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後正式邁入老化階段,想要延長健康壽命並延緩衰老,需要持之以恆的運動才有效果。持續運動的效果包括心血管健康、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骨質疏鬆的預防、減少肥胖,以及心理滿足感、認知功能和性功能的提升等。(本文節錄自《40歲後的低強度全效運動》一書,作者:安柄澤,蘋果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了解運動效果,身體也會變聰明
比起籠統地認為「運動就是好」,在開始運動前先了解運動的具體效果會更棒。在考慮運動的頻率、強度、時間和形式時,可以針對自己缺乏的部分加以補足。
假設有慢性病,就要具體了解應該做到什麼程度、不能做哪些運動,這樣才能避免造成副作用。此外,運動種類繁多,要了解各種類型的優缺點,才能將效果發揮到最大。
如果能了解40歲所需的運動及效果,就可以讓身體變得更聰明。
40歲以後正式邁入老化階段,但只要透過適當運動,仍是有可能延緩老化。200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以「端粒」(*註1)為研究主題,只要端粒愈短,老化就愈快。(*註1│端粒:位於染色體兩端,扮演著保護DNA的角色。)
研究表明,每週規律運動超過3小時的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身體年齡會年輕9歲,因此持續運動不僅可以延緩老化,還能對身心理產生正面影響。(延伸閱讀│逆齡不是口號!別輕易放任自己老化,因為退化是可以選擇的)
40歲後持續運動可獲得的5大效果
總結來說,效果包括心血管健康、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骨質疏鬆的預防、減少肥胖、心理滿足感和認知功能提升、性功能提升等。(延伸閱讀│「走路」是世衛認證最完美運動:但3個錯誤動作反而傷身)
一般認為,超過60歲會有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下降的情形,但實際上在40、50歲時,認知功能就已開始下降。
有研究指出,持續進行有氧運動6個月或1年,可以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同時增大海馬體(腦部負責記憶的區域)。
根據柯克‧埃里克森的研究,海馬體增大可以減緩大腦功能隨年紀增長而衰退的速度。這研究結果證明了持續運動可以提升認知功能,也表明了包含運動在內的身體活動十分活躍的人,能更快地適應環境,且具有更高的認知功能。
憂鬱症特別容易發生在面臨龐大壓力和創傷的現代人身上,運動則有助於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美國杜克大學詹姆斯‧布魯門塔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藥物治療和運動雙管齊下,可以迅速緩解受試者的憂鬱症狀,在實驗結束後效果仍可持續6個月。
此外,許多研究小組都發現,運動對於緩解憂鬱症的效果與藥物治療相當,因此有在運動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相較於不運動的人減少了1.5倍,且擁有較高的自我肯定與自信。(延伸閱讀│冥想能鍛鍊心靈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放下執念,還能讓好事不斷發生)
男性在40歲後可能出現性功能缺乏自信的情況,而持續運動被認為可以提高性功能。從生理學觀點來看,維持勃起是因為血液暢通,因此規律運動的男性罹患陽痿的機率,相較於長時間久坐的男性低了41%。
40、50歲是工作量最多、坐著時間長而缺乏運動的時期,規律運動將有助於保持充沛活力和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