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觀點 COP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成年人都輸給「棉花糖實驗」?管理「這能力」才是生涯關鍵力

理智的假象:自制力為什麼總在臨門一腳崩潰?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1-10

瀏覽數 50+

《金錢心理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金錢心理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為何我們的自制力這麼差?因為對於某些東西,我們看重它們的現在價值,遠遠大於未來價值。對我們大有助益、但要在幾天或幾週或幾個月或幾年後才會到來的東西,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價值遠不如眼前益處普通、但可以立刻獲得的東西。未來對我們的誘惑力,遠不如現在。(本文節錄自《金錢心理學》一書,作者: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做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讓4、5歲的小孩獨自待在房裡,分別發給他們每人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們,若能忍耐一段短時間,不吃這顆棉花糖,待會兒會有人分第2顆給他們。結果,大多數的小孩馬上吃了這顆棉花糖,沒能獲得第2顆。

可是,我們不是4、5歲的小孩子,對吧?不會那麼衝動,我們有自制力。那麼,請回答這個問題:現在給你半盒稀有又美味的知名品牌巧克力,或是一週後給你一盒相同的巧克力,你選擇哪一個?想像一下,巧克力就在你的面前, 你看得到、聞得到,覺得非常想吃,你會怎麼做?

多數人(成年人)會說,不值得為另外半盒等上一週, 選擇現在就獲得半盒。所以,我們跟那些喜歡棉花糖的小孩沒兩樣?

且慢!若我們把這項選擇移到未來呢?比方說,一年後給半盒巧克力,或是一年又一週後,給一盒巧克力,你會選擇哪一個?基本上,問題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值不值得再等上一週。

結果,當把這項選擇從現在移到未來再做時,多數人會選擇多等上一週,以獲得一整盒巧克力。當選擇推移到一年之後,我們會認為為了獲得另外半盒,多等上一週是值得的──喔,或許我們的確是成年人!

其實不然。現在的選擇和未來的選擇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只不過是:現在的決策(現在獲得半盒巧克力,或一週後獲得一整盒巧克力)涉及了情緒,而關於未來的決策則沒有涉及情緒。

當我們想像未來的生活、選擇、環境等境況,思考的東西會不同於我們對現在境況思考的東西。我們很清楚當下的境況,有細節、情緒等,但未來的境況則沒有。

未來的我們「可能」是美好的,會做運動、節食、靜坐、早起、為退休生活存錢,而且絕對不會邊開車邊傳簡訊。想像若每個人用自己曾經說過的「從今天開始,我要⋯⋯」為題寫小說,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是何等的多彩多姿。

當然,問題在於我們從未能夠活在未來,我們總是活在當下,而當下有情緒作祟,我們當下的情緒是真實的。反觀我們在未來的情緒,充其量只是一種臆度,它們是想像中的東西,在我們想像的未來裡,我們可以控制那些情緒。所以,這使得我們對於未來所做出的決策,是不受情緒左右的。

然而,由於當下我們的情緒真實又強烈,使得我們一再屈服於誘惑,導致一再犯錯。羅伯每個月(從未來變成過去的每個月),都未能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存錢,忍不住購買一個新的揚聲器或一瓶輪胎蠟,都是因為當下的情緒作祟使然。

(延伸閱讀│她用菜市場理財法,從月光族變富媽媽:不改變金錢信念,什麼都沒用

做決策時若加入了情緒,就會發生這種情形

現在會誘惑我們,但未來不會。繼續以食物為例,想像我們被詢問一個月後偏好一條香蕉或一塊巧克力蛋糕?香蕉比較健康, 對我們有益,雖然蛋糕美味,但我們會說:「我選擇香蕉。」思考未來時,沒有情緒作祟,所以在面對這項食物選擇時, 我們會考慮的是營養價值比較,想想何者更有益。

即刻下載:2025 遠見高峰會六大議題深入報告,掌握全球變局

但是,當我們面對的是現在選擇香蕉或巧克力蛋糕,可能就會這麼想:「現在,我比較想要吃蛋糕。」在現下的抉擇中,我們考慮了營養價值、情緒和自己的欲望。對大多數的人而言, 蛋糕引起的情緒拉力遠大於香蕉,但如果你偏好不選蛋糕的話,我們在此致歉:這個例子舉得真差!

思考現在和思考未來(如果是退休,那就是很遠的未來),這兩者之間有情緒上的差別。是否能夠做到為未來存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要能夠做到為退休存錢,我們就必須為將來的幸福,捨棄現在的一些享受,必須為目前無法清楚想像與連結的未來自我做出犧牲,有時我們甚至沒有思考過那個未來的自己呢。

現在的我們可能年輕、日子過得拮据,在這種情況下,誰能想得到那個年老、但可能同樣日子過得拮据的我們呢?

由於我們應該根據機會成本──這筆錢可以拿來買其他什麼東西?──來判斷價值,若再加上考慮未來的花費,將會使得機會成本的考量變得更複雜。

現在想花200 美元買票看《漢密爾頓》(Hamilton: The Musical)音樂劇,以及把這200 美元用在30年後某種老年人藥物的可能性,兩者要如何比較?太難了。

退休儲蓄這件事特別複雜、不確定性特別多,我們得知道自己何時會退休、退休之前要有多少收入、可能會活多久、投資有多少報酬等。基本上,這就是在預測20、30年、40年後的我們,將會變得如何、需要什麼,這個世界將為我們供應什麼、成本多少?根本小事一樁,對嗎?

退休規劃工具也不簡單,有計畫和替代計畫,有管理替代計畫的計畫,以及改變替代計畫的管理。有稅負考量,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 有國稅局、個人退休帳戶、401(k)、403(b) 等。要搞清楚這些令人困惑的東西,真的很嚇人!

儲蓄需要我們重視遙遠且不確定的未來,研擬計畫、加以執行,羅伯做不到,很多人都做不到。縱使我們想出很多存錢的好方法,日日仍然得面臨種種的誘惑,還有自制力的挑戰。感受現在的享受,很容易;感受未來的不幸福模樣,很難!

如同我們說過的,很多人也說過,所以值得再說一次:在我們的心目中,現在消費某樣東西,好處總是大過捨棄它,把錢留存給未來。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 早就對此提出一項精闢總結:「我可以抗拒誘惑以外的任何東西。」

(延伸閱讀│存款是累積財富的基石!想克制「買最新款iPhone」的慾望,巴菲特這麼建議

《金錢心理學(暢銷增訂版):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作者: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Dan Ariely, Jeff Kreisler),天下文化出版

《金錢心理學(暢銷增訂版):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作者: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Dan Ariely, Jeff Kreisler),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