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所謂的成長並不是艱巨或偉大的事情,而是由一個個渺小的瞬間構成的:是失戀後流著眼淚卻懂得了不打擾;是工作不順時滿腹心酸卻反思著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是即使很辛苦的日子裡,也懂得讓自己吃飽飯,得到來自食物的支撐。曾經哭著吃過夜宵的夜歸人,也會笑著走到屬於自己的未來。(本文摘自《在孤獨的日子裡,我選擇不當過客》,以下為摘文。)
對北京的記憶,幾乎都是關於食物的記憶。
從傳媒大學的滷豬腳和肉夾饃,到北四環亞運村的牛肉火鍋和麻辣燙,它們總是在記憶裡飄著香,提醒著我與這個城市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
剛來北京的那一年,我住在一個朋友姐姐給找的房子裡。房東從山西攜家帶眷而來,在傳媒大學旁邊開了一家肉夾饃店。
我喊房東娜姐,她是個典型的北方姑娘,說話乾脆俐落。一家五坪多的小店被她歸置得乾淨整齊,連一個小小的窗戶,她都買了壁紙來裝飾。在北京周邊的平房裡,她依舊保持著生活的體面,即使是做為一家小店店主,她都成了方圓百尺內活得最恣意的一個。
早上醒來刷完牙洗完臉後,我在平房的院子裡一哆嗦,冬天的冷風吹在臉上,瞬間就清醒了。我收拾完之後走到路口,跟娜姐打了聲招呼,便帶著一個肉夾饃去趕地鐵。
地鐵總是特別擠,要等上至少兩趟才能擠上去,如果碰上尖峰期的限流,就會在彎彎繞繞的柵欄裡走上好久。旁邊的人都滑著手機,面無表情,生活似乎沒有了值得慶倖和悲傷的事情,只是等待著一個又一個擁擠又無措的日子。
這個時候,肉夾饃的香味從包裡散發出來,不那麼濃烈,卻告慰了在等車中焦慮不安的自己。我抱緊了自己那並不名貴的包,盯著左上角的指示牌,在「列車即將到站」的地鐵廣播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
我仍舊記得來北京吃的第一頓飯,以及那個陪我一起吃飯的前任。
那是一家在北京某個細微的骨骼處盤踞的小店,有著半舊的招牌、黯淡的桌面,和並不柔軟的椅子,它像北京街邊任意一家謙虛又不上進的小店,並不熱情地,半推半就地接待了我們。
當時的男朋友帶我找到了房子,幫我搬了行李,兩個人在街角的小店裡吃蘭州拉麵,沒有覺得日子有多苦,但也清楚並不簡單。
後來每次吃蘭州拉麵,我還是覺得香、充實。雖然它不夠高級,也並非珍饈,但仍是我的心頭好;像過去不完美的愛情,在饑腸轆轆的時候,依然值得惦念與感激。
所有在感情中的茫然無解和愛而不得,終究會成為更加穩當和自知的心情。
陪你吃飯的人換了,可是那曾經得到的治癒感和飽腹感仍在。
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有的食物,卻能夠承接年深日久的懷念與成長。
***
在我開始工作的第二年,我從東五環搬到了北四環。手上的工作逐漸步入正軌,但也有新的困難和挑戰湧上來。夏初的夜晚,等我下了公車走到社區門口時,大多數小店已經關門了,仍還有兩三間亮著燈的餐館,慰藉著像我一樣的都市夜歸人。
那段時間,我在工作上太過於關注自己的進度,跟合作同事的關係變得緊張,主管Alice 把我拉進辦公室裡談話:「職場上最重要的不是你做得多好、多優秀,而是要懂得團隊作戰比個人出頭更重要。你需要試著跟同事更加客氣。」
我低著頭說好,但是心裡還是覺得委屈——我還沒吃晚飯,加班到現在,可是其他人都早就下班了。Alice 看著我快要哭出來的表情,溫和地說:「你不要那麼堅硬,你要學著軟下來。」
她是我在北京遇到的第一個主管,也是讓我成長最快的主管,同為九○後的她在工作中雷厲風行,在日常中又格外溫和柔軟,情商極高,是那種能讓人信賴且讓人願意為他賣力的老闆。
我揣著Alice 語重心長的建議,繼續趕完當天的工作,十點多打卡離開公司,匆匆趕到公車站坐最末班公車回家。
下車後,我走進社區附近一家有牛肉火鍋的小店裡,綠色的蔬菜和牛肉在湯裡咕嘟咕嘟,我坐在最裡面的座位上,一邊吃一邊掉眼淚。這城市那麼大,可是能讓你痛痛快快哭一場的地方真的很少,獨自吃飯的小店,算是一個。
