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為何重要?德國教育家:遇失敗他們會「這樣想」

讓孩子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長大。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18

瀏覽數 50+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教授發現,當人們遇上挑戰與學習新事物時,會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Growth Mindset)與固定型(Fixed Mindset)。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不擅長這項任務」,通常終其一生堅信著這個想法。相較之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本文節錄自《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一書,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不—會—!」我常常聽到我的學生在寫功課時這樣高喊,然後我就會喊回去:「你—還—不—會—!」

這個情境我已經經歷過上千次了,而這個小小的交流之中蘊藏著大大的學問,那就是決定學習經驗的兩種態度,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

這些態度或自我意象,在英文中稱為「mindset」(思維模式),描述了我們對於自己與事物的基本態度,其中也包含了人生與學習這兩件事。

任職於史丹佛大學(Standford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教授發現,當人們遇上挑戰與學習新事物時,會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當初,她將一份難度稍微超出程度的任務指派給一群學生,因此得出這個想法。

當她問孩子對於任務的感想時,意外收到各式各樣、互不相同的回應。有些孩子說「很有挑戰性、很好玩」或「至少我學到一些新東西了」,有些孩子則表示「太難了,我不會」或「我不擅長這項任務」。

對於挑戰的不同態度讓杜維克深深著迷,並因此將自己的整個學術生涯都投注於這種現象的研究之中。在超過30年的研究之後,「思維模式」概念的發展如今已然成熟。

由於她的研究發現為正在就學、學習的所有孩子帶來了開創性的影響,不論是這本書或是我本身的工作中,都有許多關於她的討論。

不過,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她的理論吧。

固定型思維模式

杜維克發現有兩種思維模式:成長型(Growth Mindset)與固定型(Fixed Mindset)。

如果將這兩個術語翻成德文,聽起來稍顯尷尬,我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我自己和其他許多同事都繼續沿用英文原文。而這項討論的核心在於:人們在面對挑戰與失敗時,會呈現出不同反應,也就是這兩者之一。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不擅長這項任務」之類的話,通常終其一生都會堅信著這個想法。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是確立、固定且無法改變的。你想必仍記得自己的某位同學就抱持著這種思維模式吧?或許你自己也是一個例子?

舉例來說,在學校考完數學考試之後,有一位這種類型的孩子無比絕望地哭喊著說:「我徹底搞砸了!」一直等到幾天後拿到成績「A」或「A+」,才總算鬆了一口氣。像這樣缺乏如實評估自身程度與表現的能力,以及對於失敗過分恐懼的反應,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典型表現。

除此之外,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也是比較大王。只要他們踏入一個空間,便會立刻試著融入。當他們注意到自己是「空間內最聰明的人」時,他們就能鬆一口氣了。

【免費報名】和郝旭烈郝哥一起來場高空導讀會,突圍你的人生!

但他們無法放鬆太久,因為害怕其他人冒出來、「拆穿他們的面具」、在他們眼前攤開「他們什麼都不會」的那份恐懼永遠存在。而他們最擔心的事,就是有人在他們的長項上比他們更加優秀。

(延伸閱讀│別對孩子說「快一點」:改用疑問句養成「逆推思考」習慣

成長型思維模式

相較之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說:「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你做不到!」會讓他們有被挑戰的感覺。

例如我哥哥,他是一個超過50歲的成年男子,已婚、育有4個孩子,但如果有人跟他說:「我賭你無法游到對岸!」他肯定會馬上扒光衣服、跳入水中,然後一直游到他終於證明自己做得到為止。

套用到學習上,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遇上成績不好、學習困境等情況時,會加倍努力。他們不會接受失敗,而是一直努力到成功才罷休。

另外還有一點跟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不同:他們相當擅於準確評估自身能力。每當考完試之後,他們總能精確地說出自己表現得好不好。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也比較不會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而是傾向與自己比較。他們對於自己的成就也會比較自豪,並且比較不容易放棄。

注意,在理解圖示與這裡所描述的普遍現象時,務必記得這兩顆頭所呈現的是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很少人的思維模式只屬於成長型或只屬於固定型;多數人的思維模式都介於兩個極端之間。我們的思維模式也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環境、身邊的人,以及自己當天的感受。

在杜維克的研究中,足以改寫歷史的發現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不論是在學校或後續人生歷程中,皆比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得成功。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態度甚至可說是成功的關鍵。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身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是有辦法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的!這可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嗎?

(延伸閱讀│真正的愛,是適度讓孩子品嚐失敗:「這3個字」別對孩子說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德國名師教你使用成長型學習思維,找回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專注力》,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Caroline von St. Ange),商周出版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德國名師教你使用成長型學習思維,找回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專注力》,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Caroline von St. Ange),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