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體驗。人作為群居動物,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以此產生各種各樣的關係。關係雖無形,卻能為個人創造更多的機遇和資源。一個懂得感恩、善於維護關係的人,能在有需要時更快得到他人的幫助,化解危機。同樣地,一個擁有廣泛人脈的企業家,往往更容易獲取市場資訊、找到合作夥伴和投資機會。(本文節錄自《弱關係創富》一書,作者:李海峰,星出版,以下為摘文。)
從市場交易的角度來看,關係是一切交易的基礎。
關係屬於「非標品」,無法進行標準化分類。在交易的過程中,由於關係的存在,可以使標品「非標化」,從而擁有不可複製的價值。而如果排除關係這一要素,所有標品都很容易被取代,交易就難以達成。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經濟與社會活動中,任何高價值的創造與積累都依賴於關係的構建與維護——無關係不交易,無關係無未來。
財富和關係的衝突與平衡
通常情況下,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往往都能積累財富。
如果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通常是個人對自己貢獻的評估存在差異,進而不可避免地引發衝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簽訂合同,以白紙黑字的形式確定雙方的權益與義務。
再好的關係,都需要合約的保障。因為,道德只約束講道德的人,對於不講道德的人,只有透過法律才能約束他們的行為。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關係都適合用合同進行約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來就是複雜而多維的,靈活處理很關鍵。如果過度依賴合同,反而會使一些關係變得沉重,難以維繫長遠。
接下來是我在處理財富與關係時所堅持的一些原則。
(延伸閱讀│你愈發愁,錢就愈少?財富是一種能量,金錢豐盛的人會做的3件事)
原則一:關係比財富更可控
相較於財富,我更重視關係的建立與維護。因為,財富是不可控的,而關係大概率是線性增長、穩步加深的。哪怕對方不可控,但我相信,只要保持不懈的互動與溝通,努力增進彼此的關係,就能夠收獲正面的回饋。
為了更好地與人增進關係,我有3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總之,我寧願把精力與資源投入好的關係裡,而非單純依賴金錢來界定關係的深淺。金錢的流向受外界諸多因素左右,可能因某個人的決策、市場的匯率而瞬息萬變。但是,如果將錢投資於關係之中,定能激發潛能,共同創造出超越金錢的價值。
原則二:關係比財富更有創造力
當你沒有資源時,你可能沒有途徑去獲得財富。但即使你沒有關係,你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與主動性去創造一些關係。
當前的時代,互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溝通便利,大家能夠透過線上與線下同時增強與人的連結與互動。比如,簡單的日常交流與互相搭訕,只要能夠找到共同話題與興趣點互相聊聊,就有可能聊出財富與機遇,創造出很多可能性。
原則三:關係比財富更持久
金錢可能會因市場波動而貶值,財富也可能因各種原因而流失,但一份真摯的關係,不僅是金錢流動的通道,更是吸引和留住資源的關鍵。
或許有些關係不能立刻轉化為物質的財富,但能夠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最堅實的依靠。
原則四:關係是有屬性的
從大視角來看,關係是基於社會互動和人際交往形成的,其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但從個人角度而言,由於不同人在關係中的角色與互動程度的差異,而使得關係具備不同的屬性。
與財富不同,關係不是可獨占或可轉讓的資產,而是一旦建立了、用心維護了,就會穩固持久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
(延伸閱讀│擁有愈少愈幸福:過度重視「有形財」的人,通常更不在乎人際關係?)
社交智慧:向上生長,向下兼容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基於一個基本共識——人生而平等。
如果你比我富有,也不會把錢直接給我,我無須降低姿態攀附於你。如果你沒有我有錢,但你肯定有值得我欣賞的方面,我也不會居高臨下地俯視你。
每個人都有其他人所沒有的長處,若能做到「用其所長,行其所能」,你便能享受到優秀者帶來的紅利。而想成事,想讓團隊具備向心力,還需要有「打群架」的思維,能把優秀的人匯聚在一起,讓大家相互兼容、相互影響,讓每個人都收獲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關於「向上」的理解,大多數人通常都認為,去結交比自己財富更多的人,就是「向上社交」;而與不如自己有錢的人交朋友,便是「向下兼容」。
而我對於「向上」的定義,是超越物質層面的衡量。
真正的「向上」,在於不斷發現並學習他人的長處,擯棄偏見與分別心,與優秀者並肩前行。
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彼此成就,因為對方的存在,我們自己也能夠變得更好。當我們都懷揣一顆向上的心時,我認為,那便是「向上社交」的真正含義。
其實,傳統意義上的「向下兼容」,換一個角度,也可視為一種向上成長。
如果你認為自己身居高位,以傲慢、偏見之態自居,那麼你的狀態已經在「向下」了。若你秉持謙遜之心,把自己放在低位,視自己為學習者,即便看似在「向下」社交,實際也是在不斷向上成長。
(延伸閱讀│我觀察身邊真正的超級富人:「追錢」不是目的,「金錢」是種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