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來了,不必期待他像「別人家的孩子」

吳淡如
user

吳淡如

2025-10-31

瀏覽數 50+

AI來了,不必期待他像「別人家的孩子」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11月號雜誌 解密 全球AI首都2.0

大多數父母都曾為孩子的學業焦慮。有人問我:「妳的孩子讀書應該不用擔心吧?」我只能苦笑。我欲言又止,朋友會用帶責備的眼神說:「不要用妳的標準要求他。」 

「你誤會了,我從沒想過要求他考幾分,只是沒想到,他真的沒有考幾分……。」我確實從小讀書就是不需要人擔心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大陸流行用語,指常被拿來跟自己孩子比較的優秀學生,大多數父母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較好)。自小什麼都想做到最好,自動自發。曾天真以為孩子也會繼承這種DNA,從沒想到……。 

事已如此,再去研究原因毫無意義。也許是因為我們想讓這個被規定提早一年入學的「中重度早產兒」過得快樂,送他去念沒壓力的體制外小學。小學沒考試的確很開心,但中文字錯字連篇,數學都拿手指算,英文就不用提。升初中後的確趕不上別人。當然學校裡也有超優秀學生,我們只能承認爸媽的遺傳基因不好。 

也常會有人問:「那他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專長?」其實目前也看不出來。和多數青少年一樣,他喜歡手機但不沉迷,喜歡明星、背歌詞比背課文勤快;做事懶洋洋,有時還會翻白眼,但整體來說是品德良好的少年。 

許多父母都急著想看出孩子有什麼專長。其實,要判斷一個人的天賦本就困難,何況只是孩子。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專長。興趣常是「本來有點喜歡」,後來才磨成專長;而專長若要成為飯碗,還得經得起長期檢驗。我出過不少書,只是從小喜歡寫作,但到這年紀也不能確認有何才華。我想黃仁勳在公司快破產時,也不敢確定自己能成為AI教父。 

我是這麼想的:沒法比成績、不優秀的孩子反而「自由」了。他想考什麼科系都行,只要有大學可念,我都會拍拍手。他想念藝術、文學都可以;就算不想念書,只要願意找到喜歡的事,我都覺得可喜可賀,不會期待他念法律或醫科。 

別把自己也活成像「別人家父母」 

這時代的教育已追不上AI變化。過去得念完大學才勉強學會的技能,在AI輔助下,非專業者也能瞬間上手;會下指令、能訓練AI的人,才是未來「有用之人」。 

在AI的屋簷下,要成為頂尖不容易,但卻有更多元化的可能。父母真的不要再期待孩子樣樣滿分、像「別人家的孩子」。在傳統教育裡名列前茅的意義,正在逐漸縮水。AI的發展讓孩子多了選擇。父母再怎麼焦慮,也無法預測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減少壓力。 

11/15(六)免費入場|聽劉若瑀談優人神鼓的初心與遠行

別再期待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也別再把自己活成只會要求成績的「別人家父母」!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