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一生最大的優點是選擇和自己和解,不再受世俗教條和道德綁架,許多人為了世間給予的價值觀,困住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劉禪則是選擇笑罵由人,過得舒服就好,萬般都是命。據說西方有句諺語叫「Outlive your enemies.」,意思是贏過敵人最大的方式就是活得比他久,因為敵人已經出局(Out)了,你還活著(Live)。(本文節錄自《戲精三國》一書,作者:李又宗,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滅蜀之戰最奇特的是,魏軍、蜀軍、成都百姓,居然沒有一個是贏家,只有司馬昭藉著滅國功勞,於隔年封晉王,如同當年的曹操,一步之遙。
劉禪帶著張皇后和剩下的子嗣前往洛陽,司馬昭讓其受封安樂縣公,平靜地度過餘生。司馬昭留下劉禪,是因為當時東吳還在,總是要擺出一副假象,劉禪的退休生活應是富貴有餘,五十多歲的他,自小研習帝王學長大,怎麼可能不知道司馬昭之心?而蜀中舊臣為了避嫌,平時盡可能不與劉禪往來。
某天,劉禪收到一封來自司馬昭的邀請,前去赴宴。當他到了宴會現場,看到出席者盡是蜀中舊臣,司馬昭又令樂師奏蜀樂、歌伎們跳蜀舞,劉禪心想,司馬昭啊司馬昭,你的心思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當蜀中舊臣都哭泣不已,只有劉禪像沒事一樣,笑著吃飯、喝酒。
「安樂公啊!你不會懷念以前蜀中生活嗎?」
「不會啊!現在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刻。」
劉禪與宴會中途出去上廁所,蜀中舊臣郤正追了上去,在走廊上小聲對劉禪說:
「下次司馬昭再問起的時候,您應該先看看天花板,閉上眼一陣子,接著慢慢張開說:『故國遠在蜀中,我沒有一天不懷念的。』搞不好司馬昭心情好,會讓您返回蜀中。」
劉禪聽後笑說知道了。回到宴會上,司馬昭果真問起一樣的話,而劉禪照著郤正的建議重新演了一遍,司馬昭大笑說:
「這話聽著好像是郤正教你說的啊!」
「對呀!您怎麼知道呢?」
司馬昭與左右大臣都開心不已,心想劉禪這麼痴愚可愛,應該不會有謀反之心,這場宴會結束後,司馬昭再也沒有找過劉禪麻煩,他也得以安度餘生。(延伸閱讀│年羹堯想功成身退卻沒能善終?3原因引雍正殺心,值得職場借鏡)
「樂不思蜀」的故事,關鍵在於司馬昭如何得知郤正的建議?是走廊上的侍衛通報?還是郤正是受司馬昭的指示?史書記載劉禪到洛陽以後,因為郤正的指導,做了很多正確選擇,劉禪便感嘆實在太晚認識郤正了。
郤正最後受封關內侯,並在西晉成立不久,回到四川任巴西太守,西晉對其評價是: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
郤正早年在蜀漢不受重視,性格受蜀漢國風影響,不喜歡榮華富貴,反倒喜歡讀書,由於空閒時間很多,曾「盡覽蜀中群冊」,他是寒門出身,在「九品中正制」下的郤正,已是當時寒門最好的結局。
蜀漢最後投降時的降書也是郤正寫的。
劉禪一生最大的優點是選擇和自己和解,不再受世俗教條和道德綁架,許多人為了世間給予的價值觀,困住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劉禪則是選擇笑罵由人,過得舒服就好,萬般都是命。
據說西方有句諺語叫「Outlive your enemies.」,意思是贏過敵人最大的方式就是活得比他久,因為敵人已經出局(Out)了,你還活著(Live)。(延伸閱讀│王昭君不是被迫過絲路和親,而是她主動報名?歷史作家解析)
司馬昭死於265年,享年54,西晉於隔年成立,劉備和諸葛亮一生對抗的曹魏,就此滅亡;劉禪則死於271年,比司馬昭還多活了6年。
西晉不久後發動滅吳戰爭,沒幾個月,東吳投降,魏、蜀、吳三國爭到最後可說不分軒輊,只有西晉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