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本從未特別煩惱錢,卻因為家裡一場火災,引發她對一貧如洗的恐懼,以及一定要賺到足夠錢,達到財富自由的夢想。如同許多人的縮影,沒有本錢、沒有背景、看不懂報表,卻又想要脫離貧窮的恐懼,想要致富,生活無虞。從她的致富之路,讀者可以一窺平凡人運用普通常識理財的原理。(本文節錄自《我用菜市場理財法,從月光族變富媽媽》一書,作者:李雅雯(十方),采實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拿起一張紙,在右上角寫下「舊的信念」幾個字,左下角寫下p.1。我挪了挪紙,讓它對齊中央,寫下這些字。然後,我在每一句話後面,接上「這句話,讓我相信⋯⋯」
舊有信念
看著寫下的東西,不可置信地僵在那裡。
猴子信念,我酸楚地想著,把紙朝一旁推去,突然累了。
不改變金錢信念,什麼都沒用。
我該試著舉些例子反駁。盡力去做。我往後靠,用手蓋住雙眼,然後開始盡力去想。
盡全力。
1.錢要一點一點賺?
牟墨林不是,巴菲特不是,我的朋友艾力克斯因為賣出未上市股票,賺了5百萬元。他們的錢都不是一點一點賺的。
2.錢很難賺?
朋友強尼不是,他繼承的店面,一個月租金就收10萬元,他的錢不難賺;另一 個朋友馬克也不是,家族經營麵條批發,他持有股權,固定收股利,卻從來不參與經營,他的股權分紅,一點也不難賺。
3. 人會不會有錢,注定好的?
我認識的老闆不是,他13歲出來做鐵工廠學徒,68歲資產過億;劉奶奶不是,她出身富裕,家裡土地田產在60歲前被先生敗光。沒有注定,各種結果都是隨時變動的。
4. 追求富有的人貪心?
比爾.蓋茲最求富有跟成功,他成功之後,捐出很多錢。貪心的人何必捐獻?想盡辦法留在自己身上不是很好嗎?
5. 投機是壞事?
巴菲特以投機為業,他賺來的大筆金錢,再投入公益基金會,消除世界上的貧窮跟痛苦。他是投機者,卻用賺來的錢幫了那麼多人,他難道做了壞事?
垂下手,傻傻地望著自己寫下的東西。突然,我感到十分清醒,從未有過亮光的內心突然亮起了燈,不僅在我頭腦裡,還亮遍身體。
「如果你無法改變自己對金錢的信念,任何書對你都沒用。」
(延伸閱讀│中產階級最難洞察金錢本質?國文老師提早退休,靠3個關鍵理財觀念)
你以為記得住,其實連支出都列不出來
「13萬6千9百14元?」我不可置信地看著數字,而後失神。我停頓了幾乎3分鐘,愣愣地注視報表──我竟然以為事情不會變得更糟,真是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我一向以為自己花費滿節制的,但誠實列出開支表的當下,我彷彿被朝心臟開了一槍。我頂著椅背,頭向後仰,以為自己會哭出來,終究還是忍住了。
「現在怎麼辦?」我自問。我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撙節開支。先存第一桶金,我酸楚地想著,然後把報表朝垃圾桶扔去。明天我會開始記帳,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
理財的第一步,用記帳累積資本
按照每月帳本、月報表、年度開支報表、來年支出目標表、支出監控表等五個表格,我建立了記帳流程。這套「預算監視系統」,幫我評估每月花費、控制開支。
實行之後,效果非常驚人。記帳後第2年,我家全年總支出降低20%;第3年,全家總支出再降低25%。也就是說,經過兩年,我的家庭總支出整整降低45%!如果以減肥來比喻,我整整瘦掉了半個自己!WOW!
請注意,我在2006年與2007年連生了兩個孩子,但是3年內,我的家庭年度總支出卻降低45%。
我個人認為,帳本隨手能摸(Touch)、隨手能看,這點很關鍵。雖然在記帳APP盛行的年代,我的記帳太土法煉鋼,但帳本一本本豎立在桌前、床頭與電話邊,一頁頁變厚、變沉,就視覺與觸覺而言,會感覺(Feel)自己隨時有「進步」、有「努力」、有「成就感」。即使是小小的(Small)進步、小小的努力都會即刻可視。
「維密超模報表」上的每個數字、項目都很明確,我知道目標在哪裡,終點線有多遠。
我每天都會取得勝利,每個月都會遵循固定流程──記帳、謄錄、檢討、填入支出監控表(Path)、最終建立「年支出監控表」。
這個過程,就是行為心理學專家所說的:
我遵循P.S.F.T,於是「碰」!驚喜出現了。
不少人看到這裡可能想:需要那麼累嗎?需要那麼囉嗦嗎?要這麼「舉轎」(台語)?
絕對需要。累積資本是理財前要蹲的第一個馬步,沒有人能在不知道自己一年花多少錢的狀態下,宣布財務自由。
有些人覺得看網路銀行的流水帳就好,系統會自動記錄。好吧,現在就來看銀行卡「收支明細」檢查:
「支出」是支出到哪裡?「存入」是誰存入的?這個月,吃飯花了多少?交通花了多少?買衣服總共多少?看網路銀行 的流水帳,其實一點都沒有效。
記帳目的不在記錄而在指導,指導未來能刪什麼項目、減什麼支出,並察覺自己的大筆開銷。分門別類,非常重要;隨手可見,更為重要。
(延伸閱讀│花7年達到「被動收入大於年支出」:擺脫5大痛點,上班族也能提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