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錢沒變少,只是錢沒流向你?通膨不是經濟問題,而是「這問題」

用3個核心邏輯配置資產,讓錢跟著趨勢走。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28

瀏覽數 100+

《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我常把市場比喻成一條多層河流。表面是股價的波浪,底層則是資金的流速。大部分投資人盯著浪的起伏,卻忘了水流方向才是關鍵。這時若你看不懂資金流的脈動,光憑研究報告進出市場,就會成為被收割的那群人。當你學會判斷「資金是進場還是退場」,你就能提早站在順流的那一邊。(本文節錄自《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一書,作者:吳建泳,感電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在市場裡打滾了十幾年,見過太多投資人帶著滿滿信心進場,最後卻被現實打回原形。

大家一開始都相信「只要研究基本面,挑到好公司,報酬就會來」。多數人學投資的第一步是研究公司:看本益比(P/E)、營收(Revenue)、每股盈餘(EPS)、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等。但如果你只看公司,很容易會不小心忽略整體資金環境。

我印象最深的一年,是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的那天。前一晚,整個市場還沉浸在科技股狂飆的喜悅裡,隔天開盤後,幾乎所有的成長股瞬間暴跌。

那時我手上持有幾檔體質極佳的公司——獲利穩定、現金流良好、產業地位無庸置疑——但它們仍一夜蒸發了兩成市值。

這也是為什麼你常聽人說:「基本面很好,但股價卻跌。」那不是企業出錯,而是資金撤退。當資金從風險資產流向美元與公債時,你再看好的公司,也撐不住被抽乾的市場。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市場不是價值的秤,而是流動性的河。

資金流動有它的路徑。當央行降息、印鈔、釋放流動性時,錢會先進入債市,再流向股市,最後進入房地產與消費。當利率上升、美元走強、通膨升溫時,資金就會反向撤出風險市場,回到避險資產。

我常把市場比喻成一條多層河流。表面是股價的波浪,底層則是資金的流速。大部分投資人盯著浪的起伏,卻忘了水流方向才是關鍵。這時若你看不懂資金流的脈動,光憑研究報告進出市場,就會成為被收割的那群人。

理解資金流,等於理解市場節奏

資金的來源有幾個:中央銀行的政策、商業銀行的信貸、機構投資人的部位、國際熱錢的進出。這些力量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市場的節奏。例如在量化寬鬆(QE)期間,市場資金氾濫,企業融資容易,投資人信心高漲,股價自然推升。

反之,在升息循環中,資金成本變高,市場流動性收緊,風險偏好降低,股市和高風險資產便會下跌。這一切都與企業的營收無關,而是整體「水位」的改變。

這也是我在《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裡不斷強調的——別只看個股,要先看環境。

就像釣魚的人要觀察潮汐,投資人也要看懂資金潮的方向。當你學會判斷「資金是進場還是退場」,你就能提早站在順流的那一邊。

(延伸閱讀│從金融股每年領300萬元股利!理財專家:辛苦一次,它會養你一輩子

訂雜誌送好箱|遠見xArowana 1:9前開式輕掀箱!$2,680帶走時髦登機箱>>

用3個核心邏輯配置資產,讓錢跟著趨勢走

我見過許多投資人每次都想「買對股票」,卻從不想「怎麼安排整體資產」。這就像只想挑出一棟好房子,卻忽略整個地段是否會漲。

資產配置,就是你和市場之間的緩衝墊。它不會讓你每次都賺,但能讓你在錯的時候不致於重傷。

配置的核心邏輯有3個:

第1,分散風險。把資金分配在不同報酬來源上——股票、債券、原物料、外幣、現金——讓它們在不同週期中互補。

第2,動態調整。當市場從低利率轉為升息週期,應該降低股票部位、提高現金與債券比重;當通膨回落、經濟復甦,再回到成長型資產。

第3,紀律執行。這是最難的部分。市場狂漲時不貪、暴跌時不逃,才能讓配置的效果真正發揮。

舉例來說,在2020疫情期間,央行大量印鈔,市場流動性充沛,股市與科技股暴漲。若那時你能判斷出「資金在往成長資產移動」,順勢加碼,你能吃到這波紅利。

但當2022年升息循環啟動,如果你還死守同樣部位,忽略資金撤出的現實,就算持有再優秀的公司,也可能慘遭腰斬。這不是選股錯誤,而是配置錯誤。

別和市場對抗,要與資金共舞

有時投資就像跳舞——你想領舞,但音樂不是你放的。市場的節奏由資金決定,你只能順著拍子走。當你能聽懂音樂,就不需要每一步都猜。

學會觀察資金流,不是要你每天追數據或盯著央行新聞,而是建立一個宏觀的「市場天氣觀」。升息像寒流、降息像春風,貨幣寬鬆是晴天,流動性緊縮則像乾旱。

你不需要控制天氣,只要懂得調整穿著。當別人還在抱怨冷,你已經換上外套。這就是資產配置的真義。它不是一套固定比例,而是一種能隨時順應變化的思考框架。

(延伸閱讀│加了薪卻變更窮?「安靜破產」正在發生,「它」偷偷吃掉你的未來

《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從薪水變薄到物價飛漲,搞懂投資與資產配置,賺到財富自由的第一桶金》,作者:吳建泳(오건영),感電出版

《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從薪水變薄到物價飛漲,搞懂投資與資產配置,賺到財富自由的第一桶金》,作者:吳建泳(오건영),感電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