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中年打工族」

被日本社會拋下的273萬人,經歷就業冰河期,成為中年打工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5-26

瀏覽數 7,050+

《中年打工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中年打工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過去10年來,全球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其中有3/4的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日本更是早在90年代末期,因為泡沫經濟崩壞,企業縮減人事成本,連續數年出現年輕人求職困難,不得不暫時打工謀生。然而原本「暫時」的打工卻無限延期,時至今日,這些失業潮世代的青年打工族已成了「中年打工族」。(本文節錄自《中年打工族》一書,作者:小林美希,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35到54歲的人當中,以非正職員工身分工作的「中年打工族」(中年フリーター)有273萬人,相當於同世代中,10人就有一人是打工族,但這個數字不包含已婚女性。在同年齡層的非正職女性員工中,有些人不用刻意調低薪資,就符合被扶養人口的認定標準,而這些人多達414萬人,因此潛在的中年打工族其實應該更多。

身為中年打工族之一的松本拓也(43歲),平靜地說出自己長年以來作為非正職員工的心聲。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對雇用環境已經不再存有希望了。一想到今後我可能再也無法成為正職員工,非正職的我獨自一人在社會上載浮載沈的感覺就不斷襲來。」

拓也到目前為止做的都不是正職,而且每家公司都是黑心企業。30多歲時他在量販店當約聘員工,月薪30萬日圓,雖然很快就升為副店長,但每個月都要加班超過100小時以上,最後他終於選擇了離職。

接下來拓也在餐飲業打工,一個月薪水13萬日圓。由於拓也覺得勞動條件不合理所以跑去問公司是怎麼回事,結果竟然被開除。失業的他只能靠著政府補助去職訓班上課。

拓也並不放棄,仍然繼續找工作,終於在一家東京都內的高級超市以全職計時人員的身分開始上班。這間超市有許多分店,拓也總算得到了暫時的「安定」。目前人手不足的零售業界薪資有上漲的趨勢,而拓也的時薪是1260日圓。

由於店面營業到很晚,拓也積極爭取讓自己的班表可以排到有加班費的時間,光是加班費一個月大概就有8萬日圓。雖然還要扣掉社會保險等費用,但一個月算下來仍然可以實拿23萬日圓。

雖說如此,但在合約還沒更新之前,拓也還是很怕公司通知他合約中止。有很多負責收銀的派遣員工「被離職」,但是他們看起來卻不生氣,可能因為他們也知道非正職被解雇是理所當然,一想到這點拓也就忍不住害怕。

「未來就算再怎麼努力,我這個年齡也很難成為正職員工了,加上存款又少,今後我該何去何從呢?」

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脫離非正職員工的命運,社會上難以被發現的貧窮就存在於此。

「穩定的工作到底在哪裡?」即使拚了命努力工作超過12小時,還是可能在一瞬間就跌入失業的深淵。(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穩定的工作到底在哪裡?」即使拚了命努力工作超過12小時,還是可能在一瞬間就跌入失業的深淵。(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歷年來最好的應屆畢業生求職市場

現在的新聞經常報導勞動條件嚴苛的職場環境,而勞動基準監督署介入知名企業斡旋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這幾年引起最大風波的,莫過於2015年電通公司的女性職員因為超時工作自殺,結束了24歲的年輕生命。這個有大好將來的年輕女孩,明明進入了人人嚮往的大公司電通,卻因為上層仗勢欺人、強迫她長時間加班,結果她在進公司9個月後的聖誕節早晨走上絕路。這個事件被媒體大肆報導,連勞動省也介入調查,成為難以抹滅的事件。

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無論政治圈或財經界都不得不開始有所行動,針對勞動方式提出改革。安倍晉三推出了一連串諸如「一億總活躍社會」、「打造所有女性都能發光發熱的社會」、「工作型態改革」等有關勞動問題的口號,接二連三地端出過往未曾有過的雇用政策。

現在的應屆畢業生面對的是求職者占上風的市場,預定於2019年3月畢業的大學生內定率至2018年9月1日為止是91.6%,跟前年9月的88.4%相比,成長了3.2個百分點(株式會社Recruit Career調查)。從就業率(就職人數中畢業生所占比例)來看,2017年3月的大學畢業生為76.1%、2018年3月為77.1%,成長到接近於泡沫經濟之前的水準(文部科學省〈學校基本調查〉)。

被忽略的中年勞動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卻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就業冰河期(泡沫經濟崩壞後的就業困難時期)剛出社會,現在被稱為「中年打工族」的人們。

這個名詞在2015年受到注目。根據三菱UFJ研究顧問尾畠未輝研究員的試算,中年打工族不斷增加,在2015年時約有273萬人。

他們的存款比正職員工少,而且加入社會保險的比例也很低。當這些人到了可以拿年金的年齡時,一個月只會有不到7萬日圓的國民年金,屆時生活一定無法自理,很可能需要由政府照顧。然而日本的財政狀況並不能支撐這麼龐大的費用,社會福利制度很有可能會破產。

為什麼中年打工族會增加這麼多呢?

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在日本,應屆畢業時無法成為正職員工的人,之後也幾乎都是從事非正職的工作。

勞動政策研究暨研修機構的〈非正職雇用之壯年勞工的工作及生活相關研究〉(2015年)中指出,男性在25歲時若為非正職員工,在5年後的30歲時,成為正職員工的比例為41.7%、10年後的35歲為49.1%,將近半數。而30歲時若是非正職員工,在35歲時成為正職員工的比例僅有28.0%。

過去剛畢業時經歷過失業潮的世代,現在已成了中年人(35到54歲)。也就是說,曾被稱為「就業冰河期世代」或「失落的世代」的這群人,過去找不到正職的工作,並且一直持續至今。

《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作者:小林美希(こばやし みき),時報出版

《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作者:小林美希(こばやし みき),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