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愈少愈幸福:過度重視「有形財」的人,通常更不在乎人際關係?

擺脫物質束縛,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28

瀏覽數 750+

《擁有越少,越幸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擁有越少,越幸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極簡」不是為了簡化而簡化,而是盡全力保有自己珍視的事物,給予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不讓其他事物干擾自己的思想和注意力;「減物」並非一味「犧牲、捨棄」,而是「留下真正重要的」,透過去無存菁,發現內在的核心價值,過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本文節錄自《擁有越少,越幸福》一書,作者:約書亞‧貝克,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們的生命是如此脆弱,而這個世界又充滿了不確定性。無怪乎我們總是不斷尋求安全感。

然而,這些暫時性的擁有物是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人生太無常了,而物質的力量太薄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有無窮無盡的欲望。我們總是無法全然地感到安全。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永遠感到安全?

我們得好好看看那些我們在追逐安全感的過程中,最常被犧牲的東西:與他人的關係。

耶魯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瑪格麗特.克拉克指出,物質和提供支持的人際關係,都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不過這兩者也很容易失衡,她寫道:

人類是脆弱的團體動物。親近的人際關係可以提供保護。例如嬰兒無法在別人的幫助下獨自生存下來。不過物質也同樣可以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人類需要食物、衣物,以及遮風避雨的地方,才有辦法生存。因此,人類必須透過許多不同的事物才能感到安全。然而若是你偏重任何一項,那麼其他的部分就會被忽略。

克拉克博士根據她與團隊所進行的兩項研究來支持這個事實。這些研究者們發現,那些內在充滿不安全感的人,比較容易會把心力和價值放在有形財產上。

我假設這個事實反之亦然:那些過度重視有形財的人,比較不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花心力。

如果你確認自己囤物過量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我奉勸你減少購買,轉而把更多心力放在你周遭的人身上。

與家人和朋友建立更深厚的情誼,不但能讓你快樂,還能讓你擁有安全感和滿足感。這比你躲在自己的堡壘裡累積財富划算多了!

因此,別再過度倚賴金錢和物質財產所給予的安全感了。它們永遠無法讓你滿意的。減少你的擁有物吧,如此一來你就能找到實質的安全感。

上述是其中一項造成我們囤物的原因,而另一個罪魁禍首,則是我們對社會接納度的渴望。

(延伸閱讀│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我們需要的其實不多,想要的卻總是太多

當對的事變成錯的事

在很多狀況中,我們會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成人該有的東西,或是因為自己擁有的物品不夠稱頭而感到丟臉。現在比的可不是像眼鏡那麼簡單了,而是車子、房子、度假去哪裡,還有其他各式各樣人們都會買,或是期望自己買得起的東西。

我想說的是,這些難為情的感受是來自於我們對「正常」的定義。沒人會因為「正常」而感到難為情。只有當我們跟一般人不一樣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覺得丟臉。但是我們對正常與否的認知完全是主觀的,因我們所處的社交圈而異。

就以穿著來說吧。我大膽地假設你和你大部分好友穿得都很像。這並不是因為你們全都有同樣的時尚品味,但是大致而言,你們衣櫃中衣服的質量與數量會差不多。你們會去同樣的店買衣服。你們的衣櫃尺寸也差不多大。你們治裝的費用應該也不會差太多。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選擇把私人時間用來跟我們相似的人在一起。跟這群人在一起,我們會覺得很舒服,並且感到被接納。

然而當你被拉出平常所處的社交圈時,你可能會開始自覺到一些你平常不太會去多想的事情。

想像一下,當你置身在一個派對或是工作聚會,身邊都是社經地位比你高的人。這些人都穿戴剪裁合身的華服到場。突然,你以前穿的服裝變得好像不是很適宜。

你開始注意到自己身上的衣服褪色了、舊了、不合穿了,或是比周遭其他人穿的衣服廉價很多。此時,你的內心閃過一絲尷尬,不是因為你平常的服裝有什麼不正常,而是因為因為你的文化對「正常」的定義有了急劇的改變。

一次帶走25吋+20吋行李箱!遠見雙箱豪華方案$3,980帶走,立即訂閱>>

這是很典型的反應。但是它應該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對於「正常」的感覺有多麼武斷。而這也顯示出我們常常過度消費,是因為希望這些東西能讓我們被大家接受,它讓我們感到舒服且「正常」。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把外表、有形財產、個人所得都規範得好好的文化中,當我們在這些方面差強人意時,我們就會覺得無地自容。

當我們的衣服是去年的過季品,或是我們開的車沒有比鄰居貴,或是我們住的房子比客人的家還要小。我們對我們髒髒舊舊的地毯感到自慚,替我們破舊的廚房找藉口,或是解釋我們為什麼還沒裝修。

我們為了這些錯誤的事情感到難為情!我們其實根本不該為了社交上的慣常和接受度感到難為情。

如果,我們不是為了衣服的品牌感到難為情,反倒是因為自己擁有一個超大的更衣室而感到羞愧呢?

如果,我們不是對自己開的車感到尷尬,而是對我們把開名車視為理所當然這件事感到汗顏?

如果,我們不是因為自己家太小,而是因為我們浪費了家中許多空間不用而感到丟臉呢?

如果,我們不是為了財產的數量和質量感到難為情,反倒因為花太多錢滿足私欲而感到慚愧?

如果,奢華成了我們感到難為情的原因?而負責任的生活,以及慷慨無私才是常態呢?

也許這樣我們就會比較能夠因為「正常」而感到自豪。

你也會為了得到他人的喜愛和認同而瘋狂花錢,大買特買嗎?改變一下你對「接納」和「正常」的看法吧,然後你就會免於尷尬,並且給這個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

(延伸閱讀│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給想要嘗試極簡主義的人,7個實用且好上手的方法

1. 有意識地檢視電視廣告、宣傳品的訊息,正視消費主義置入我們生活的程度。

2. 進行減物時,先從家中較簡單的區域開始做起,不求一步到位。

3. 容許自己留下最愛的事物,了解減物是出自於自己的決定,而不是他人的逼迫。

4. 整理物品時,透過「Why」、「What」、「How」三個問題來決定物品的去留。

5. 運用「只留下最佳」的策略,留下最有意義和質感最高的紀念品,。

6. 不確定該物是「想要」還是「必要」時,先屏除一陣子,一段時日後,便能清楚知道它的重要性。

7. 每天整理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極簡生活自然而然融入生活之中。

(延伸閱讀│舊東西該不該丟?極簡生活提案:成功的斷捨離,先問自己「這2個問題」

《擁有越少,越幸福:擺脫物質束縛,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暢銷新版】》,作者:約書亞‧貝克(Joshua Becker),商周出版

《擁有越少,越幸福:擺脫物質束縛,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暢銷新版】》,作者:約書亞‧貝克(Joshua Becker),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