性延長至每月持續資助5千元的第二年。團隊將影像紀錄剪接為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吸引百餘人到場觀影、討論。

參與者于媽媽(持麥克風者)歷經搬家、換工作,以及罹癌的人生起伏。UBI Taiwan提供

參與者于媽媽(持麥克風者)歷經搬家、換工作,以及罹癌的人生起伏。UBI Taiwan提供

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的概念存在已久,國際上不乏各種限期性實驗前例,將股息定期分配給居民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可視為一種案例。簡單地說,UBI是一種保障基本生活權利,以無條件、無資格限制的方式,由政府或組織發給全體成員的定額金錢。

于媽媽坦承,自己原本不知道什麼是UBI,是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中慢慢認識這樣的理念。她直言,身為缺乏後援的單親母親,又經歷疫情,生活面臨很多挑戰。

「在我真的一個人快要無力的時候,很幸運地遇到UBI。」于媽媽表示,「我必須接受。因為我希望渡過難關,我希望能夠生存下來。」

在計畫過程中,于媽媽的兒子從國小畢業。由於轉職到更理想的工作,親子相處時間變長,關係也更加親近。于媽媽分享,兒子「好像比我更了解UBI」,還懂得戲稱媽媽是「UBI的台灣白老鼠」。

「我說,這個白老鼠是很有意義的白老鼠,我願意當。」于媽媽期望,社會上每個人都應享有基本溫飽的權利,「不會有人貧窮到為了填飽肚子,而被迫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紀錄片放映會座談。UBI Taiwan提供

紀錄片放映會座談。UBI Taiwan提供

超越冰冷數據,為基本收入添上一張「台灣臉孔」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創辦人羅泰(Tyler Prochazka)在座談中指出,這次製播的紀錄片,實則是累積十年的成果。羅泰在2015年看了介紹基本收入概念的紀錄片《Money for Free》後深受感動,主動參與全球基本收入組織(BIEN)擔任志工,並於2017年在台灣成立UBI Taiwan。

倒數5天!!全年最優惠組合,訂《遠見》兩年送一年;一年送半年(只到9/30)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創辦人羅泰(藍衣者)。UBI Taiwan提供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創辦人羅泰(藍衣者)。UBI Taiwan提供

八年來,UBI Taiwan發布台灣第一份UBI政策白皮書、發起台灣第一次UBI遊行,2023年再募資發起台灣第一場UBI實驗計畫。UBI Taiwan理事長蘇嘉冠驕傲表示,團隊為台灣創下許多「第一次」的紀錄,但也坦承計畫背後不是沒有過掙扎與遲疑。

組織資源有限,但若只發給一個家庭中的一個人基本收入,這樣的案例是具有傳播力、說服力的嗎?「那個時候其實一直在討論,這是我們現在最該花資源去做的事嗎?」蘇嘉冠向《遠見》表示,「但不去做的話,其實任何事都不會知道它的效果。任何『第一次』都是困難的,但結果我覺得都是非常有收穫的。」

UBI Taiwan理事長蘇嘉冠。UBI Taiwan提供

UBI Taiwan理事長蘇嘉冠。UBI Taiwan提供

推動在地實驗,並製拍紀錄片,昭示著UBI Taiwan宣傳策略從「數據」到「故事」的轉向。如羅泰指出,要超越冰冷的數據分析,為UBI在台灣的可能性與想像,安上一張台灣人的真實面孔。

「我的想法是,要說服台灣人,問題不在數據。」羅泰表示,從政策白皮書到各地的UBI實驗結果,基本收入討論中並不缺各界數據,其中許多實驗成果也相當正面,「但你看到小孩的學習時間增加一小時(這種數字),許多人沒有感覺……真正看見一個台灣人的故事,感受到她生活的困難,更有可能改變想法。」

真實人生也是「無法預先設計的劇本」

從前期田野調查到計畫尾聲,紀錄片拍攝總長近三年。重視拍攝倫理、客觀視角的導演顏子為對《遠見》表示,紀錄片無法預先安排劇本情節,于媽媽中途罹癌這樣的事件,可能有些人感覺是個「見獵心喜」的轉折,但「它不是設計,而是事實」。

「當觀眾親眼看見這樣一個人生低潮,當我們想到這件事未來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UBI議題可能就和自己有關係。」顏子為表示,「議題很遠,但生命的故事是很近的。」

線上視訊與會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張祐綾表示,「這部紀錄片見證了全球基本收入運動在台灣的實踐。」也敦促人們反思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為什麼不足以為成員提供有尊嚴、有保障的生活基礎。

張祐綾認為,大多數的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有一段時間需要基本收入的支持,「即使現在不需要,也不代表以後不需要。」無條件基本收入可以是一個在多變的社會局勢中,強化安全網的基礎,「絕對不是一個烏托邦的理念。」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張祐綾(螢幕畫面)線上視訊與會。UBI Taiwan提供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張祐綾(螢幕畫面)線上視訊與會。UBI Taiwan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