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一個人去吃飯真是羞恥,連身影都看起來格外孤獨,還要注意著店員會不會暗暗側目自己,臉上會不會浮現著一種「你好可憐」的同情。
但是多經歷幾次加班、多經歷幾次失落,便會覺得一個人去吃飯是難得的體驗。你能有一個安靜、自在的環境,來默默估量著自己的得失,計算著腳下的,以及明天的路。
從店裡出來的時候,我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你回家了嗎?」
「還沒呢。」
「怎麼這麼晚還不回家,我們得多擔心你呀。」
「我剛下班,今天有事加班了。」
「怎麼加班到那麼晚呢,怎麼回來的呀,吃飯了嗎?」
「我坐公車回來的,偶爾才加班這麼晚,平時很早就下班了。嗯,我吃過飯了。」
「你吃什麼呀?」
「我已經快到家了,先不跟你說了。」
我匆匆掛了電話,說不清楚為什麼突然有流淚的衝動。她身在千里之外,並不知道我每天都在忙什麼,她只能根據時間來推斷我有沒有吃飯、有沒有到家、有沒有上班。
就算我一時是情難自禁哭了出來,她也只能在電話那頭著急地說:「那你回家來,好不好。」
我不能說,也不想說,哪怕就著晚餐吞咽下去,也不會把其中的艱辛說給家人聽。
除了深夜裡的小飯館,家裡打來的電話,溜到脖子裡去的徹骨冷風以外,北漂生活還有什麼呢?還有找不到出路的生活,乏味而焦灼的日子,以及看起來永遠也忙不完的工作。
這一切的一切,構成北漂生活的冰山一角,而裡面深埋的,是一個女孩對於未來和光明的期待。
***
搬了三次家後,我新租的房子裡終於有了乾淨的廚房。柴米油鹽醬醋茶,一下子構成了另一種生活——穩當,溫暖,自癒,自足。有廚房的日子帶給我更多的信心:無論世界變得多麼陌生,我都有能力餵飽自己。
我喜歡下班後拐個彎去超市買菜的感覺,在挑挑揀揀中找到自己最心儀的食材,在叮叮噹噹的準備後,起鍋熱油,煎炒烹炸,不消一小時,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就呈現在飯桌上。
平時下班的時間,我會用電鍋定時熬粥,或者煮一份手擀麵,等起鍋的時候再倒兩滴香油,暫態香味四溢。
到了時間充裕的週末,我喜歡買排骨或五花肉來燉,守在廚房裡,等著香味一點點地散出來,時不時會打開鍋蓋來看看肉上色的程度,就好像一切美好可期,所有的焦慮都在那一瞬間被驅散。
在食物裡,常常能看得到時間的力量。曾經被自己厭惡的那個脆弱、猶疑、不自信、不確定的我,在食物面前變得強大起來。明天和將來,都是充滿變數的,但值得慶倖的是,我還可以把握住現在。
有一次要做酸辣藕片,我貪戀媽媽在家做的味道,於是撥通了電話,讓媽媽一個一個步驟地教我,儘管到最後做出來的味道還是差了點,但是我和家人的聯結,似乎因為一道菜而變得更緊密了點。
我開始意識到,即使是在不夠如意的生活裡,也應該讓自己綻放出一點點光芒;那光或許並不閃亮,只是一點點微弱的光,但是不會熄滅,足以帶著自己往更加光明的前路上走去。
所謂的成長並不是艱巨或偉大的事情,而是由一個個渺小的瞬間構成的:是失戀後流著眼淚卻懂得了不打擾;是工作不順時滿腹心酸卻反思著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是即使很辛苦的日子裡,也懂得讓自己吃飽飯,得到來自食物的支撐。
曾經哭著吃過夜宵的夜歸人,也會笑著走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人在北京待的日子久了,就偏愛一些湯湯水水的食物,彷彿能把自己所有的快樂和委屈都放進了食物的湯汁裡,一口一口地咽下去。人生海海,無限況味,都融化在這一餐一飯中。
人生是沒有指南的,食物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人生自是有情吃,辛酸苦辣,你我都將一飲而盡。
那些寂寞卻又相同的人生啊,總是在一碗蛋炒飯、一份拉麵、一份壽喜鍋中擁有了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