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COP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相關文章
成年人都輸給「棉花糖實驗」?管理「這能力」才是生涯關鍵力
為何我們的自制力這麼差?因為對於某些東西,我們看重它們的現在價值,遠遠大於未來價值。對我們大有助益、但要在幾天或幾週或幾個月或幾年後才會到來的東西,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價值遠不如眼前益處普通、但可以立刻獲得的東西。未來對我們的誘惑力,遠不如現在。(本文節錄自《金錢心理學》一書,作者:丹.艾瑞利/傑夫.
理解金錢心理偏誤:如何避免機會成本影響你的消費決策?
你每天都在花錢,但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花錢嗎?你知道,「每一次掏錢,都是一場心理戰」嗎?你以為自己在花錢?不!其實你是在表達情緒。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翹楚透過本書分析:我們總以為自己懂得花錢、會算帳,卻不知道大腦早在我們掏出錢包前就做了決定。(本文節錄自《金錢心理學》一書,作者:丹.艾瑞利/傑夫.克萊
父母外遇對孩子的深層心理影響:如何避免情感創傷與信任危機?
范姜彥豐、粿粿、與王子邱勝翊的三角關係從家務事成為焦點新聞,但是當一段婚姻出現「外遇」,受傷的不只是伴侶,往往還有那個被捲入風暴的孩子。許多父母以為「外遇是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心理諮商中常見的案例顯示,孩子不僅最早察覺異樣,甚至常在目睹父母行為後,獨自承受焦慮、羞愧與恐懼的重量
榮格心理學核心: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過去,但可以決定如何回應
覺察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清明,當你意識到責任時,自由也隨之而生。我們的確無法選擇自己的過去,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回應。這不僅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也是所有自我探索的關鍵──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對我們內心黑暗面的認識。若不去直視內心的陰影,它便會在現實中化為「厄運」,反覆降臨。(本文節錄自《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一書
擁抱「被討厭的勇氣」後!日本暢銷書作家岸見一郎:請開始練習自在感
以《被討厭的勇氣》引發阿德勒心理學熱潮的岸見一郎,新作《自在感的練習》探討幸福本質。他指出,追求「特別」的焦慮,源自比較與自卑。接受平凡,才能自在與幸福。 曾以著作《被討厭的勇氣》在亞洲狂銷超過400萬冊的岸見一郎,多年來持續著述,為追求幸福的方向提供解答。他的新著《自在感的練習:你可以不
資深臨床心理師:5種「快速壓力重置」技巧,助你重獲內心平靜
珍妮佛.L.塔茲博士是擁有15年諮商經歷、獲得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師。他用親身經歷、個案故事與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多數人在壓力來襲時,經常會陷入過度反應,讓情況與感受變得更糟糕,然後產生更大的壓力。其實,關鍵不在壓力本身,而是我們選擇怎麼面對。當你學會如何調節情緒,也就掌握了應對壓力的能
「信任」是人際間最大的力量!FBI前探員透露:不可輕信對方的6大跡象
編按:人際關係要能有效維持雙向交流,就必須懂得預測他人的言行,並在此前提下予以信任,毫無理由或根據地隨意輕信可能會損失慘重。根據行為學調查顯示,如果欠缺正確的資訊就妄自論斷,錯誤的機率會高達五成以上。 (本文摘自《你該信任誰》一書,作者為羅賓・德瑞克Robin Dreeke, 卡麥隆・史陶斯Came
家庭理財為何影響一生?不只關乎收支平衡,還有「這件重要的事」
家庭理財的課題,早已不只是單純的「收支平衡」或「儲蓄投資」,而是牽動每個家庭幸福感的核心。當我們走進日常生活,無論是柴米油鹽的支出,還是孩子教育、父母照護與未來夢想的累積,無不環環相扣在家庭的財務藍圖中。正如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所說,財務安全感是穩固生活的基礎,是讓家庭得以向夢想更近一步
覺得生活壓力大?心理醫師證實:可用12種自然的方法緩解焦慮
如果對生活感到焦慮、不安時,也許這些方法能緩解壓力。隨著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窒礙和各種現實無奈的窘迫,人們總是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面對接踵而至的難堪,這會讓人引發憂慮、焦慮,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心理醫師強調,為了有效平息這樣的情緒,最重要的是致力於改變生活方式。臨床心理醫師和心理學教授珍妮佛泰茲(J
建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為何重要?德國教育家:遇失敗他們會「這樣想」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教授發現,當人們遇上挑戰與學習新事物時,會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Growth Mindset)與固定型(Fixed Mindset)。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不擅長這項任務」,通常終其一生堅信著這個想法。相較之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喜歡學習新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