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搞砸之後」的瞬間,正是人際關係最關鍵的分岐點。我認為「小型道歉」是種對人際關係的長期投資,長期來看,道歉穩賺不賠。尤其在親近的人際關係中,若能在必須道歉的場合好好表達歉意,等到事後回顧時,你將會察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本文節錄自《先道歉不是我錯了,而是想要和你好好相處》一書,作者:林健太郎,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不好意思打擾囉!」
「不好意思借過一下!」
「不好意思想請你幫忙看一下這個!」
「不好意思」幾乎是99%台灣人的口頭禪,當你不知道怎麼開頭,「不好意思」總可以成為一句萬用解,但到了真正需要道歉的時刻,卻因為拉不下臉,總認為道歉=是我錯了,先道歉的人就輸了等原因而無法好好道歉,反而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導致與在乎的人無法和好甚至決裂、與主管不和影響到工作表現與職涯……
雖然常把「不好意思」掛嘴邊,卻沒人告訴過我們怎麼好好「對不起」?
在與親近之人的關係變得彆扭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簡單的共通點——那就是,我們對彼此說的「對不起」還不夠。
那些「搞砸之後」的瞬間,正是人際關係最關鍵的分岐點。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
長期來看,道歉穩賺不賠
我認為,「小型道歉」是種對人際關係的長期投資。
尤其,在親近的人際關係(包括夫妻、親子、主管和下屬、同事、前輩、朋友和情人)中,若能在必須道歉的場合好好表達歉意,等到事後回顧時,你將會察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穫。
所謂的「收穫」舉例如下。
道歉能得到的收穫1:能夠深入理解對方
即使面對親近的人,我們也不太有機會觸及對方的核心思想,例如他的價值觀或內心情結。
日常對話通常無關緊要,因為別人的內心話雖然重要,但在平時說出來會過於沉重。當我們冒犯或觸怒別人,亦即發生必須道歉的狀況時,對方內心深處的部分自然會流露出來。
一個人在特殊情境下所說的話涵蓋他過去的人生,包括他的價值觀、重視的人事物、討厭遇到的事和內心情結等。
當快要和別人起衝突時,只要用一句「對不起」來踩煞車,就能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和真正的用意,加深彼此的關係──但雙方都會嘗到心痛的感覺就是了(笑)。
也就是說,「對不起」是一句打開對方心門的話。
相反地,遇到突發狀況時若不道歉,不正視對方,問題就會延續下去,雪球愈滾愈大。
向別人道歉是種壓力很大又需要勇氣的行為,但也是個更深入了解對方的好機會。
道歉能得到的收穫2:和對方締結對等的關係
在那些讓人難以低頭道歉的障礙中,最棘手的是「不想讓對方占上風」的心理。
人們總是覺得先道歉就輸了,忍不住用「可是」、「因為」和「沒辦法」來找藉口或反駁。
短期來說,道歉確實讓人覺得自己敗給對方,但長期來說,道歉才更容易和對方締結對等的關係。
原因如前所述,一句「對不起」能讓你了解對方的內心深處,使雙方成為能夠互訴真心話的好夥伴。這將讓夫妻成為戰友,點頭之交成為摯友。
以許多道歉堆疊起來的關係,和那種讓人只在意一時勝負的脆弱關係,完全不同次元。
道歉能得到的收穫3:提高人生品質
在我的教練學課程中,我經常問客戶:「你有沒有什麼事想做,卻一直沒完成呢?」
客戶會說出各種答案,例如有訊息還沒回覆、有想忘記卻揮之不去的回憶、收到傳閱板一週了,卻還沒拿去給鄰居等等。
聽取客戶的回答,讓他們實際採取行動完成那些事是我的工作。在這過程中,反而是客戶說「我辦到了」那瞬間的暢快表情和神采奕奕的身影帶給我勇氣。
此外,我和客戶談話時,他們經常會提到「雖然為時已晚,但還是想向某人道歉」。
真的有很多人因為沒能道歉而後悔地活著。
假如他們正視自己的後悔,鼓起勇氣向對方致歉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句「對不起」將成為翻轉人生的契機,確實提升人生品質。
無論對方的反應為何,將道歉說出口之後,你會更加信賴自己,這件事也會成為你今後的一大支柱。
(延伸閱讀│舒適的社交台階別搬走!在「下次約」前面加2個字,就能化解尷尬)